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甘薯叶复合保健茶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47283 阅读:2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甘薯叶复合保健茶的生产方法,属于茶叶生产技术领域。将适时采收并经筛选的甘薯鲜叶进行微波杀青,然后将菊花提取物和甘草提取物作为辅料溶于热水后喷洒于甘薯叶表面,经摊凉、切条、揉捻成形后进行微波干燥炒制,再经过筛选、检验、包装,即制成甘薯叶复合保健茶。本发明专利技术制作的甘薯叶复合保健茶充分保留了甘薯叶诸多的活性成分,具有辅助抗肿瘤、保护心血管、清胆明目的功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甘薯叶保健复合茶的生产方法,属于茶叶生产

技术介绍
本草纲目记载,甘薯叶性平,味甘,具有补中益气,清肠通便之功效。现代研究表明,甘薯叶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生理活性物质,如黄酮、咖啡酸、绿原酸、咖啡酰奎尼酸等,与VC、VE和胡萝卜素等在体内发挥协同抗氧化作用,清除有害人体健康的自由基,从而有效防止心血管脂肪沉积、促进胆固醇排泄、增强人体免疫能力;同时对补气疗虚、健脾益胃、预防便秘、保护视力亦有一定功效。据研究报道,近年来增长几率较高的心脑血管疾病、帕金森症等疾病的发生主要 是由人体内各种外源性和内源性自由基在一定外界环境下与生物体内的脂肪酸、蛋白质等作用,夺取氢原子,造成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破坏引起的。因此寻求利于人体吸收、且能清除体内过量自由基的外源性天然抗氧化剂成为目前研究热点之一。甘薯叶中含有大量的抗氧化物,抗氧化物可以对抗损伤细胞,还可以对抗导致癌症和其他疾病的化学物质。根据Ishida(2000)研究表明,在甘薯KS和BA的叶片中总酚含量分别为90和356mg/100g,其中绿原酸含量分别为30. I和47. 6mg/100g。Wang等(2008)从甘薯叶中鉴定出6种酚酸类物质,罗丽萍等(2008)从甘薯藤蔓中鉴定出6种具有生理功效的黄酮类物质。我国是世界甘薯栽培第一大国,常年种植面积在IXlO8亩以上,占世界甘薯种植面积的65. 4%,产量占世界甘薯总产的85. 9%,中国甘薯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水稻、小麦和玉米,是第四大粮食作物,因此作为甘薯地上部分的甘薯叶柄藤资源丰富。但是多年来,人们没有认识到甘薯叶的潜在价值,绝大部分被弃置田间,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范传玲(公开号CN101073364A)公开了一种红薯叶保健茶的制法,该制备方法主要是将适宜的红薯叶茎自然干燥,将叶脉部分保留,将叶身部分切成5_大小,充分水洗后放在通风处自然干燥,同时反复揉制;将干燥后的红薯叶放入铁锅中炒;炒制后的红薯叶茶具有圆润的风味,而无苦涩味和青草味;在防潮条件下贮存3个月,以增加圆润风味。该法采用铁锅进行杀青,这种传导加热的杀青方式难以快速升高温度钝化甘薯叶中的酶的活性,必然影响成品茶叶的品质。我国许多地区的人们历来有利用各种可食用的植物的叶通过泡煮等方式来饮用,达到解渴、保健的目的。研制并开发甘薯叶复合保健茶既有利于满足国内外消费者的需求,又有利于促进资源综合利用,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甘薯叶复合保健茶的制备方法,克服现有技术中采用锅式杀青无法快速均匀升温钝化甘薯叶中酶的活性、甘薯叶茶口味苦涩的技术问题,本工艺采用微波进行杀青,大大缩短时间,简化了操作工序。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甘薯叶复合保健茶,填补市场空白。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将甘薯叶制成保健茶,充分保留了甘薯叶中黄酮和多酚类化合物等诸多的生理活性成分,提高了甘薯叶资源的利用率。通过该生产方法制作的甘薯叶复合保健茶保持了甘薯叶特有的纯爽味,茶香清雅纯正。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包括将甘薯鲜叶进行微波杀青,然后将菊花和甘草提取物溶于热水后喷洒于甘薯叶表面,经摊凉、切条、揉捻成形后进行微波干燥炒制,再经过筛选、检验、包装,即制成甘薯叶复合保健茶。