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套式电缆单层绝缘或护套挤出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95643 阅读:3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嵌套式电缆单层绝缘或护套挤出模具,它包括芯模、内模和外模;内、外模之间形成挤管式或半挤管式结构;内模通过螺纹固定在芯模的前端部,内、芯模之间形成挤压式或半挤压式结构;外模后端的内、外模之间有呈锥式环形进料口,内模后端壁上均匀开有多个内模进料口。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模具,既可以极大地提高挤出的绝缘或者护套与导体或者缆芯的结合紧密性,又可以可靠地保证电缆的表面质量,完全消除电缆表面随芯线出现的周期性的花纹印痕。(*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缆单层绝缘或护套挤出模具。
技术介绍
在电线电缆产品的生产中,挤出模具往往对产品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 且直接决定了产品的外表美观程度。现有的挤出模具都为内模、外模两体结构,根据内、夕卜 模相互间的距离与出口配合形成了挤压式、半挤压式、挤管式和半挤管式的结构方式。挤压 式结构是内模没有管状承径部分,且缩在外模有承径后面,其挤出的绝缘或者护套与电缆 导体或缆芯结合紧密,但对于电缆导体或缆芯横截面包络线不呈圆形或者嵌隙较大的电缆 来说,挤压式模具保证不了电缆的表面质量,电缆表面不可避免地周期性出现导体或者缆 芯的花纹印痕。挤管式结构是内模具有管状承径部分,且内模口端面伸出或者与外模口端 面持平,挤管式模具可以改观电缆导体或缆芯横截面包络线不呈圆形或者嵌隙较大的电缆 表面质量,但其挤出的绝缘或者护套与导体或者缆芯的结合又太松,电缆的稳定性受到很 大影响。半挤管式模具的内模具有比挤管式模具的内膜稍短的管状承径部分,且内模口缩 进外模口端面内,并处于外模定径区内。半挤压式模具是内模具有比半挤管式模具的内膜 更短的管状承径部分,且内模口缩进外模口端面内更多,并处于外模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嵌套式电缆单层绝缘或护套挤出模具,它包括内模(5)和外模(1),其特征是:它还包括芯模(6);外模(1)套在内模(5)外,内、外模(5、1)之间形成挤管式或半挤管式结构;内模(5)通过螺纹固定在芯模(6)的前端部,内、芯模(5、6)之间形成挤压式或半挤压式结构;外模(1)后端的内、外模(5、1)之间有呈锥式环形进料口(21),内模(5)中后端壁上均匀开有多个内模进料口(13)。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嵌套式电缆单层绝缘或护套挤出模具,它包括内模(5)和外模(1),其特征是它还包括芯模(6);外模(1)套在内模(5)外,内、外模(5、1)之间形成挤管式或半挤管式结构;内模(5)通过螺纹固定在芯模(6)的前端部,内、芯模(5、6)之间形成挤压式或半挤压式结构;外模(1)后端的内、外模(5、1)之间有呈锥式环形进料口(21),内模(5)中后端壁上均匀开有多个内模进料口(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嵌套式电缆单层绝缘或护套挤出模具,其特征是所述的内、 外模(5、1)之间形成半挤管式结构,内、芯模(5、6)之间形成挤压式结构的结构形式是夕卜 模⑴的轴向中心开有与内模(5)的外形相匹配的通孔外模⑴前部的孔为圆柱孔(2), 中部的孔为圆锥孔⑶,后部的孔为与中部圆锥孔(3)不同斜度的圆锥孔⑷;外模⑴中 心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建民晏伟荆平亮邱景良周东宣
申请(专利权)人:涿州昌迪石油仪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