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的转速侦测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11024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马达的转速侦测结构,包含有:一马达本体,具有一转轴、一后盖,固定于该马达本体的一端,供该转轴穿过,以及一转速侦测装置;该转速侦测装置具有一光栅盘,其具有多个栅孔,固定于该转轴,以及一侦测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在后盖上设置一结合部,该侦测器上具有一结合部,由二者的对合,而将侦测器固定于该后盖的结合部上。(*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与马达有关,更详而言之是指一种马达的转速侦测结构
技术介绍
图1显示一种现有的马达40,具有一马达本体42、一后盖44,装设于马达40的后 端以及一转速侦测装置46。该转速侦测装置46包括有一光栅盘48,固定于马达本体42的 转轴50、一侦测器52以及一侦测器基座54。该侦测器基座54为一板片,其一端固定于该 马达本体42上,并延伸跨过该后盖44。该侦测器52固定于侦测器基座54的外端。该光栅 盘48上具有多个栅孔56,当该光栅盘48随着马达转轴50转动时,这些栅孔56会依序通过 侦测器52,以产生0N/0FF的信号;接着这些信号会传输至一处理器(未显示),以换算为马 达的转速。我们发现以上所述的转速感测结构具有以下几个缺点在此种结构下,侦测器基座54形成一支“悬臂”,而侦测器52是固定在悬空端上。 所以当马达运转时,无可避免会产生震动,而“悬臂”形态的侦测器基座54会放大震动,造 成侦测器52无法确实进行侦测作业。一般的马达本体42的外壳均为金属制,因此如要固定该侦测器基座54,必须先在 外壳上钻出螺孔,尔后方能以螺丝固定。此程序不但费时费事,而且不易掌握精确位置。当 位置产生误差,即会造成侦测器52无法在预定位置上侦测光栅盘48上的栅孔56,而发生问 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马达的转速侦测结构,其结构稳定,不会因 马达运转的震动而影响转速的侦测。本技术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马达的转速侦测结构,其安装简单而且能将 侦测器精确固定于所需的位置。缘以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马达的转速侦测结构,包含有一马达本 体,具有一转轴、一后盖,固定于该马达本体的一端,供该转轴穿过,以及一转速侦测装置; 该转速侦测装置具有一光栅盘,其具有多个栅孔,固定于该转轴,以及一侦测器。本实用新 型是在后盖上设置一结合部,该侦测器上具有一结合部,由二者的对合,而将侦测器固定于 该后盖的结合部上。其中该后盖的结合部与该侦测器的结合部呈互补的状态。其中该后盖的结合部为设置于该后盖上的一平面;该侦测器的结合部为一平板。其中该后盖平面上设置有孔,而该侦测器平板上亦设置有孔,供螺丝穿过固定。其中该后盖为塑料制,且该平面上的孔在螺丝锁入前为无螺纹的孔。其中该后盖的结合部位于该后盖的外端面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其结构稳定,不会因马达运转的震动而影响转速的侦3测。且其安装简单而且能将侦测器精确固定于所需的位置。附图说明本新型的其它目的、功效,请参阅附图及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其中图1为现有马达及转速侦测装置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爆炸图;以及图3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与图3所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马达10的转速侦测结 构主要是由一马达本体12、一后盖16以及一转速侦测装置22所组成。在本实施例中,该马达本体12与一般市售的马达相同,具有一转轴14。本实用新 型中的马达本体并无任何限制,任何形式的马达均可适用于本技术。本技术的后盖16是由塑料所制成,其结构大体上与一般市售的马达后盖相 同,惟在其外端面上设置有一结合部18。在本实施例中,该结合部18为一平面,其上具有二 孔20。该转速侦测装置22具有一光栅盘24以及一侦测器26。该光栅盘24,与现有装置 相同,固定于该转轴14上,可随着该转轴14 一起转动。该侦测器26的背后具有一结合部 28。该结合部28为一平板,直接以焊接或其它方式固定于该侦测器26的后侧。该结合部 28上具有二孔30,该结合部28可贴在该后盖16上呈平面的结合部18,再利用二螺丝32旋 入孔20、30中固定之。让光栅盘24上的栅孔34可依序通过该侦测器26,以侦测马达的转 速。在前述的结构中,该侦测器26是直接固定在该后盖16上,结构上不会出现“悬臂” 的效应,因此当马达运转而产生震动时,该侦测器26所受到的影响较小,可顺利执行侦测 转速的作业。另外,由于该后盖16是以塑料所制成,因此在成形后盖16时,可一并产生结 合部18上的孔20,而且该二孔20为一般无螺纹的孔,当旋入螺丝34后直接可固定。再者, 该侦测器26的固定位置与该光栅盘24是十分接近的,可降低位置上所产生的误差造成组 装上的困扰。另外要提出说明的是,该后盖上的结合部与该侦测器上的结合部并不以图标中的 平面结合为限,任何成互补、嵌接或其它能稳固地将侦测器固定于后盖上的形状、构造、机 构等均可为本技术所应用。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凡是应用本技术说明书及申 请专利范围所为的等效结构变化,理应包含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权利要求一种马达的转速侦测结构,包含有一马达本体,具有一转轴、一后盖,固定于该马达本体的一端,供该转轴穿过,以及一转速侦测装置;该转速侦测装置具有一光栅盘,其具有多个栅孔,固定于该转轴,以及一侦测器;其特征在于该后盖上具有一结合部,该侦测器上具有一结合部固定于该后盖的结合部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的转速侦测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后盖的结合部与该 侦测器的结合部呈互补的状态。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的转速侦测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后盖的结合部为设 置于该后盖上的一平面;该侦测器的结合部为一平板。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马达的转速侦测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后盖平面上设置有 孔,而该侦测器平板上亦设置有孔,供螺丝穿过固定。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马达的转速侦测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后盖为塑料制,且该 平面上的孔在螺丝锁入前为无螺纹的孔。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的转速侦测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后盖的结合部位于 该后盖的外端面上。专利摘要一种马达的转速侦测结构,包含有一马达本体,具有一转轴、一后盖,固定于该马达本体的一端,供该转轴穿过,以及一转速侦测装置;该转速侦测装置具有一光栅盘,其具有多个栅孔,固定于该转轴,以及一侦测器。本技术是在后盖上设置一结合部,该侦测器上具有一结合部,由二者的对合,而将侦测器固定于该后盖的结合部上。文档编号G01P3/36GK201607452SQ20092026939公开日2010年10月13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13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13日专利技术者廖树城, 游孟萩 申请人:隆环企业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马达的转速侦测结构,包含有:一马达本体,具有一转轴、一后盖,固定于该马达本体的一端,供该转轴穿过,以及一转速侦测装置;该转速侦测装置具有一光栅盘,其具有多个栅孔,固定于该转轴,以及一侦测器;其特征在于:该后盖上具有一结合部,该侦测器上具有一结合部固定于该后盖的结合部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孟萩廖树城
申请(专利权)人:隆环企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