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98737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在具备记录头和热风产生单元的记录装置中,当不从记录头喷出墨水时,能够对浮游在记录头的喷嘴面侧的区域的墨水雾进行回收的记录装置。该记录装置将被记录材料(P)搬送到被记录材料支承部(29)上,从记录头(7)喷出墨水,对所述被记录材料执行记录,具备:热风产生单元(17),其在所述记录头的一方侧设置于该记录头的保持部件(9);和排气单元(61),其在所述记录头的另一方侧设置于所述保持部件(9);当所述排气单元动作时,从所述热风产生单元吹出的热风(H)形成通过所述记录头与所述被记录材料支承部之间到达所述排气单元的第一气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构成为将被记录材料搬送到被记录材料支承部上,从记录头喷出墨水,对上述被记录材料执行记录,并朝向喷出到被记录材料的被记录面的墨水吹出热风, 对墨水进行加热使其干燥的记录装置
技术介绍
在喷墨式打印机中,如下述的专利文献1所示,存在一种具备朝向被喷出到纸张 的被记录面的墨水吹出热风,对墨水进行加热使其干燥的热风产生单元的喷墨式打印机。 而且,在下述的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具备以倾斜姿势安装在记录头的扫描方向的一侧 或者两侧的附近的热风产生单元的喷墨式记录装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4-11841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喷墨式记录装置的情况下,没有形成能够对因记录的 执行而从墨滴产生并浮游在与记录头的喷嘴面对置的区域中的墨水雾进行回收的构造。从 而,即便当记录头不喷出墨水而处于静止状态时,也处于墨水雾浮游在喷嘴面侧的状态。 因此,该墨水雾逐渐附着在记录头的喷嘴面上。附着的墨水雾容易因位于记录头 附近的热风产生单元的热的影响而固化。若附着在喷嘴孔周边的墨水雾的附着量达到一定 程度,则在记录头喷出墨水、开始记录时,由于附着有上述墨水雾,所以导致从喷嘴孔喷出 的墨水的喷出方向发生折曲等喷出不良,从而诱发墨水相对于被记录面的滴落位置产生偏 移,存在记录质量下降的问题。特别是在记录头始终静止的行式打印机中,容易产生该问 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具备记录头和热风产生单元的记录装置中,当不 从记录头喷出墨水时,能够回收在记录头的喷嘴面侧的区域浮游的墨水雾的记录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式涉及的记录装置,将被记录材料搬送到被 记录材料支承部上,从记录头喷出墨水,对所述被记录材料执行记录,其特征在于,具备热 风产生单元,其在所述记录头的一方侧设置于该记录头的保持部件;和排气单元,其在所述 记录头的另一方侧设置于所述保持部件;当所述排气单元动作时,从所述热风产生单元吹 出的热风形成通过所述记录头与所述被记录材料支承部之间到达所述排气单元的第一气 流。 根据本方式,由于当所述排气单元动作时,从所述热风产生单元吹出的热风形成通过所述记录头与所述被记录材料支承部之间到达所述排气单元的第一气流,所以,当不从记录头喷出墨水时,能够对浮游在记录头的喷嘴面侧的区域的墨水雾进行回收。即,能够将浮游在记录头的喷嘴面侧的墨水雾与热风一同吸引,可有效地回收墨水雾。 由此,可防止因上述墨水雾的附着而导致从喷嘴孔喷出的墨水的喷出方向折曲等喷出不良,从而能够防止墨水相对于被记录面的滴落位置发生偏移的问题。 而且,由于记录头、热风产生单元及排气单元被保持部件一体地支承,所以,记录 头、热风产生单元及排气单元的相互的相对位置始终一定,能够总是得到一定的加热干燥 作用和排起作用。 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式根据上述第一方式的记录装置提出,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产 生单元构成为使风向可变,当在记录动作开始后记录头停止了记录执行时,所述排气单元 动作,并且所述热风产生单元改变风向,形成所述第一气流。这里,记录动作开始后是指为 了进行与一个记录任务对应的记录而开始喷出墨水之后。 根据本方式,由于所述热风产生单元构成为使风向可变,所以,能够稳定性良好地 形成上述第一气流。 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根据上述第二方式的记录装置提出,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产生单元构成为至少能够切换成下述朝向形成所述第一气流时的风向的朝向;和在所述排气单元不动作的状态下,形成与所述第一气流不同的其他气流时的风向的朝向。 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能够切换形成回收所述墨水雾时的所述第一气流、和当热风产生单元进行被记录材料的预加热、正式加热时形成的其他的气流,所以,可充分地体现各自的效果。 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式根据上述第二方式或第三方式所记载的记录装置提出,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部件由使所述记录头沿着与所述搬送方向交叉的方向往复移动的滑架构成,所述热风产生单元通过所述滑架进行移动,并通过与设置在该滑架的往复移动的一端侧的抵靠部件抵接,来自动地改变为形成所述第一气流时的风向的朝向。 