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22934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液晶屏玻璃组品、若干光学片,所述液晶屏玻璃组品包括液晶屏玻璃和驱动电路板,其特征在于,其是将液晶屏玻璃组品、若干光学片依序叠合排列后,通过与之适配的面框和压条对应夹固后形成一个整体。本发明专利技术将组成显示面板之各基本零件依序叠合排列后用与之适配的面框和压条对应夹固后形成一个整体,采用各零件分散叠合,整体夹固之设置方式,使之不再具有繁重的附加构件,可大大节约产品材料,减少加工环节,从而节约生产成本和加工成本,还可减少液晶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厚度和重量,较佳地达到了液晶显示器日益轻薄化要求。进一步地,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克服了简化结构后引起的光学结构定位、防震、防滑、防辐射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产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液晶显示面板
技术介绍
近年来,液晶显示装置应用得越来越广,如液晶显示器、液晶电视、PC—体机等显示设备,无论是应用于哪一种产品,也无论是应用于哪一领域,追求体积轻量化、节约加工成本及能源,倶是目前现代产品追求的目标。目前,现有的液晶显示面板主要是由面框、液晶屏、主板模块、金属支架组合后再与后壳连接而成,其中,所述液晶屏主要由前框、液晶玻璃模块、中框、光学片、光源、灯罩以及背板组成,上述构件通常是先加工组装成相应的组合模块后再装配而成,因而需另外增加中框和背板等部件固定,使得液晶显示面板的厚度通常较厚,成本较高,工艺也比较复杂,而且背板通常为一金属构件,更使得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比较笨重。因此,有必要突破传统设计理念,找寻一种新设计,该设计能简化液晶显示面板的结构,降低成本,满足目前液晶显示面板日益轻薄化得发展趋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需要采用多个附加构件进行固定而引起加工成本较高、整体重量重之缺陷。 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一液晶屏玻璃组品、若干光学片,所述液晶屏玻璃组品包括液晶屏玻璃和驱动电路板,本专利技术是将液晶屏玻璃组品、若干光学片依序叠合排列后,通过与之适配的面框和压条对应夹固后形成一个整体。 本专利技术与所述液晶屏玻璃相邻的光学片为第一光学片,所述第一光学片与所述液晶屏玻璃相邻面为第一光学片的出光面,出光面的背面为入光面。 所述依序叠合排列的各光学片包括若干光学膜片、导光板和反光板。 所述各光学膜片为依序排列的上扩散片、增光片和下扩散片,所述第一光学片为上扩散片。 在所述第一光学片与其邻接的光学片之间,还设有间隔片,进一步地,所述间隔片或为至少一条形构件,贴合于所述第一光学片入光面上,或为一框架构件,贴合于第一光学片入光面四周。 所述液晶屏玻璃与导光板之间夹设有弹性垫,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垫或为至少一条形构件,或为一框架结构,贴合于导光板周边。 在所述反光板的上下两端,还向外延伸有一弯曲部,该弯曲部含有一凹形腔,所述凹形腔内装有一发光体,该发光体通过两灯座固于反光板上。 本专利技术在所述面框上,还设有用于液晶屏玻璃组品或/和各光学片定位之定位结构。进一步地,所述面框为一中空的四方形框体,由两横框和两侧框构成,所述定位结构设置于所述两横框或/和两侧框之背面,所述定位结构为用于液晶屏玻璃组品定位之第一定位部或/和用于各光学片定位之第二定位部。 所述第一定位部为设置于面框之两横框或/和侧框背面之至少一横向定位部或/ 和一纵向定位部。 所述第二定位部设置于面框之侧框背面,所述各光学片两侧向外延伸有可与所述 第二定位部对应配合之凸缘。所述压条为上、下或/和左、右对应于面框之至少两金属条形 板状构件,所述压条上开设有至少两个可容定位件穿越之定位孔;所述面框上设有至少两 个与压条定位孔对应的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上开设有可与压条定位件配合固定之螺孔。 有别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通过将组成显示面板之各基本零件依序叠合排列,再通 过与之适配的面框和压条对应夹固后形成一个整体,采用各零件分散叠合,整体夹固之设 置方式,使之不再具有繁重的背板和中框,可大大节约产品材料,减少加工环节,从而节约 了生产成本和加工成本,同时,还可减少液晶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厚度和重量,较佳地达 到了液晶显示器日益轻薄化要求。