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关于机械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目前,机械加工成型技术已经日臻成熟,各种各样的机械零部件都可通过模具成 型技术制造出。例如,汽车梁部件通常采用模具来成型,常见的汽车梁部件如"U"型梁。"U" 型梁的的成型工艺方案为落料冲孔、压弯成型,板料压弯时需要采用模具模压成型。 有些梁类部件的成型时采用拉延的方式,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梁类部件的成 型,但缺点是比较浪费材料,材料利用率不高,对于生产批量比较大的零件来说,成本提高 较多,并且后序的切边工序一般也是很复杂。但如果采用先落料再压形的方法,可以适当解 决切边复杂的问题,并且材料利用率相对来说可以提高很多,但缺点是压型过程中顶面容 易起皱,并且对于材料比较厚的板料或者刚强度钢板,两个侧壁在压形完毕后容易有压痕。 传统的压弯模具及其压弯成型过程如图1-3所示,先参阅图l,传统的压弯模具包 括凹模20、凸模24以及位于凹模20和凸模24之间的压料器26,凹模20包括包角部分21 以及由包角部分21底端顺延的侧壁部分22,包角部分21限定一个贯穿凹模20的凹模口 23。侧壁部分22具有一定坡度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板料压弯成型模具,其包括凹模、凸模以及位于凹模与凸模之间的压料器,所述凸模的成型面形状是压弯成型件的形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模包括第一子凹模、第二子凹模以及第三子凹模,所述三个子凹模分别与压料器及凸模配合以对板料进行三次模压,所述第一子凹模具有凹模口,所述第一子凹模包括第一包角部以及从所述第一包角部过渡到第一子凹模底面的过渡段,所述第一包角部限定所述凹模口且与成型件的凸角缘形状相对应,所述第二子凹模具有与成型件的侧面相对应的内侧壁,所述第三子凹模包括与成型件的凸角缘形状相对应的第二包角部以及由所述第二包角部依成型件的侧面形状顺延的内侧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虎春刚,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