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高温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87936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30 15: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齿轮高温生产方法,在预成形模芯和终锻模芯内部均设置相变材料,相变材料的特性在于,在相变过程中,相变材料的温度保持不变。在锻造的过程中,预成形模芯、终锻模芯和坯料的温度逐渐降低,当预成形模芯、终锻模芯和坯料的温度降低至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时,相变材料开始相变并释放热量,在相变完成之前,相变材料的温度稳定处于相变温度,相变释放的热量可以传递至锻件,可以使得预成形模芯和终锻模芯内部的锻件也处于相变温度,而不会继续降温,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略高于或等于终锻温度,即可避免锻件的实际温度低于工艺要求的终锻温度,进而保证锻造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齿轮生产,尤其是一种齿轮高温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1、齿轮生产工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机加工,另一种是挤压成形,现有的挤压成形又分为高温锻造和冷挤压,其中,冷挤压精度高,但在常温下进行,由于常温下材料塑性较差,变形阻力大,只适用于尺寸较小的齿轮。现有的高温锻造工艺包括坯料预成型、冲孔、终锻、热处理等过程。在锻造过程中,需要先将坯料加热至终锻温度,然后转移到终锻模具中并进行锻造,在这个过程中,锻件会散热,导致温度会逐渐降低,当锻件的温度降低至低于工艺要求的终锻温度时,会导致锻件塑性降低,变形抗力增加,可锻性变差,还会产生加工硬化,甚至发生开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齿轮高温生产方法,可以防止齿轮坯料在锻造过程中温度降低至低于终锻温度而影响齿轮质量。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齿轮高温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s1、以40crni棒料为原材料,下料得到毛坯;

4、s2、对毛坯进行冲孔;

5、s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齿轮高温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高温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成形套(120)和第二成形套(220)的外壁设置有保温层(13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高温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预成形的同时将下一个冲孔后的毛坯加热至1150℃至1180℃,预成形完成后,将中间坯取出,然后立即将下一个毛坯放入预成形模芯并继续预成形;待预成形模芯内部的固液相变材料全部转换为固态时,再将预成形模芯和毛坯同时加热至1150℃至118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高温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成形模具包括第...

【技术特征摘要】

1.齿轮高温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高温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成形套(120)和第二成形套(220)的外壁设置有保温层(13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高温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预成形的同时将下一个冲孔后的毛坯加热至1150℃至1180℃,预成形完成后,将中间坯取出,然后立即将下一个毛坯放入预成形模芯并继续预成形;待预成形模芯内部的固液相变材料全部转换为固态时,再将预成形模芯和毛坯同时加热至1150℃至118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高温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成形模具包括第一支座(150),所述第一支座(150)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圆形凹槽,所述预成形模芯的底部位于第一圆形凹槽内;所述预成形模芯的上方设置有第一凸模(160),所述第一凸模(160)连接有第一压力机构(170),所述第一凸模(160)的下表面设置有与第一定位柱(110)适配的第一盲孔(18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高温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锻模具包括第二支座(230),所述第二支座(230)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圆形凹槽,所述终锻模芯的底部位于第二圆形凹槽内;所述终锻模芯的上方设置有第二凸模(240),所述第二凸模(240)连接有第二压力机构(250);所述第二成形套(220)的内壁设置有多个轴向贯穿第二成形套(220)的成形槽(260),所述第二凸模(240)的外壁设置有多个轴向延伸的导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光祥张基敏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意彤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