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还克服了简化结构后引起的光学结构 定位、防震、防滑、防辐射等问题。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分解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整体夹固后各零件配合断面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各光学片零件分解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面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专利技术整体夹固后背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 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 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如图1、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一液晶屏玻璃组品(open cell)、若干光学片,所述 液晶屏玻璃组品包括液晶屏玻璃2和驱动电路板3,其是将液晶屏玻璃组品、若干光学片依 序叠合排列后,通过压条14将各零件夹固于对应的面框1上,使之形成一个整体,便构成一 液晶显示面板。本专利技术通过将各分散的零件相应叠合,再进行统一夹固,有别于现有技术中 先组合成模块,再集合装配的构成方式,既可减少加工工序,同时还可减少由现有技术结构 而衍生的附加构件,如中框、背板等,故而降低了加工成本、材料成本及装配成本,又可降低 产品的重量,进一步达到了液晶显示装置整体轻薄化的目的。 如图1、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用于实现显示功能之各零件包括液晶屏 玻璃2、驱动电路板3及叠合排列之若干光学片,所述液晶屏玻璃2与光学片邻接,其中与液 晶屏玻璃2相邻的光学片为第一光学片。所述光学片包括若干光学膜片、导光板10和反光 板13。具体地,如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展示的光学膜片包括扩散片和增光片7,其中扩散 片可分设上扩散片5和下扩散片8,上扩散片5、增光片7、下扩散片8依序叠合排列。所述 扩散片的主要用于发散光束,能给液晶显示屏提供均匀的面光源;增光片7的主要作用是 修正光的方向,增加光线的使用效益,提高整体的辉度;导光板10的作用是引导光线方向, 提高液晶显示光辉度及控制亮度均匀;反光板13的作用是将未进入导光板10的光进行反射,使其重新通过导光板10传输到液晶屏上。 如图1、图2所示,所述第一光学片为上扩散片5,所述上扩散片5和下扩散片8分别位于增光片7的两个侧面,其中第一光学片-一 上扩散片5之两面分别为出光面51和入光面52,所述出光面51与液晶屏玻璃2邻接。在所述上扩散片5与增光片7之间,还设有间隔片6。所述间隔片6可为至少一条形构件,如图1、图3所示为两条平行设置的构件,贴合于所述上扩散片5之入光面52的两侧,也可为一框架构件,贴合于上扩散片5的入光面52四周。所述增光片7与下扩散片8借助间隔片6定位后与导光板10的一面叠合,导光板10的另一面与反光板13叠合,所述反光板13与导光板10叠合的面为一光滑面,用于反射光线到导光板IO中。 所述间隔片6可以由橡胶等材料制成,具有一定弹性,可用于定位增光片7和下扩散片8,同时可保持上扩散片5与增光片7之间具有一微小间隔,防止由于上扩散片5与增光片7叠合引起的偏光现象。 上述描述为一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还可针对上述结构设置做一些变形,比如,可省略下扩散片8和增光片7。 如图2所示,所述反光板10上下两端向外分别延伸有一弯曲部131,该弯曲部131分别包括第一边1311及整个反光板板面之第二边1312,所述第一边1311和第二边1312之间的空隙形成两凹形腔1313。在所述两凹形腔1313内,分别装有一发光体14,所述发光体14呈长条状,可以是任意发光组件,比如可以是冷阴极荧光灯或者由若干LED形成的长条状LED灯,该发光体14两端通过两灯座11粘贴或采用其它方式固于反光板13上。这种结构,将现有技术之灯罩和反光板结合在一起,可节约加工材料,减少装配工序,同时可进一步减少液晶面板厚度方向的尺寸。 由于本专利技术反光板13同时作为发光体14之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一液晶屏玻璃组品、若干光学片,所述液晶屏玻璃组品包括液晶屏玻璃和驱动电路板,其特征在于,其是将液晶屏玻璃组品、若干光学片依序叠合排列后,通过与之适配的面框和压条对应夹固后形成一个整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滨何章建
申请(专利权)人:唯冠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