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发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86937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平面发光装置,该平面发光装置包括:光源;导光构件,构造为允许来自光源的光从其传播通过;反射构件,设置为使反射构件面对导光构件,该反射构件反射传播通过导光构件的光;以及粘合构件,构造为使导光构件和反射构件彼此结合。在粘合构件均匀分布在导光构件的表面上的情况下,粘合构件的粘合区域在导光构件的表面上的分布根据平面发光装置的亮度分布来确定,并且粘合构件根据粘合区域的分布形成在导光构件与反射构件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平面发光装置,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表面上浓淡的亮度不均匀性(brightness皿eve皿ess in gradation)减小的平面发光装置。
技术介绍
近来,液晶显示装置已经被广泛使用。液晶显示装置通过控制入射在液晶面板上的光在每个像素处的透射率来显示图像。因此,液晶面板通常提供有使光入射在液晶面板上的背光(见,例如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No. 11-174976)。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在采用根据现有技术的背光的情况下,在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表面上存在产生浓淡的亮度不均匀性的可能性。因此,存在减小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表面上浓淡的亮度不均匀性的需求。然而,该需求尚未完全满足。 考虑到上述情形,期望减小显示表面上浓淡的亮度不均匀性。 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平面发光装置包括光源;导光构件,构造为允许来自光源的光从其传播通过;反射构件,设置为使反射构件面对导光构件,该反射构件反射传播通过导光构件的光;以及粘合构件(adhesivemember),构造为使导光构件和反射构件彼此结合。在粘合构件均匀地分布在导光构件的表面上的情况下,粘合构件的粘合区域在导光构件表面上的分布根据平面发光装置的亮度分布来确定,并且粘合构件根据粘合区域的分布形成在导光构件与反射构件之间。 粘合构件可以形成为使粘合构件的粘合区域在导光构件上的密度随着距光源距离的增大而增大。粘合构件可以包括多个点状粘合间隔物(dot-shaped adhesive spacer),并且粘合构件可以形成为使粘合间隔物的点面积(dot area)随着距光源距离的增大而增大。 粘合构件可以包括多个线状粘合间隔物,并且粘合构件可以形成为使粘合间隔物的线宽随着距光源距离的增大而增大。 包括凹陷和凸起的预定图案可以形成在导光构件上。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平面发光装置包括光源;导光构件,构造为允许来自光源的光从其传播通过;反射构件,设置为使反射构件面对导光构件,该反射构件反射传播通过导光构件的光;以及粘合构件,构造为将导光构件和反射构件彼此结合。在粘合构件均匀地分布在导光构件的表面上的情况下,粘合构件的粘合区域在导光构件的表面上的分布根据平面发光装置的亮度分布来确定,并且粘合构件根据粘合区域的分布形成在导光构件与反射构件之间。 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平面发光装置包括光源;导光构件,构造为允许来自光源的光传播通过其间;反射构件,构造为反射传播通过导光构件的光;光学构件,设置为使光学构件面对导光构件;以及粘合构件,构造为使导光构件和光学构件彼此结合。在不设置粘合构件的情况下,粘合构件的粘合区域在导光构件的表面上的分布根据光被反射构件反射后的亮度来确定;或者在粘合构件均匀地分布在导光构件的表面上的情况下,粘合构件的粘合区域在导光构件的表面上的分布根据平面发光装置的亮度分布来确定,并且粘合构件根据粘合区域的分布形成在导光构件与光学构件之间。 包括凹陷和凸起的预定图案可以形成在导光构件上。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平面发光装置包括光源;导光构件,构造为允许来自光源的光传播通过其间;反射构件,构造为反射传播到导光构件的光;光学构件,设置为使光学构件面对导光构件;以及粘合构件,构造为使导光构件和光学构件彼此结合。在粘合构件均匀地分布在导光构件的表面上的情况下,粘合构件的粘合区域在导光构件表面上的分布根据平面发光装置的亮度分布来确定,并且粘合构件根据粘合区域的分布形成在导光构件与光学构件之间。 从而,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可以减少显示表面上浓淡的亮度不均匀性。