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板迫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20156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地板迫紧装置,包含有:一基座,其上设置有一支杆,其前端具有一抵件、一驱动齿轮,与该支杆上的齿啮合;以及一操作杆,连接至该驱动齿轮,用以带动该驱动轮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其特征在于:该基座的一端具有一向下弯折的反向抵部,而另一端具有一可在一展开位置与一收折位置移动的支撑件。当该支撑件位于展开位置时,是以支脚与反向抵件接触地面,操作该操作杆而驱动抵件推抵地板块。当空间不足时,该支撑件移动至收折位置,将基座置于地板块上,再以反向抵件抵靠于该地板块的前端操作。(*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DIY辅助工具,特指一种在进行组装地板时所使用的地板迫紧装置
技术介绍
美国第7,451,671号专利技术专利案揭示一种地板推挤装置,主要是应用在组装DIY 地板时,推挤各地板片使的紧密的接合在一起。该地板推挤装置主要是由一基座、一齿排、 一驱动齿轮以及一操作杆所构成。该驱动齿轮与该齿排啮合,而该操作杆连接该驱动齿轮, 通过转动该操作杆以驱动该齿排前后移动。该齿排的前端设置有一抵板。使用者可旋转该 操作杆令该齿排伸长以利用该抵板推动地板块,使其与邻接的地板块紧密结合。当地板块靠近墙壁,而地板块与墙壁间的空间不足够让该地板推挤装置工作时, 该地板推挤装置在基座的前端可安装一鞋件(shoe)。此时,该基座是放置在地板块上,使该 鞋件抵靠在地板块上,接着转动该操作杆使该抵板伸向墙面。当抵板接触到墙面后继续旋 转该操作板,即可透过该鞋件将地板块向后推动。一般的鞋件必须做成可拆卸的,方能使一台地板推挤装置进行前述的两种工作模 式。然而拆装鞋件的作业会降低组装地板的效率,而且斜件会有遗失的问题。更重要的是, 在某些作业条件下,地板推挤装置相当大的力量(一般业界所制定的最大输出力为1吨), 可拆卸鞋件在如此巨大的力量作用下,容易会产生结合结构的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创作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板迫紧装置,其可提供较大的输出 力。本技术的次一创作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板迫紧装置,可提供方便的定位以及 解定位的功能。为达到前述的创作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地板迫紧装置,包含有一基座;一 支杆,以可进行往复移动的方式设置于该基座上;一抵件,设置于该支杆的一端;一驱动齿 轮,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于该支架上;该驱动轮与该支杆上的齿啮合;以及一操作杆,连接 至该驱动齿轮,用以带动该驱动轮转动;本技术的其特征在于该基座的一端具有一 向下弯折的反向抵部,而另一端具有一可在一展开位置与一收折位置移动的支撑件;该支 撑件具有支脚,当该支撑件移动至该展开位置时,该支脚的外端概与该反向抵部的外端平 齐。当该支撑件位于展开位置时,是以支脚与反向抵件接触地面,操作该操作杆而驱动抵件 推抵地板块。当空间不足时,该支撑件移动至收折位置,将基座置于地板块上,再以反向抵 件抵靠于该地板块的前端操作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由于本技术的反向抵部是该基座的一部分,因此可 提供相当大的力量推动地板,而不会造成结构的破坏。另外,掣爪、解掣件与钩子的设置也 提供了一个简单的定位与解定位的方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显示支撑件于展开位置;图3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显示支撑件于收折位置;图4为本技术的剖视图,显示掣爪与驱动轮啮合;图5为本技术的剖视图,显示解掣件使掣爪与驱动齿轮分离,且钩子将掣爪 固定于分离的状态;图6为本技术操作示意图,显示利用抵件推动地板的状态;以及图7为本技术操作示意图,显示利用反向抵部推动地板的状态。