上述的一种甘薯叶复合保健茶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 I)将生长期为45-60天的无虫害、无泥土的宁薯43-8鲜叶或宁紫薯I号鲜叶O. 5千克进行摊放,摊叶厚度2-5厘米,时间不超过5小时;2)在6WS-3型微波杀青设备上进行第一次初炒杀青,杀青时的设备功率为400-2000瓦,杀青时间为1-5分钟,其间拿出初炒甘薯叶茶翻动1-2次,使受热均匀,初炒后的茶叶有清香味略带生味即为适度;3)杀青后将菊花提取物和甘草提取物作为辅料溶于热水配制成溶液后喷洒于甘薯叶表面,其中菊花提取物质量比浓度为10%,甘草提取物质量比浓度为5%,溶液的量以充分浸润基料但不滴液为度4)之后甘薯叶进行短时摊凉脱水,脱水叶的含水重量百分比控制在45-55%之间;将脱水甘薯叶切成O. 5厘米宽、3厘米长的细条,在揉捻机上揉捻成形;5)成形后再第二次经微波炒制,精炒时微波功率为600-1200瓦,时间为I. 5-2. 5分钟,控制水分重量百分比为4-8% ;使茶叶受热均匀后,从微波设备中取出、经过筛选、检验、包装,即甘薯叶复合保健茶。所述的甘薯鲜叶黄酮含量高达IlOmg芦丁 /g,总酚含量高达35mgGAE/g。所述方法生产获得甘薯叶复合保健茶产品。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甘薯叶复合保健茶的生产方法,其有益效果为(I)国内尚无将微波用于甘薯叶茶的生产过程中。微波加热具有加热迅速、均匀的特点,大大缩短了加工时间,提高了劳动效率。(2)采用微波杀青干燥与传统的热风处理相比,充分发挥微波微波热效应和非热特殊效应作用,升温速度快,茶叶中的水分子在微波电磁场中被极化,使茶叶从内部深层快速升温,达到钝化酶的临界点温度,非常适合绿茶及其它特种茶的杀青和干燥作业。茶叶的有效营养成分基本不损失,而且色、香、味都大大好于传统的加工方法。(3)甘薯叶中富含黄酮类、多酚类化合物,添加菊花提取物和甘草提取物不仅在甘薯叶中加入了其富含的黄酮类化合物,还进一步增强了甘薯叶的保健功能。(4)本专利技术制备得到的甘薯叶复合保健茶在口感上消除了单一甘薯叶茶的苦涩味,扩大了饮用人群。(5)成本低廉,工艺简单,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I微波功率对宁薯43-8叶PPO酶活的影响图2微波杀青时间对宁薯43-8叶PPO酶活性的影响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阐述,但不因此而限制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甘薯叶复合保健茶的生产方法,影响甘薯叶复合保健茶品质的关键步骤在于甘薯叶鲜叶品种筛选,微波杀青条件和干燥条件。为此本专利技术对上述步骤做出下述条件试验。·(I)甘薯叶品种筛选比较不同品种不同生长期的甘薯叶抗氧化作用及其黄酮和总酚含量。初选四种甘薯叶宁薯43-8叶,宁紫薯I号叶,翠绿和福薯7-6叶,前两种为薯用型甘薯叶,后两种为菜用型甘薯叶,通过对这四种甘薯叶的抗氧化活性的比较,确定一种抗氧化活性较强的甘薯叶品种,作为制备甘薯叶复合保健茶的原料。将摊放一段时间的甘薯鲜叶(生长期分别为45、60、75、90和105天)打碎,于石油醚中脱脂脱色,再用60%乙醇浸提,提取液经稀释定容后测定DPPH ·清除率,总酚及黄酮含量如表1-3所示。表I不同品种不同生长期的甘薯叶清除DPPH ·能力比较十长DPPH.清除率(%) 宁薯43-8 宁紫薯I号翠绿福薯7-6 45 88.01 88.12 84.52 87.15 60 83.19 81.34 83.57 80.53 75 82.38 80.97 82.34 86.12 90 81.24 80.13 81.47 84.9 _105_80.94_79.52_80.94_83.39表2不同品种不同生长期的甘薯叶总酚含量比较牛弁期(壬)_总酌 里(mgGAE/g)_ 宁薯43-8 宁紫薯I号翠绿福薯7-645 35.72 32.2830.26 21.9060 30.07 24.2820.08 18.2175 27.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甘薯叶复合保健茶的生产方法,包括:将甘薯鲜叶进行微波杀青,然后将菊花提取物和甘草提取物溶于热水后喷洒于甘薯叶表面,经摊凉、切条、揉捻成形后进行微波干燥炒制,再经过筛选、检验、包装,即制成甘薯叶复合保健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海虹宋江峰朱丹宇李大婧刘春泉刘春菊李志强江宁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