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胀气海绵的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08165 阅读:2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公开了一种涨气海绵的生产工艺,具体涉及一种以多元醇、异氰酸酯为主料,配制以下辅料构成:整孔剂,催化剂,主要发泡剂水,辅助发泡剂二氯甲烷。将上述原料均匀混合后通过分布器以150--320公斤/分钟的流量分布在流水线的烘箱内,在烘箱内以35--50的温度下进行整块海绵发泡,发泡时间为3--5分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采用该工艺生产的胀气海绵,胀气效果明显,按压时明显感觉到气体上冲形成的气流。用手压海绵,当手离开海绵的瞬间,海绵上能保留手印5-8秒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胀气特征的慢回弹海绵的生产工艺,具体涉及一种采用普通全自动海绵流水线发泡机进行大块海绵生产,形成具有胀气特征的慢回弹海绵。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家居的舒适性要求也越来越高。普通软质海绵制品 一向以柔软、有弹性而被家居大量采纳。但是,在使用过程中,普通软质海绵制品存在对人 体血管回弹压力大,舒适性较差的缺点,使得普通软质海绵的应用范畴受到局限。 为了弥补普通软质海绵的不足,目前市场上推出一种模塑胀气慢回弹海绵,该海 绵的特点为根据身体的形状和温度自动调整形状,有效把人体压力化解为零压,抵消反动 力,为您提供最平均、真实的支撑,使身体长时间接触的部位处于无压力状态,不阻碍血液 循环及不易产生疲劳及酸痛,慢回弹海绵用于医院中,可为病人提供最大限度的舒适感,能 有效地防止褥疮的产生。胀气慢回弹海绵的优越性是普通软质海绵难以媲美的,但是,该海 绵的制造一直都是采用注塑间歇工艺,一次只可以制作一块体积不大于0. 5m3的胀气慢回 弹海绵,仅适用制作诸如枕头、玩具类的小制品,该生产工艺严重阻碍了胀气慢回弹海绵应 用领域的进一步扩大,不适应大规模生产,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通过生产工艺的研究,解决了这一问题,可以用连续生产工艺生产体积大 于0. 5m3(体积可无限大)的胀气慢回弹泡绵,可制作除枕头、玩具类小制品外的大体积制 品,如床垫等。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任务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胀气特征的慢回弹海绵及其工艺,具体涉及 一种采用流水线进行大块海绵高效率、低成本生产,形成具有胀气特征的慢回弹海绵。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胀气海绵的生产工艺,该工艺由选料、配 料、发泡、成型再切割成成品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制作组分及配比如下以多元醇100 份为例,异氰酸酯为40—70份,整孔剂为1. 4—2. 5,催化剂为0. l—O. 4份,主要发泡剂水 2—3. 5份,辅助发泡剂二氯甲烷O—IO ;将上述原料均匀混合后通过分布器以150-320公 斤/分钟的流量分布在流水线的烘箱内,在烘箱内以35-50的温度下进行整块海绵发泡, 发泡时间为3—5分钟。 进一步地,所述整孔剂为聚硅氧烷聚醚共聚物。 进一步地,所述催化剂为三乙烯二胺溶液。 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采用该工艺生产的涨气海绵,涨气效果明显,按压时明显感觉 到气体上冲形成的气流。另外,由于采用流水线的生产方法,具有出料快、效率高的优点,与 一般的胀气慢回弹海绵的注塑成型相比,速度提高了至少100倍;重要的是,与一般的慢回 弹海绵的注塑成型相比,该流水线不需要一种形状的海绵配备一个模具,只需要将整块海 绵生产好后用切割刀切割成需要的形状即可,减少了不必要的模具费用。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胀气海绵的选料为以下成分及配比所述制作组分及配比如下以 多元醇100份为例,异氰酸酯为40-70份,整孔剂为1. 4一2. 5,催化剂为0. l—O. 4份,主要 发泡剂水2—3. 5份,辅助发泡剂二氯甲烷O—IO。 将上述物料选好后,将每种物料按比例单独置于各自的容器内,然后将整个原料 的温度保持在22-25t:的温度下进行后续制作。 物料单独配置后,接下来进行物料混合。