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药物制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良的硫酸铵梯度法制备脂质体的方法,在制备空白脂质体溶液后主动载药的方法为:在空白脂质体溶液中加入pH调节剂的水溶液、渗透压调节剂的水溶液或水,再加入药物或药物水溶液,进行主动载药。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方法无需繁琐耗时的工艺步骤或昂贵的特殊设备,可简便实现主动载药,大大简化了生产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和重现性,同时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药物制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硫酸铵梯度法制备脂质体的改良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脂质体是药物制剂中常用剂型之一,目前在制备脂质体的过程中载药方法主要分 为被动载药法和主动载药法两大类。传统的脂质体被动载药法包括薄膜分散法、逆相蒸发 法、注入法等。近年来,由于主动载药方法的发展,大大改善了被动载药包封率不高、包封条 件不易掌握、包封率差异较大等缺点。主动载药法一般包括PH梯度法和硫酸铵梯度法,两 者制备的脂质体对两亲弱碱性药物都有较高的包封率,硫酸铵梯度法尤其适用于两亲弱碱 性药物中的蒽醌类药物如米托蒽醌等。 硫酸铵梯度法原理如下采用硫酸铵水溶液作为水相,辅以磷脂等材料先行制备 空白脂质体,此脂质体双分子膜内存在有硫酸铵,硫酸铵分子发生解离形成铵离子(NH4+) 并可进一步解离成为氨分子(NH3)和氢离子(H+)。由于朋3跨膜速率和渗透系数远远大于 S042—,所以只要设法去除脂质体外水相中的硫酸铵,便可形成脂质体内外水相的硫酸铵浓 度梯度,以此浓度梯度为驱动力,NH3分子可以离开脂质体内水相扩散到脂质体外水相中。 同时,随着NH3分子的向外扩散,脂质体的内水相中开始积累相应多量的H+,进而在脂质体 内外建立起一个pH梯度。根据膜内外离子平衡原理,两个梯度的存在促使存在于外水相的 有机弱碱性药物优先逆梯度载入亲脂性的脂质体。相对于普通的pH梯度法和被动载药法, 硫酸铵梯度法可制备出包封率更高的弱碱性药物如蒽环类药物的脂质体。 形成脂质体磷脂膜内外硫酸铵梯度是实现脂质体载药的关键过程。传统的硫酸铵 梯度法主要通过凝胶色谱法、透析法或超滤法去除空白脂质体外水相的硫酸铵,以此构建 磷脂膜内外的硫酸铵梯度。这些方法处理过程繁琐费时,而且存在脂质体在长时间操作过 程中渗漏、机械力作用造成脂质体粒子聚集和膜融合、小粒径脂质体被滤除、部分脂质体被 凝胶吸附、操作终点(脂质体乳光消失等)判断偏差导致操作重现性不佳、需要价格昂贵的 特殊生产设备等问题。因此,如何简化现有硫酸铵梯度法工艺、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保留其高 包封率的优点变得至关重要。研究一种简便和有效地构建硫酸铵梯度及PH梯度的方法以 实现空白脂质体的有效载药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对传统硫酸铵梯度法的改良实现 了载药脂质体的制备,获得了性能优良的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 国内关于米托蒽醌或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的专利(公开号CN 1602844)采用了 主动载药方法中的pH梯度法载药,pH梯度法本身在载药能力和防止药物渗漏上相对于硫 酸铵梯度法有明显不足。另一专利(公开号CN 1915220A)采用了被动方法载药,药脂比 相对于硫酸铵梯度法明显偏低,300nm的脂质体粒径亦偏大。以上两专利均以薄膜分散法制 备空白脂质体,分别采用氯仿和乙酸乙酯作为溶剂,存在溶剂的安全性问题,在工业化生产 的重现性上也存在明显缺陷。还有专利(公开号CN 101209243A)采用了主动载药法中的 硫酸铵梯度法载药,该专利通过传统的超滤法构建磷脂膜内外的硫酸铵梯度,需要昂贵的超滤设备,同时存在前述多种缺点。采用心磷脂脂质体来包裹米托蒽醌的专利(公开号CN1469735)系根据米托蒽醌与心磷脂的相互作用特性来制备米托蒽醌脂质体组合物,但心磷 脂自然界来源极少,合成工艺复杂,成本明显偏高,实施难度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硫酸铵梯度法的改良的、简便的、适合工业化生产的制备 脂质体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特点在于改良了传统的硫酸铵梯度构建方法,采用pH调节法或渗 透压调节法代替凝胶色谱法、透析法、超滤法构建硫酸铵梯度,非常简便地实现主动载药, 特别是采用PH调节法调节外水相pH值,能将主动载药法理论中pH梯度法和硫酸铵梯度法 两种载药机理巧妙结合,相对于渗透压调节法,能进一步提高磷脂膜内外的pH梯度,达到 更高的包封率。 —般的硫酸铵梯度法制备脂质体的方法包括以磷脂、胆固醇等为脂质材料,以硫 酸铵水溶液为水相,制备空白脂质体溶液,主动载药,过滤除菌即得。本专利技术中主动载药的 方法为在空白脂质体溶液中加入pH调节剂的水溶液、渗透压调节剂的水溶液或水,再加 入药物或药物水溶液,进行主动载药。pH调节剂的水溶液、渗透压调节剂的水溶液或水任选 一种均可。 制备空白脂质体可以按常规方法制备,如注入法、逆相蒸发法、薄膜分散法、复乳 法,本专利技术优选注入法。 