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88948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显示模块包含有一底框、一面板装置,以及一外框,该底框包含有一框体以及一承载结构,该承载结构系以一体成型的方式形成于该框体上且具有一底框定位柱,该面板装置系设置于该底框上,该面板装置包含有至少一膜片组件以及一显示面板,该膜片组件具有至少一定位耳部,该定位耳部用来套设于该底框定位柱上,藉以将该膜片组件定位于该承载结构上,该显示面板系设置于该承载结构上,该外框系设置于该面板装置上,该外框用来与该底框共同固定住该面板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显示模块,尤指一种利用形成于底框框体上之承载结构以容置面 板装置的显示模块。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可携式电子装置系在可携带性上具有长足的进步,其中最 具代表性的例子系为笔记型计算机,而为了有效地缩减笔记型计算机的整体厚度以供使用 者方便携带,往往会针对笔记型计算机中的主要组件进行薄型化的设计,如液晶显示模块等。一般而言,液晶显示模块的结构组装系利用背板承载背光组件(如导光板、反射板 等)以及利用胶框承载膜片组件(如透镜膜片、扩散膜片等),然后再利用外框将显示面板以 及上述组件共同装设于底框上,如此即可完成液晶显示模块的组装。由上述可知,液晶显示模块的组装系需要框体结构(如背板等)来进行相关组件的 定位及固定,因此,于先前技术中,其系采用省略背板的设计,以达到薄型化的目的,请参阅 图1,其为先前技术之一显示模块10的爆炸示意图,由图1可知,显示模块10包含有一外框 12、一面板装置14、一胶框16,以及一底框18,面板装置14系设置于胶框16上,胶框16具 有至少一定位耳部20 (于图1中显示四个);接着,请参阅图2,其为图1所示的胶框16设 置于底框18上的组合示意图,由图2可知,在将面板装置14装设于胶框16上之后,其系可 使用螺丝穿过胶框16之定位耳部20而与底框18进行锁固,藉以将胶框16固定于底框18 上,最后只要再利用如图1所示的外框12与底框18共同固定住面板装置14,如此即可完成 显示模块10的组装。由上述组装流程可知,因为省略了背板的配置,所以在此设计中,须利用胶框直接 与底框进行结合,藉以使背光组件、膜片组件以及显示面板可固定于外框与底框之间 ’然 而,由于底框上的原有结构的限制,因此往往会出现胶框与底框之间出现组装不良以及重 工不易的问题。除此之外,胶框的定位耳部的突出结构设计亦容易使显示模块的相关电路走线配 置受到干扰及限制,从而造成显示模块在组装上的诸多不便;虽然,在先前技术中可利用在 底框上额外增设电路走线空间的设计来解决上述问题,但是,上述设计又会产生异物容易 经由额外增设的电路走线空间进入显示模块内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系提供一种利用形成于底框框体上之承载结构以容置面板装置的显 示模块,藉以产生省略胶框配置之功效,从而解决上述之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在于一种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其包含有一底框,其包含 有一框体;以及一承载结构,其系以一体成型的方式形成于该框体上且具有一底框定位 柱;一面板装置,其系设置于该底框上,该面板装置包含有至少一膜片组件,其具有至少一定位耳部,该定位耳部用来套设于该底框定位柱上,藉以将该膜片组件定位于该承载结 构上;以及一显示面板,其系设置于该承载结构上;以及一外框,其系设置于该面板装置 上,该外框用来与该底框共同固定住该面板装置。本专利技术另一技术特征在于一种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其包含有一底框,其包 含有一框体;以及一承载结构,其系以一体成型的方式形成于该框体上;一面板装置,其 系设置于该底框上,该面板装置包含有至少一膜片组件,其具有至少一定位耳部;以及一 显示面板,其系设置于该承载结构上;以及一外框,其系设置于该面板装置上且具有一外 框定位柱,该外框定位柱用来于该外框与该底框共同固定住该面板装置时穿设于该定位耳 部,藉以将该膜片组件定位于该承载结构上。相较于先前技术在省略背板的设计下仍须利用胶框以进行面板装置的固定,本发 明所提供的显示模块系利用以一体成型的方式形成于底框框体上之承载结构与外框的结 构配合以完成面板装置的固定,从而达到进一步省略胶框的功效;如此一来,不仅可解决上 述所提及的胶框与底框之间出现组装不良及重工不易的问题,藉以增进显示模块的组装效 率,同时亦可避免胶框的定位耳部的突出结构设计使显示模块内的相关电路走线配置受到 干扰及限制的情况发生,从而增加显示模块在电路走线配置上的设计弹性以及降低异物进 入显示模块内的机率。