同向双推力电磁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25374 阅读:2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由本体、电磁触点、永久磁铁、双弹簧片组成,本体上、下两个触点输入端连接输入电源,输出端与电磁触点配接,电磁触点通过旋转接点固定在本体两触点输出端之间;双弹簧片中的静弹簧片下端连接在一相输出端上,双弹簧片中的动弹簧片上端与静弹簧片上端固接,下端与永久磁铁衔接;永久磁铁为直角曲尺形,一边为与导电片连接端连接的永久磁铁,另一边为与双弹簧片动片固接的静触点和与双弹簧片静片相动接的动触点。本发明专利技术构思缜密,结构轻巧、可靠,通过使用基础物理原理,实现继电器功能的改进和提高,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可有效提高电力线路的工作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种克服短路电流斥力的同向双推力电磁继电器
技术介绍
电磁继电器是一种机电元件,广泛应用于各种供电系统及供电装置中。带永久磁 铁的继电器,靠脉冲信号改变继电器工作状态,不仅节约电能,而且工作状态可靠。电力线 路中,继电器通电时,因线路中电流强大,触点接触瞬间,触点间会产生强大短路电流。该短 路电流会产生与触点闭合力相反的斥力,干扰永久磁铁产生的闭合力,使触点有时不能有 效闭合,甚至回跳,并因此而产生强电弧,熔融和烧毁触点,损坏继电器,影响电力的供应。。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一种同向双推力电磁继电器的设计,使其不仅具有传统电磁 继电器的功能,而且当其触点在脉冲信号的作用下,进行闭合动作时,永久磁铁产生的闭合 推力与动触点因电弧产生的斥力方向一致,保证触点有效闭合。 本专利技术由本体、电磁触点、永久磁铁、双弹簧片组成,本体上、下两个触点输入端连接输入电源,输出端与电磁触点配接,电磁触点通过旋转接点固定在本体两触点输出端之间;双弹簧片中的静弹簧片下端连接在一相输出端上,双弹簧片中的动弹簧片上端与静弹簧片上端固接,下端与永久磁铁衔接;永久磁铁为直角曲尺形,一边为与导电片连接端连接的永久磁铁,另一边为与双弹簧片动片固接的静触点和与双弹簧片静片相动接的动触点。 电磁触点由两个接触片平行配置而成,中间为带电磁线圈的旋转节点,设在本体内的接触片为限位片,设在本体外的接触片为导电片,导电片下端设有连接端; 双弹簧片由静弹簧片和动弹簧片组成,静弹簧片和动弹簧片上端固接在一起,静弹簧片上段有弹性变形弓状弯,下端为动触点。 本专利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 当电磁触点在脉冲信号作用下动作时,永久磁铁在电磁触点导电片连接端的拨动 下,与本体下方带电触点接触,双弹簧片中的静弹簧片在闭合触点时,产生的斥力与永久磁铁产生的合力方向相同。两力相加,从而可以有效克服永久磁铁与本体下方带电触点接触 时产生的电弧斥力,保证触点有效、可靠地连接。 本专利技术构思缜密,结构轻巧、可靠,通过使用基础物理原理,实现继电器功能的改 进和提高,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可有效提高电力线路的工作可靠性。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也是说明书摘要用图;图2是永久磁铁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分别是(l)本体,(2)电磁触点,(3)限位片,(4)接触片,(5)永久磁铁,(6)动 弹簧片,(7)静弹簧片,(8)动触点,(9)静触点。具体实施例方式现举一实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本体1长37mm,宽15咖,高28mm ;永久磁铁长边长12mm,宽3mm,高4mm ;短边长 10mm,宽6mm,厚lmm ;动弹簧片6长10mm,宽3mm,厚0. lmm ;静弹簧片7长12mm,宽3mm,厚 0. l隱,上端与动弹簧片6固结;电磁触点2为翘翘板式,其限位片长6mm,宽2mm,厚0. lmm, 导电片长8mm,宽2mm,厚0. lm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同向双推力电磁继电器,由本体、电磁触点、永久磁铁、双弹簧片组成,其特征是:本体上、下两个触点输入端连接输入电源,输出端与电磁触点配接,电磁触点通过旋转接点固定在本体两触点输出端之间;双弹簧片中的静弹簧片下端连接在一相输出端上,双弹簧片中的动弹簧片上端与静弹簧片上端固接,下端与永久磁铁衔接;永久磁铁为直角曲尺形,一边为与导电片连接端连接的永久磁铁,另一边为与双弹簧片动片固接的静触点和与双弹簧片静片相动接的动触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同向双推力电磁继电器,由本体、电磁触点、永久磁铁、双弹簧片组成,其特征是本体上、下两个触点输入端连接输入电源,输出端与电磁触点配接,电磁触点通过旋转接点固定在本体两触点输出端之间;双弹簧片中的静弹簧片下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朝阳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三友联众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