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用作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平面发光装置的背光的示范性结构的示意图; 图2A和图2B是示出包括在根据现有技术的背光中的光波导和反射板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在根据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表面上存在浓淡的亮度不均匀性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应用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包括反射板和光波导的部分的示范性结构的示意图; 图5A和图5B是分别示出其上形成有粘合间隔物的光波导和反射板彼此结合之前和之后状态的示意图; 图6A和图6B是分别示出其上形成有粘合间隔物点的反射板和光波导彼此结合之前和之后状态的示意图; 图7是示出在形成有粘合间隔物点的光波导的下表面侧的外部结构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8是粘合间隔物点的点直径的示例曲线图; 图9是示出光波导上连续形成粘合间隔物线的下表面侧的外部结构示例的示意图; 图10是粘合间隔物线的线宽的示例曲线图; 图11是示出包括在根据现有技术的背光中的光波导和反射板结构的示意 图12是示出在包括图ll所示的结构的根据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表面上的亮度分布的示意图; 图13是示出光波导的下表面侧的外部结构示例的示意图,在光波导上形成粘合间隔物代替双面胶带; 图14是示出用作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平面发光装置的背光结构的示例的示意图,该示例与图1中示出的示例不同; 图15是示出包括根据现有技术的背光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表面上的亮度分布 的示意图,根据现有技术的背光包括LED作为光源;以及 图16是示出在光波导的下表面侧的外部结构的示例的示意图,该光波导包括在 具有图14所示结构的背光中。具体实施例方式1.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平面发光装置 用作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平面发光装置的背光的示范性结构 图1是示出用作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平面发光装置的背光的示范性结构的示意 图。该背光包括在液晶显示装置中,该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在例如笔记本个人电脑中。 图1中示出的背光包括反射板1、光波导2、散射片3、垂直棱镜片4、水平棱镜片5、 冷阴极管6和反射器7。 光波导2具有所谓的楔形形状。冷阴极管6设置为靠近光波导2的侧表面2a(图 1中的左侧表面2a)。冷阴极管6用作光源并提供有反射器7。从而,光波导2构造为使从 光源发射的光入射在侧表面2a上并被引导到光波导2的内部部分(inner section)。 反射板1设置在下表面2b (下表面2b在图1中的下侧),下表面2b是与光波导2 的侧表面2a垂直的表面之一。用于减少亮度不均匀性的散射片3设置在光波导2的上表 面2c,上表面2c与下表面2b相对。用于增加亮度的垂直棱镜片4和水平棱镜片5以从下 至上的顺序在图1中堆叠在散射片3的上侧。垂直棱镜片4和水平棱镜片5堆叠在一起, 使得其中包括的棱镜的脊(ridge)彼此垂直地延伸。 为了促进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理解,将更详细地描述本专利技术
技术介绍
部分和本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中描述的现有技术的结构。 根据现有技术的光波导和反射板的结构 图2A和图2B是示出包括在根据现有技术的背光中的光波导和反射板的结构的示 意图。 参照图2A和图2B,在具有下表面2b、上表面2c以及在上述二者之间的内部部 分的光波导2中,图2A和2B中左侧上设有光源的侧表面2a的部分在下文称为进入部分 (entrance section)。此外,在具有下表面2b、上表面2c以及在上述二者之间的内部部分 的光波导2中,与侧表面2a相对的侧表面2d侧的部分(也就是,在图2A和图2B中右侧的 侧表面2d侧)在下文称为末端部分(end section)。来自光源的光从光波导2的进入部分 通过内部部分引导到末端部分。 如图2A所示,在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平面发光装置,包括:光源;导光构件,构造为允许来自所述光源的光从其传播通过;反射构件,设置为使所述反射构件面对所述导光构件,所述反射构件反射传播通过所述导光构件的光;以及粘合构件,构造为使所述导光构件和所述反射构件彼此结合,其中在所述粘合构件均匀地分布在所述导光构件的表面上的情况下,所述粘合构件的粘合区域在所述导光构件的表面上的分布根据所述平面发光装置的亮度分布来确定,并且所述粘合构件根据所述粘合区域的分布而形成在所述导光构件与所述反射构件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棚桥诚
申请(专利权)人:索尼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