绞紧器收放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71723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绞紧器收放带装置,涉及绞紧器。它解决了现有的绞紧器收放带装置不能检测捆绑带的张紧力大小、不稳定、操作繁琐、结构复杂等问题。本绞紧器收放带装置,在绞紧器的支架上设有能转动的带轴,带轴的一端伸出支架,该装置包括固连在支架侧部的箱体和设于箱体内的蜗杆、蜗杆轴和蜗轮,蜗轮固连在带轴的伸出端,蜗杆套于蜗杆轴上且两者固连在一起,蜗杆轴设于蜗轮的侧部且能沿其轴向在箱体内移动,该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箱体和蜗杆内端面之间的传感器,且当蜗杆轴移动后传感器能在蜗杆内端面作用下产生与捆绑带张紧力大小相对应的信号。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智能化、使用安全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
,涉及一种用于在物流运输过程中捆绑货物的绞紧器、 绞盘,特别是绞紧器中带轴的收放带装置。
技术介绍
运输货物过程中,货物通常需要捆绑,以防止货物在运输时脱落或者相互碰撞而 造成丢失或者损坏。用绳索直接捆绑的方式虽然很常用,但费时费力,且难以将货物绑紧。 绞紧器是一种先进的捆绑工具。采用绞紧器捆绑货物既方便又安全,深受广大运输人员的 欢迎。现有的绞紧器通常由支架、带轴和捆绑带组成。带轴连接于支架上且带轴可转动,捆 绑带卷于带轴上。在带轴伸出支架的外端设有撬棒孔。需要捆绑货物时,将撬棒插入撬棒孔 内,转动撬棒即可带动带轴转动。但每转动一定角度都需要将撬棒拔出并重新插入,显然, 这样使得捆绑效率不高,费时费力,并且很难将货物捆紧。为此人们设计出了各种各样的快速捆绑装置,例如,中国专利文献曾公开了一种 拉紧器中国专利申请号200710164562. X ;公开号CN101181937A,包括一个本体,本体中 设有能转动的卷轴,卷轴上卷有链条,链条的外端设有挂钩,本体上固连有另一个挂钩,卷 轴上设有蜗轮,本体中还设有一根能转动的蜗杆,蜗杆与上述的蜗轮相啮合且蜗杆外端穿 出本体。本方案在紧带过程中蜗杆与蜗轮啮合,此时蜗轮只能单向转动,显然,带轴也只能 单向转动,从而使得捆绑带被收紧,将货物牢牢的捆绑住。相反,需要快速松带时,操作者拉 动蜗杆,使得蜗杆与蜗轮分离,此时带轴能反向的快速转动,从而将绕在带轴上的捆绑带快 速的松出。显然,上述的捆绑装置虽然能实现带轴的控制,但是,蜗杆是由操作者手动控制 的,操作繁琐,自动化程度不高。现有技术中,虽然也有采用动力机构带动蜗杆动作的,但是 动力机构无法获知捆绑带张紧力的情况,使用时难以掌控。常常会导致捆绑过紧对货物造 成损伤、捆绑带断裂,或者会因为捆绑不够紧而对货物运输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在绞紧器工作过程中能够实时检测捆绑 带张紧力大小,使用方便,安全可靠,且受力合理,能够有效提高机械强度的绞紧器收放带装置ο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绞紧器收放带装置,在绞紧器的 支架上设有能转动的带轴,带轴的一端伸出支架,该装置包括固连在支架侧部的箱体和设 于箱体内的蜗杆、蜗杆轴和蜗轮,蜗轮固连在带轴的伸出端,蜗杆套于蜗杆轴上且两者固连 在一起,蜗杆轴设于蜗轮的侧部且能沿其轴向在箱体内移动,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设 置在箱体和蜗杆内端面之间的传感器,且当蜗杆轴移动后传感器能在蜗杆内端面作用下产 生与捆绑带张紧力大小相对应的信号。由于绞紧器在工作时,捆绑带张紧力与绞紧器蜗杆的轴向受力是相对应的,绞紧器蜗杆的轴向受力越大,带轴上的捆绑带张紧力也越大。为此,本专利技术将传感器设置在壳体 与蜗杆之间,这样当传感器受压时即可方便地检测到捆绑带张紧力的大小,以便于及时掌 握绞紧器的工作状态。此外,由于蜗杆作用在壳体上,能够有效提高防止蜗轮相对于蜗杆产 生轴向偏移,提高机械强度。当然,这里的蜗轮蜗杆还可以采用连为一体式的结构。在上述的绞紧器收放带装置中,所述的箱体内设有位于蜗杆和传感器之间的受力 件,受力件的一端能与蜗杆内端面相顶靠,另一端与设置在箱体内的传感器相顶靠。受力件起到传导压力的作用,由于设置了受力件,蜗杆不直接与传感器接触,能够 有效保护传感器。在蜗杆工作过程中有较大的周向旋转力,若蜗杆直接与传感器接触会对 传感器工作的稳定性和检测精度造成不利影响,对传感器的安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 于设置了受力件,能够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使传感器易于安装,提高工作的稳定性和测 量精度。