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乘型四轮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85474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一种能确保支承前轮的上臂的前杆和减振器之间有充分间隙的同时,可得到充分的车架强度的骑乘型四轮车辆。骑乘型四轮车的车体架具有经由发动机的下方向车体后方延伸的下部车架。此外,车体架具有配置在通过铝或其合金形成的下部车架的上方的前侧车架。在前侧车架上形成有位于在前后方向相互分开的位置的、一对用于支承上臂的前杆和后杆的臂支承部及位于该一对臂支承部的上方的、用于支承减振器的上端的减振器支承部。前侧车架在该前侧车架的最前部,设有从与下部车架相连的下端朝斜上方且后方延伸的延伸部。而且,在该延伸部上,形成有前侧臂支承部及减振器支承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全地形行驶车辆等的骑乘型四轮车辆,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增强车体架强度的技术。
技术介绍
以往,有多在不规整地形使用的骑乘型四轮车辆(例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 JP2007-15640A(下面称专利文献l))。骑乘型四轮车辆,前轮通过从车体架向车宽度方向 外方延伸的上臂(专利文献1中的上侧悬臂25)和下臂(专利文献1中的下侧悬臂26)可 上下摆动地支承着。上臂通过向车宽度方外方延伸的前杆和后杆构成,前轮通过前杆和后 杆的前端侧支承。此外,对前轮的上下运动进行缓冲的减振器的上端通过车体架支承,减振 器经过前杆和后杆之间向斜下方延伸,与下臂连接。 在专利文献1的骑乘型四轮车辆中,车体架具有经由发动机的下方向车体后方 延伸的部分(下面称作下部车架(专利文献l中的前部车架部件43及下部车架部件42)) 以及位于左右前轮之间,支承上臂和减振器的部分(下面称作前侧车架)。在专利文献1中, 前侧车架在其最前部设有从与下部车架相连的下端向上方延伸的管状上部车架部件(下 面称作前延伸部)41。此外,前侧车架具有从前延伸部的中间位置向后方延伸的中心车架部 件(下面称作梁部)48。而且,在前延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骑乘型四轮车辆,包括:  配置在车体架的左右的前轮;  从所述车体架向车宽度方向的外方延伸并支承所述前轮的上臂,该上臂具有从在前后方向相互离开的位置分别向车宽度方向的外方延伸的前杆和后杆;以及  由所述车体架支承其上端,其中途部位于所述前杆和所述后杆之间的减振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体架具有,  从所述左右的前轮之间的位置经由发动机下方而向车体后方延伸的下部车架;以及  由铝或其合金形成,位于所述左右的前轮之间,配置在所述下部车架上方的前侧车架,该前侧车架形成有位于在前后方向相互分开的位置的、一对用于支承所述前杆和所述后杆的臂支承部,以及位于该一对臂支承部的上方位置的、用于支承所述减...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8-9-5 2008-229131一种骑乘型四轮车辆,包括配置在车体架的左右的前轮;从所述车体架向车宽度方向的外方延伸并支承所述前轮的上臂,该上臂具有从在前后方向相互离开的位置分别向车宽度方向的外方延伸的前杆和后杆;以及由所述车体架支承其上端,其中途部位于所述前杆和所述后杆之间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架具有,从所述左右的前轮之间的位置经由发动机下方而向车体后方延伸的下部车架;以及由铝或其合金形成,位于所述左右的前轮之间,配置在所述下部车架上方的前侧车架,该前侧车架形成有位于在前后方向相互分开的位置的、一对用于支承所述前杆和所述后杆的臂支承部,以及位于该一对臂支承部的上方位置的、用于支承所述减振器的上端的减振器支承部,所述前侧车架在该前侧车架的最前部,设有从与所述下部车架相连的下端朝斜上方且后方延伸的延伸部,在该延伸部上,形成有所述的一对臂支承部中的前侧臂支承部和所述减振器支承部。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骑乘型四轮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侧车架具有左右的所述延伸部,所述左右的延伸部的下端相互结合,并与所述下部车架相连。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骑乘型四轮车辆,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从所述车体架向车宽度方向的外方延伸且支承所述前轮的左右下臂, 所述下部车架在其前部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用于支承所述左右下臂的基部的臂连接部,所述左右的延伸部的下端与所述臂连接部相连。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骑乘型四轮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车架具有左右发动机支承部,该左右发动机支承部由弹性系数高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矶田敬铃木豪仁
申请(专利权)人: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