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假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19160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卷曲合成制造的单丝的摩擦假捻装置(25),包括三个被直接驱动的摩擦锭子(1),所述摩擦锭子在一侧具有突出的自由端,该自由端配备有多个摩擦片,所述摩擦片相互搭接,并且所述摩擦锭子在其另一侧具有一个支承和驱动区域。轴(3)被电动的驱动装置(18)直接驱动并且通过两个滚动轴承(7、14)支承,其中上部的滚动轴承(7)通过由稀土金属制成的两个相同极化的环形磁铁(2、5)的轴向力以其外圈(8)的端面向壳体轴环(11)牵拉并且通过这种方式对轴(3)的径向运动减震,并且三个在第二滚动轴承(14)下方分别固定装配在轴(3)上并且通过中间轮相互啮合的齿轮(23)保证三个轴(3)的转速始终精确地彼此相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摩擦假捻装置,以下称为"摩擦装置",用于在纺 织机上加工合成丝线,使得由此可制造例如女士长袜、游泳装、运动 装等等。釆用所述摩擦装置的纺织机被称为巻曲变形机,并且摩擦装 置是这种机器的核心部分。
技术介绍
在摩擦装置中有三个摩擦锭子。至今为止所述摩擦锭子集体通过 扁平带驱动或者每个摩擦装置通过一台电机单独驱动,该电机釆用两 个齿带同时驱动三个摩擦锭子并且使该锭子的工作转速达到约3000 ~ 20000转/分,这按照需JH皮加工的材料而定。为使工作范围能够达到约3000 ~ 20000转/分,需要多个摩擦锭子, 在所述摩擦锭子中临界转速的谐振不在上述的工作范围内并且三个摩 擦锭子的转轴的径向偏移在运转过程中保持在一狭窄的指定范围内。例如由PCT/DE92/01024已知这种的摩擦装置,在该装置中,一 以盘形弹簧形式的摩擦减震器作用在摩擦锭子的轴承结构的浮动轴承 上,该盘形弹簧通过其轴向力朝向滚动轴承的外圏的端面在预期程度 上对摩擦锭子的轴的径向运动减震,并且所述浮动轴承朝向固定轴承 轴向张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改善摩擦锭子的振动特性,以起到减震的作 用,使得该作用能够比目前为止更好地满足需求而不超出目前窄的临 界值。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采用两个由稀土金属制成的相互排斥的相同极化的环形磁铁产生必需的轴向力,所述轴向力将朝向摩擦片的 轴承的外圏拉向壳体的薄的轴环,这样产生必要的摩擦减震。按照传 统规范的浮动轴承和固定轴承的结构已经不存在,本专利技术涉及浮动的 轴承结构,在该结构中背离摩擦片的下部轴承的外圏具有很小的轴向 运动的可能性,并且朝向摩擦片的上部轴承通过所述磁铁的轴向力始 终被吸引到所述壳体的薄的轴环上。这种轴承结构的优点在于,其能 够满足需要并且在每个运行阶段存在轴承结构的预紧或至少无间隙 性。如果采用这种轴承结构,还能根据情况和转速一次性调整摩擦锭 子的旋转轴线并且之后只要转速不变则不再改变,并且通过在固定的 壳体轴环上设置浮动轴承所有摩擦锭子相互间以微小的误差在轴向上 固定。另外,类似由PCT/EP2006/004269已知的,除了较昂贵的集成轴 承结构之外一在该结构中滚动轴承的滚道直接位于摩擦锭子轴中一也 可以通过对于每个摩擦锭子同时采用 一集成的电动驱动装置而采用标 准滚动轴承,这样轴承结构整体上更为经济。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优点在于,位于固定轴承下方的齿轮现在通过两 个中间轮互相啮合并且齿带完全可以取消,所述齿轮在目前的摩擦装 置的电动驱动装置中与一个小齿带相互连接并且从而三个摩擦锭子具 有完全相同的转速。这样使得一个通过摩擦装置的直线的纺丝流程成 为可能,这在目前为止通过采用小齿带不能实现。现在存在这样的可 能性,将需要巻曲的化纤丝线引导到所述摩擦装置的中部。由此也有 益于质量方面,因为由非常纤细的单丝构成的合成制造的丝线就不需 要转向而且单丝线断裂出现的更少。附图说明图1示出具有减震作用的摩擦锭子的一个实施例,其通过在壳体 轴环上的上部轴承的设置以及通过磁铁的轴向力减震,该摩擦锭子具 有标准滚动轴承和集成的电动驱动装置。5图3示出具有三个摩擦锭子的摩擦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其中每个 摩擦锭子示出依照图l或图2的一个实施例,它们组合在一个壳体内, 以齿轮相啮合,这些齿轮促成同样的转速并且轴装备有摩擦片。图4示出一个完整的包括处于啮合的齿轮和槽的摩擦装置的底 面,所述槽释放通道,使合成丝线到达所述装置的中部并直线形地导 入。