物料混合的步骤为将以上独立的容器 通过管道均连通至混合器内,在若干管道口处均设有计量棒和电磁阀;物料流出时,打开 电磁阀,通过计量棒精确控制流量,物料流至混合器内,在混合器中进行搅拌至溶液混合均 匀。混合溶液通过与混合器连通的喷射嘴喷射至分布器,由分布器将溶液以150-320kg/分 的流速均匀分布至流水线烘箱内的履带上,烘箱中的温度为30-40°C ;混合溶液在烘箱内以 0. 05-0. 09米/秒的速度进行连续发泡,履带不断移动,将发泡好的部分向前推移,给后续 发泡的原料腾出空间。 该工艺中,流水线履带的两侧设有挡板,该挡板决定海绵的宽度,海绵的高度由海绵的密度、履带的传速和混合溶液的流量决定的。 实施例1 选以下物料作为海绵原料以多元醇100份为例,异氰酸酯为55份,聚硅氧烷聚醚 共聚物整孔剂为2. 5,三乙烯二胺溶液催化剂为0. 2份,主要发泡剂水2. 4份,辅助发泡剂二 氯甲烷为5份。上述的IOO份多元醇由以下四种成分按以下比例构成60份Mn5000聚醚 多元醇、20份Mn700聚醚多元醇、15份聚合物多元醇,5份MnlOOO聚醚多元醇构成。 将上述原料在22-25t:的温度下进行上述的混合,形成混合溶液,并将混合后的溶 液通过分布器以215kg/s的流量分布至宽度为2米的烘箱内,在温度为30-4(TC烘箱内履带 以3. 5的传速向前移动,生成密度为40D,高度为78cm的连续性大块海绵。 采用该工艺生产的慢回弹胀气海绵,胀气效果极佳,施压时明显感觉到绵内气压 的反作用力及气流的流窜。尤其是该工艺采用的流水线生产方式,与先前的注塑成型相比, 速度至少提高了 100倍,具有出料快、效率高、易成型、易切割等优点。可以异形切割成我们 所能想象的任何形状的产品。更重要的是该流水线解决了注塑成型一种产品需要一个模 具的局限性。不但节省了原料,更减少了大量的模具费,其经济效益显著。 实施例2 选以下物料作为海绵原料以多元醇100份为例,异氰酸酯为52份,聚硅氧烷聚醚 共聚物整孔剂为2,三乙烯二胺溶液催化剂为0. 18份,主要发泡剂水2. 3份,辅助发泡剂二 氯甲烷为2份。上述的IOO份多元醇由以下四种成分按以下比例构成63份Mn5000聚醚 多元醇、17份Mn700聚醚多元醇、聚合物多元醇15份、5份MnlOOO聚醚多元醇构成。 将上述原料在22_25°C的温度下进行上述的混合,形成混合溶液,并将混合后的溶 液通过分布器以250公斤/分的流量分布至宽度为2米的烘箱内,在温度为30-4(TC烘箱内 履带以3. 5米的传速向前移动,生成密度为46D、高度为78cm的连续性大块海绵。 采用该工艺生产的胀气海绵,涨气感明显,用手压海绵,当手离开海绵的瞬间,海 绵上能保留手印5-8秒钟。 实施例3 选以下物料作为海绵原料以多元醇100份为例,异氰酸酯为51份,聚硅氧烷聚醚 共聚物整孔剂为1. 8,三乙烯二胺溶液催化剂为0. 18份,主要发泡剂水2. 3份。上述的100 份多元醇由以下四种成分按以下比例构成63份Mn5000聚醚多元醇、17份Mn700聚醚多元 醇、聚合物多元醇15份、5份MnlOOO聚醚多元醇构成。 将上述原料在22_25°C的温度下进行上述的混合,形成混合溶液,并将混合后的溶液通过分布器以250公斤/分的流量分布至宽度为2米的烘箱内,在温度为30-4(TC烘箱内履带以3. 3米的传速向前移动,生成密度为50D、高度为76cm的连续性大块海绵。 采用该工艺生产的胀气海绵,胀气效果明显,按压时明显感觉到气体上冲形成的气流。用手压海绵,当手离开海绵的瞬间,海绵上能保留手印5-8秒钟。 实施例4 选以下物料作为海绵原料以多元醇100份为例,异氰酸酯为48. 5份,聚硅氧烷聚 醚共聚物整孔剂为1. 6,三乙烯二胺溶液催化剂为0. 16份,主要发泡剂水2. 1份。上述的 100份多元醇由以下四种成分按以下比例构成60份Mn5000聚醚多元醇、17份Mn700聚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胀气海绵的生产工艺,该工艺由选料、配料、发泡、成型再切割成成品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制作组分及配比如下:以多元醇100重量份为例,异氰酸酯为40--70份,整孔剂为1.4--2.5,催化剂为0.1--0.4份,主要发泡剂水2--3.5份,辅助发泡剂二氯甲烷为0--10;将上述原料均匀混合后通过分布器以150--320公斤/分钟的流量分布在流水线的烘箱内,在烘箱内以35--50的温度下进行整块海绵发泡,发泡时间为3--5分钟。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张根林涛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恒康海绵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