根据本方式,能够通过抵靠部件自动地切换热风产生单元的风向。 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式根据上述第四方式的记录装置提出,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产生单元构成为借助风向切换机构来切换风向,所述风向切换机构具备热风箱,其具有以摆动轴为中心在一定的角度范围内摆动的轴承部;所述抵靠部件,其与所述热风箱的一部分抵接,使所述热风箱以摆动轴为中心摆动一定角度;施力部件,其对热风箱施力以使其向与所述摆动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和姿势设定止挡件,其设定所述热风箱不与抵靠部件抵接的通常的姿势。 根据本方式,能够以更简单的构造且利用更少的部件数量,来实现上述热风产生 单元的切换风向的机构。 本专利技术的第六方式根据上述第四方式的记录装置提出,其特征在于,针对记录头 的加盖装置被设置在滑架的往复移动方向上的与所述抵靠部件成为相反侧的另一端侧,所 述热风产生单元相对于所述记录头被配设在所述抵靠部件侧,所述排气单元相对于所述记 录头被设置在所述加盖装置侧。 根据本方式,当记录头移动到初始位置时或在初始位置处记录头进行了加盖 (c即ping)和废液处理时,从热风产生单元吹出的热风不会吹到记录头上。附图说明 图l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l涉及的喷墨式打印机的内部构造的概要的当记录头 位于排气位置时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涉及的喷墨式打印机的内部构造的概要的当记录头位于排气位置时的侧剖面图。 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涉及的喷墨式打印机的内部构造的概要的当记录头 位于记录执行区域时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涉及的喷墨式打印机的内部构造的概要的当记录头 位于初始位置(home position)时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被滑架支承的记录头、热风产生单元以及排气单元的预加热或者正式 干燥时的后视图。 图6是表示被滑架支承的记录头、热风产生单元以及排气单元的执行记录时的后 视图。 图7是表示被滑架支承的记录头、热风产生单元以及排气单元的排气处理时的后 视图。 图8是对实施例1涉及的记录装置的作用进行说明的流程图,表示前半部分。 图9是对实施例1涉及的记录装置的作用进行说明的流程图,表示后半部分。 图10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涉及的喷墨式打印机的内部构造的概要的当记录 头处于记录执行位置时的俯视图。 图11是表示当滑架位于记录执行区域时的风向切换机构及其周边部件的后视 图。 图12是表示当滑架位于记录执行区域时的风向切换机构及其周边部件的立体 图。 图13是表示当滑架到达排气位置时的风向切换机构及其周边部件的后视图。 图14是表示当滑架到达排气位置时的风向切换机构及其周边部件的立体图。 图中l-喷墨式打印机(记录装置);3-被记录面;4_下表面;6_滑架扫描马 达;7-记录头;8_喷嘴面;9-滑架;10-初始位置;11-引导轴;12-丝杠轴;13-加盖装置; 14-废液单元;17-热风产生单元;18-吹出口 ;19-风向切换机构;20_排气位置;21_摆动 轴;22-轴承部;23-热风箱;25-搬送支承装置;27_搬送引导部件;29_压板(被记录材料 支承部);31-压板加热器;33-吸引风扇;35-记录执行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记录装置,将被记录材料搬送到被记录材料支承部上,从记录头喷出墨水,对所述被记录材料执行记录,其特征在于,具备:热风产生单元,其在所述记录头的一方侧设置于该记录头的保持部件;和排气单元,其在所述记录头的另一方侧设置于所述保持部件;当所述排气单元动作时,从所述热风产生单元吹出的热风形成通过所述记录头与所述被记录材料支承部之间到达所述排气单元的第一气流。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8-12-16 2008-319099一种记录装置,将被记录材料搬送到被记录材料支承部上,从记录头喷出墨水,对所述被记录材料执行记录,其特征在于,具备热风产生单元,其在所述记录头的一方侧设置于该记录头的保持部件;和排气单元,其在所述记录头的另一方侧设置于所述保持部件;当所述排气单元动作时,从所述热风产生单元吹出的热风形成通过所述记录头与所述被记录材料支承部之间到达所述排气单元的第一气流。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风产生单元构成为使风向可变,当在记录动作开始后记录头停止了记录执行时,所述排气单元动作,并且所述热风产 生单元改变风向,形成所述第一气流。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产生单元至少能够切换成下述朝向形成所述第一气流时的风向的朝向;和 在所述排气单元不动作的状态下,形成与所述第一气流不同的其他气流时的风向的朝向。4.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田秀将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