图5是具有减震作用的摩擦锭子的第三个实施例,通过在壳体轴 环上的上部轴承的设置以及通过磁铁的轴向力减震,该摩擦锭子具有 集成轴承结构并能够通过一个外部电动驱动装置驱动。图6示出具有减震作用的摩擦锭子的第四个实施例,通过在壳体 轴环上的上部轴承的设置以及通过磁铁的轴向力减震,该摩擦锭子具 有标准滚动轴承并能够通过一个外部电动驱动装置驱动的。具体实施方式图1、 2、 5和6以示意图分别示出一个具有两个环形磁铁2、 5 的摩擦锭子1的轴承结构的一种实施形式,其中与轴3固定连接的上 部环形磁铁2通过小的缝隙4与第二环形磁铁5分开,该第二环形磁 铁5再与壳体6固定连接。因为两个环形磁铁2、 5在相对的表面上相 同极化,例如,北极对北极,如图1、 2、 5和6所示,所以产生了一 个轴向的力,其将轴3和所有固定在轴3上的物体向上沿"X"方向牵 拉。以这种方式,在图1和6中,上部滚动轴承7与其外圏8经由固 定连接在轴3上的内圏9以及滚动轴承7的滚珠组10朝向壳体轴环 11牵拉。在滚动轴承7中出现这种情况,以便由此力线设置成角度a。在图2和5中以所述方式将上部的、与轴3集成的滚动轴承7以 其外圏9通过滚珠滚道36以及滚动轴承7的滚珠組IO朝向壳体轴环11牵拉。在这种轴承结构中产生在角度a的方向上从轴3的滚道36 经由滚珠组IO延伸到外圏8上的力线。在图1、 2、 5和6中,通过在滚动轴承的外圏8与壳体轴环11 的接触面,根据通过相互排斥的环形磁铁2、 5产生的力的传导以及根 据外圏8和外壳轴环11的两个表面的摩擦系数产生一个摩擦力,该摩 擦力反作用于通过在轴3上装配的摩擦片12的振动带来的不可避免的 失衡并且形成了所述轴承结构的减震效果。在图1、 2、 5和6中,滚动轴承7的外圏8径向装配在橡胶环或 弹性体环13内,它们环在存在的失衡以及在外圏8和外壳轴环11之制在一定的范围^。 ^ ,,,, "。在图l和6中,下部的滚动轴承14逆向于"X"方向受到固定环15、 16的限制。所述滚动轴承14的外圏33被环形磁铁2、 5的轴向力通 过内圏35和滚珠组34压向一个橡胶环或弹性体环17,其中橡胶环或 弹性体环对在壳体6内可移动的外圏33在"X"方向上在其轴向运动上 进行限制,并且使得在零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长度误差得到补偿,而 且两个滚动轴承7、 14通过两个环形磁铁2、 5的轴向力预紧或者至少 无缝隙地设置。以这种方式在滚动轴承14中产生力线a。在图2和5中,下部的、与轴3集成的滚动轴承14以所述方式以 外闺33通过滚珠滚道36和所述滚珠组34压向 一个橡胶环或弹性体环 17,其中所述橡胶环或弹性体环17限制可移动的在壳体6中的外圏 33在"X,,方向上的轴向移动,并且使得在零件生产中产生的长度误差 得到补偿,而且两个滚动轴承7、 14通过两个环形磁铁2、 5的轴向力 预紧或至少无缝隙地设置。以这种方式在滚动轴承14中产生力线a。橡胶环或弹性体环17在图1和2中朝电动驱动装置18的定子19 支撑。该电动驱动装置18的转子21装配在轴3上,线束22给该驱动 装置供应能量并对其进行电子控制并且轴3以这种方式使摩擦锭子1 达到预期的转速。齿轮23在滚动轴承14下方固定在轴3上。在图5和6中,橡胶环或弹性体环17朝壳体6中的一个环20支撑。所述齿轮23在滚动轴承14下方固定在轴3上并且用于一个未示 出的小齿带,即包围全部三个齿轮23并且依照图5和6使装配在所述 摩擦装置中的摩擦锭子1的转速相同。齿轮24与一个未示出的齿带和外部电动驱动装置相连接,用来驱 动所述摩擦装置中的摩擦锭子。为润滑上部滚动轴承7和下部滚动轴承14,在壳体6中依照图1、 2、 5和6以及在壳体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于卷曲合成制造的单丝的摩擦假捻装置(25),包括三个被直接驱动的摩擦锭子(1),所述摩擦锭子在一侧具有突出的自由端,该自由端配备有多个摩擦片,所述摩擦片相互搭接,并且所述摩擦锭子在其另一侧具有一个支承和驱动区域,其特征在于,轴(3)被电动的驱动装置(18)直接驱动并且通过两个滚动轴承(7、14)支承,其中上部的滚动轴承(7)通过由稀土金属制成的两个相同极化的环形磁铁(2、5)的轴向力以其外圈(8)的端面向壳体轴环(11)牵拉并且通过这种方式对轴(3)的径向运动减震,并且三个在第二滚动轴承(14)下方分别固定装配在轴(3)上并且通过中间轮相互啮合的齿轮(23)保证三个轴(3)的转速始终精确地彼此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德特勒夫格根斯
申请(专利权)人:德特勒夫格根斯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