在上述的绞紧器收放带装置中,所述的受力件呈筒状且其一端为封闭端,另一端 为开口端,受力件的开口端端面朝向蜗杆内端面且能与蜗杆内端面相顶靠,受力件的封闭 端端面能与传感器相接触,上述的受力件开口端到封闭端的距离大于蜗杆内端面到蜗杆轴 内端面的距离。在蜗杆沿轴向移动时,蜗杆轴会插入受力件中,由于受力件开口端到封闭端的距 离大于蜗杆内端面到蜗杆轴内端面的距离,能够有效防止蜗杆轴内端面与受力件接触,避 免蜗杆轴对传感器造成干扰。在上述的绞紧器收放带装置中,所述的传感器包括片状的受压块,上述的受力件 封闭端端面与受压块的一端面相接触,在受压块的另一端面设有若干均勻分布的电阻应变 片。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弹性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弹性变形,使粘贴在他 表面的电阻应变片也随同产生变形,电阻应变片变形后,它的阻值将发生变化(增大或减 小),再经相应的测量电路把这一电阻变化转换为电信号(电压或电流),从而完成了将外 力变换为电信号的过程。本专利技术中,当受压块在受力件的作用下会发生轻微变形,这样均勻 分布于其上的电阻应变片也会发生变形,从而产生与压力大小相对应的电信号。由于电阻 应变片是均勻分布的,能够使测量更为精确。在上述的绞紧器收放带装置中,所述的箱体上固定有传感器堵塞且两者通过螺纹 连接,受压块设有电阻应变片的一端面朝向传感器堵塞且与传感器堵塞内端面相接触,在 传感器堵塞的内端面开有凹槽,所述的受压块上的电阻应变片位于凹槽中。通过传感器堵塞能够方便地传感器安装在箱体内,由于传感器堵塞与箱体之间通 过螺纹连接,能够便于调试。由于设置了凹槽,受压块的一部分受到传感器堵塞内端面的支 撑,另一部分架空。设置凹槽是为了便于受压块在受力时产生形变。在上述的绞紧器收放带装置中,所述的传感器堵塞上开有与凹槽贯通的导线孔, 所述的电阻应变片上连接有导线,且上述导线穿过导线孔延伸至箱体外。开设导线孔是为 了实现布线,便于将电阻应变片产生的信号传送出来进行处理。在上述的绞紧器收放带装置中,所述的箱体与蜗杆之间设有当蜗杆轴转动时能驱 动蜗杆轴沿其轴向移动的引导机构,所述的蜗杆轴上联接有设置在箱体上的动力机构,动 力机构通过减速机构与蜗杆轴相联接且能带动蜗杆轴转动。在上述的绞紧器收放带装置中,所述的引导机构为固连在箱体内侧且能嵌于蜗杆 蜗齿中的定位件,当蜗杆轴沿其轴向移动后蜗杆与蜗轮啮合且蜗杆脱离定位件。当蜗杆与蜗轮处于分离状态时,蜗杆上的蜗齿与定位件相接触。只要不转动蜗杆 轴,蜗杆与蜗轮就始终不会啮合。显然,此时蜗轮能反向转动,也就是说带轴不被锁定,使得 捆绑带能快速的松出。在捆绑货物过程中,转动蜗杆轴时,由于定位件是嵌在蜗杆的蜗齿上的,并且定位 件是固定不动的,这样就使得蜗杆轴转动过程中会沿其轴向移动。当蜗杆轴移动一段距离 后蜗杆就会与蜗轮啮合,当蜗杆与蜗轮完全啮合后,蜗杆的蜗齿从定位件处脱出。由于蜗轮 蜗杆具有反向自锁功能,此时蜗轮只能单向转动,带轴随着单向转动过程中就将捆绑带收 紧,由于带轴无法反向转动,这样最终就将捆绑带收紧,将货物捆绑住。在上述的绞紧器收放带装置中,所述的蜗杆轴的外端伸出箱体且蜗杆轴外端与转 套周向固定,上述的转套轴向固定在箱体外侧,在转套与蜗杆轴之间设有弹簧,当蜗杆轴向 其外端移动后蜗杆与蜗轮分离且弹簧的两端分别作用在蜗杆轴和转套上,上述的减速机构 与转套相联接。由于转套轴向固定在箱体外侧且与蜗杆轴外端周向固定,当转套带动蜗杆轴转动 时,蜗杆轴在引导机构的作用下就能够自动实现轴向移动,使用起来非常方便,无需手动将 蜗杆轴沿其轴向推送。当蜗杆与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绞紧器收放带装置,在绞紧器的支架(2)上设有能转动的带轴(3),带轴(3)的一端伸出支架(2),该装置包括固连在支架(2)侧部的箱体(5)和设于箱体(5)内的蜗杆(53)、蜗杆轴(54)和蜗轮(55),蜗轮(55)固连在带轴(3)的伸出端,蜗杆(53)套于蜗杆轴(54)上且两者固连在一起,蜗杆轴(54)设于蜗轮(55)的侧部且能沿其轴向在箱体(5)内移动,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箱体(5)和蜗杆内端面(53a)之间的传感器(12),且当蜗杆轴(54)移动后传感器(12)能在蜗杆内端面(53a)作用下产生与捆绑带张紧力大小相对应的信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卜琴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双友物流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