推测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空白脂质体体系中加入pH调节剂的水溶液、渗透压调节剂的水溶液或水会导致脂质体外水相的稀释和外水相硫酸铵浓度的降低,由于脂质体内水相硫酸铵浓度并未变化,磷脂膜内外便产生一内高外低的硫酸铵梯度,该梯度导致氨分子向外扩散进而促进另一梯度即pH梯度的形成,这两个梯度可为主动载药提供动力。pH调节剂在构建上述两梯度的同时,使外水相pH值增加,进一步加大了磷脂膜内外的pH梯度,增加了主动载药的动力,所以相对于单纯调整渗透压能进一步提高脂质体包封率。 本专利技术方法相对于凝胶色谱法,不会大量稀释脂质体而降低最终载药能力,无需繁琐的预处理过程,对脂质体粒径无要求,不会出现小粒径脂质体体系无法去除外水相硫酸铵的现象,另外,也不存在凝胶吸附导致的脂质体损失和脂质体乳光判断偏差导致的操作重现性不佳等问题。传统的硫酸铵梯度法采用超滤和透析工艺需要数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来去除脂质体外水相的硫酸铵,进而构建硫酸铵梯度,而且样品体积越大,所需时间越长。本专利技术方法对任何体积的样品,均能通过简单的溶液混合瞬时构建硫酸铵梯度,节省时间同时避免了长时间操作导致的脂质体渗漏,并且无需超滤和透析相关的昂贵的生产设备。另外,与超滤法相比,该方法不会损失小粒径脂质体或因机械力作用造成脂质体粒子聚集和膜融合进而引起脂质体破坏。综上所述,该方法无需繁琐耗时的工艺步骤或昂贵的特殊设备,可简便实现主动载药,大大简化了生产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和重现性,同时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 本专利技术中pH调节剂的水溶液的加入量优选加入后使溶液的pH范围为4. 0-9. 0。 所述的pH调节剂优选自碳酸钠、碳酸氢钠、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或氢氧化钠 中的一种或多种。 渗透压调节剂的水溶液或水的加入量优选加入后使溶液的渗透压范围为 50_1000m0sm/L。 渗透压调节剂优选自氯化钠、葡萄糖、甘露醇、磷酸盐缓冲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pH调节剂的水溶液、渗透压调节剂的水溶液或水加入后脂质体溶液体积优选为原 体积的1. 1-4. 0倍。 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也适于将脂质体制成冻干制剂,上述制备方法在过滤除菌后冷 冻干燥,制得脂质体冻干制剂。 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尤其适用于两亲弱碱性药物或其盐酸盐。 以盐酸米托蒽醌为例,本专利技术制备方法制备的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包封率达98% 以上,同其他文献或专利比较,超过了他人采用被动载药法或pH梯度法制得的脂质体,达 到了目前为止通过传统硫酸铵梯度法能达到的最高水平。该方法亦可应用于其它两亲弱碱 性药物或其盐酸盐脂质体的制备,如伊立替康、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特别是蒽环类药物, 如米托蒽醌、多柔比星、表柔比星、柔红霉素、吡柔比星、依达比星及其盐酸盐,有着广泛的 应用前景。 本专利技术制备中,如在膜材中另外添加PEG修饰脂质,可制备长循环脂质体,达到肿 瘤靶向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采用硫酸铵梯度法制备脂质体药物的方法,包括:以磷脂、胆固醇等为脂质材料,以硫酸铵水溶液为水相,制备空白脂质体溶液,主动载药,过滤除菌即得,其特征是:主动载药的方法为在空白脂质体溶液中加入pH调节剂的水溶液、渗透压调节剂的水溶液或水,再加入药物或药物水溶液,进行主动载药。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采用硫酸铵梯度法制备脂质体药物的方法,包括以磷脂、胆固醇等为脂质材料,以硫酸铵水溶液为水相,制备空白脂质体溶液,主动载药,过滤除菌即得,其特征是主动载药的方法为在空白脂质体溶液中加入pH调节剂的水溶液、渗透压调节剂的水溶液或水,再加入药物或药物水溶液,进行主动载药。2. 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pH调节剂的水溶液的加入量为使溶液的pH范围为 4. 0-9. 0。3. 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pH调节剂选自碳酸钠、碳酸氢钠、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 或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多种。4. 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渗透压调节剂的水溶液或水的加入量为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平其能,吕文莉,石勇平,庄婕,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药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