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基座12凹口14反向抵部16支架18支杆20齿22抵件24驱动齿轮26心轴28垫片300形环32操作杆34轴孔36凹槽38凹槽40块体42孔44销46掣爪48轴50扭力弹簧52杠杆54解掣件56止销58钩子60销62支撑件64绞链66板部68支脚70固定件72,74,76地板块78墙壁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各图所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地板迫紧装置包含有请参阅图1与图2所示,一基座10,其为一矩形板,相对两侧各具有二凹口 12,可 利用螺栓或螺钉(未显示),将基座10固定于预定位置。该基座10的前端直接向下弯折以 形成一反向抵部14。该基座10的顶端则设置有一支架16。一支杆18,设置于该基座10的支架16上,可受驱动而进行往复运动。该支杆18 上设置有齿20,而前端设置有一抵件22。一驱动齿轮24,设置于该支架16上,并与该支杆18的齿20啮合。一心轴26,穿 过该支架16与该驱动齿轮24,前后两端分别以一垫片28以及一 0形环30固定。该心轴 26的前端穿出该支架16以与一操作杆32结合。通过旋转该操作杆32可旋转该驱动齿轮24,进而造成该支杆18前进与后退。该驱动齿轮24具有一轴孔34,而该轴孔34壁面上设 有一凹槽36,该心轴26上设有一凹槽38 ;—块体40放置于该心轴26的凹槽36与该驱动 齿轮24的凹槽38中,以结合该心轴26与该驱动齿轮24,使二者无法相对旋转。该驱动齿 轮24上具有一孔42,由其环面延伸至该凹槽36。一销44,插入该孔42中并压抵该块体40, 以强化该心轴26与该驱动齿轮24的结合。二掣爪46,以一轴48枢设于该支架16上。该轴48上设置有二扭力弹簧50作用 于该二掣爪46,令其朝向该驱动齿轮24旋转,以与该驱动齿轮24啮合。各掣爪46的后端 具有一杠杆52。一解掣件54,其为一板片,其一端枢设于该支架16上,然后越过该支架16 的上方。该解掣件54抵靠在该二掣爪46的杠杆52上。由此当向后扳动该解掣件54,会 推动该二掣爪46向后翻转,以造成该二掣爪46与该驱动齿轮24分离。该支架16上设置 有一止销56,当放开该解掣件54,该二扭力弹簧50驱动该二掣爪46与该解掣件54向前翻 转后,该解掣件54会因接触该止销56而停止。一钩子58,一端利用一销60枢设于该支架 16上,位于该解掣件54的后方。该钩子58可在一小角度范围内旋转。当操作该解掣件54 向后,令该二掣爪46离开该驱动齿轮24,可向前翻转该钩子58,使其钩住该解掣件54,让该 二掣爪46保持在与该驱动齿轮24分离的状态。请参阅图4所示,在正常状态下,该二掣爪 46是保持与该驱动齿轮24啮合的状态;此时,该操作杆32只能顺时针转动,驱动该抵件22 向外移动,而不能反方向操作。因此该抵件22当到达预定位置时,该二掣爪46会自动产生 定位的作用。如需要退回该抵件22,请参阅图5所示,仅需要操作该解掣件54向后,使该 二掣爪46与该驱动齿轮24分离,再利用该钩子58钩住;此时,操作者即可自由转动该操作 杆32,驱动该抵件22前进或后退。如需要解除此状态,仅需要解开该钩子58,该二扭力弹 簧50即会推动该二掣爪46与该驱动齿轮24啮合。请参阅图2与图3所示,在该基座10的后端,该反向抵部14的另端,设有一支撑 件62。该支撑件62利用绞链64枢设于该基座10的后端。该支撑件62具有一板部66以 及二支脚68。该二支脚68在该板部66外端的两侧,与该板部66呈垂直的状态。该支撑件 62可在一展开位置(图2)与一收折位置(图3)间翻转。当该支撑件62翻转至该展开位 置时,该二支脚68位于该基座10下方,其外端与该反向抵部14平齐;当该支撑件62翻转 至该收折位置时,该板部66靠在该基座10的顶面,而二支脚68位于该支杆18的两侧。该 基座10上还设置有二固定件70,其为二板片,一端枢设于该基座10上位于该支撑件62的 后方。当该支撑件62翻转至该展开位置时,可旋转该二固定件70,使其位于该板部66的上 方,如此可将该支撑件62固定与展开位置;当旋转该二固定件70使其离开该支撑件62后, 该支撑件62方可向上翻转至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地板迫紧装置,包含有:一基座,其上具有一支架;一支杆,以进行往复移动的方式设置于该支架上;该支杆上设置有齿;一抵件,设置于该支杆的一端;一驱动齿轮,以旋转的方式设置于该支架上;该驱动轮与该支杆上的齿啮合;以及一操作杆,连接至该驱动齿轮,用以带动该驱动轮转动;其特征在于:该基座的一端具有一向下弯折的反向抵部,而另一端具有一在一展开位置与一收折位置移动的支撑件;该支撑件具有支脚,当该支撑件移动至该展开位置时,该支脚的外端概与该反向抵部的外端平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圣
申请(专利权)人:龙浦兴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