附图说明图1为先前技术的显示模块的爆炸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胶框设置于底框上之组合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所提及的显示模块的爆炸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底框的部分放大示意图。图5为图3所示的膜片组件以及背光组件自承载结构抽出的示意图。图6为图3所示的外框与承载结构的部分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阅图3,其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所提及的显示模块50的爆炸示意图, 由图3可知,显示模块50包含有一面板装置52、一底框54,以及一外框56 ;面板装置52系 设置于底框54上,而外框56则是设置于面板装置52上,藉以与底框54共同固定住面板装 置52,面板装置52包含有至少一膜片组件58 (于图3中显示四个)、一显示面板60,以及至 少一背光组件62 (于图3中显示二个);膜片组件58系可为常见的显示面板组件,如透镜膜 片、扩散膜片等,而在此实施例中,每一膜片组件58的一侧边具有至少一定位耳部64(于图 3中显示二个)。在底框54的结构设计方面,请参阅图4,其为图3所示的底框54的部分放大示意 图,底框54包含有一框体66以及一承载结构68 ;承载结构68系较佳地以一体成型的方式 形成于框体66上,如图4所示,承载结构68具有一面板容置部70、一底框定位柱72,以及一 定位凹陷部74 ;面板容置部70系用来承载显示面板60,藉以将显示面板60定位于承载结 构68上;底框定位柱72系用来穿设于膜片组件58的定位耳部64,而定位凹陷部74则是用 来容置定位耳部64,如此即可与底框定位柱72共同将膜片组件58定位于承载结构68上;另外,在此实施例中,承载结构68系与框体66共同形成一容置区76,藉以容置背光组件62 并将背光组件62定位于底框54上;除此之外,请参阅图5,其为图3所示的膜片组件58以 及背光组件62自承载结构68抽出的示意图,由图5可知,在此实施例中,承载结构68的一 侧边具有一抽取口 78,也就是说,若是面板装置52的组件(如膜片组件58、显示面板60、背 光组件62等)需要进行更换,则可将须更换的组件从抽取口 78抽出。在外框56的结构设计方面,请参阅图6,其为图3所示的外框56与承载结构68的 部分放大示意图,外框56具有一外框定位柱80,由图6可知,外框定位柱80系用来套接于 底框定位柱72以固定住定位耳部64,藉以将膜片组件58固定于承载结构68上。以下系针对显示模块50的组装进行说明,请同时参阅图3、图4以及图6 ;首先,将 背光组件62放置于如图4所示的承载结构68与框体66所共同形成的容置区76内,接着 将膜片组件58的定位耳部64对准承载结构68的定位凹陷部74并将膜片组件58往图4 所示的-Z轴方向向下放置,直到定位耳部64被承载结构68上的底框定位柱72贯穿且容 置于定位凹陷部74内为止,此时,显示模块50系可利用定位耳部64与定位凹陷部74以及 底框定位柱72的配合以限制住膜片组件58往士X轴方向、士Y轴方向以及-Z轴方向的位 移;接下来,在将显示面板60放置于面板容置部70上之后,即可如图6所示地将外框56上 的外框定位柱80对准底框定位柱72,并接着往-Z轴方向移动外框56以使外框定位柱80 套接于底框定位柱72上,藉以进一步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其包含有:一底框,其包含有:一框体;以及一承载结构,其系以一体成型的方式形成于该框体上且具有一底框定位柱;一面板装置,其系设置于该底框上,该面板装置包含有:至少一膜片组件,其具有至少一定位耳部,该定位耳部用来套设于该底框定位柱上,藉以将该膜片组件定位于该承载结构上;以及一显示面板,其系设置于该承载结构上;以及一外框,其系设置于该面板装置上,该外框用来与该底框共同固定住该面板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铨佐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华映显示科技有限公司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