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今年来,随着机器的便携化、无线化的发展,对小型、轻量且具有高能量密度的锂 离子二次电池等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的要求越来越高。众所周知,这种非水电解液二次电 池用正极活物质有LiCo02、 LiNi02、 LiNi。.8Co。.202、 LiNi。.33Co。.33Mn。.3302、 LiMn204、 LiFeP04等 锂和过渡金属的复合氧化物或磷酸盐。 其中,使用钴酸锂(LiCo02)作为正极活物质,使用锂合金、石墨、碳纤维等碳作为 负极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可以得到4V级高电压,所以广泛用作具有高能量密度的电池。 但是,存在使用钴酸锂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因钴源子溶出等而引起的循环特性和 安全特性变差的问题。 由于钴酸锂处于相对于锂4V以上的电位,因此,在使用其作为非水电解质二次电 池的正极活性物质时,每次反复充放电循环会有钴从正极溶出。所以,正极变差,产生充放 电循环后的容量特性、负载特性降低的问题。为此,日本专利特开2004-047437号公报中公 开了如下方案,即在合成钴酸锂时添加了 V、 Cr、 Fe、 Mn、 Ni、 Al、 T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活性物质,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活性物质是以通式[LiCo↓[1-x]M↓[x]O↓[2](M=Ti、Zr)]表示的六方晶系的钴酸锂化合物,所述钴酸锂通过对作为钴源的钴化合物与作为锂源的锂化合物进行以摩尔比为1∶1混合而得到,在所述钴化合物中,通过共沉添加了钛及锆,其中钛的添加量相对于钴的量为0.01mol%~1mol%,锆的添加量相对于钴的量为0.01mol%~3mol%。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活性物质,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活性物质是以通式[LiCo1-xMxO2(M=Ti、Zr)]表示的六方晶系的钴酸锂化合物,所述钴酸锂通过对作为钴源的钴化合物与作为锂源的锂化合物进行以摩尔比为1∶1混合而得到,在所述钴化合物中,通过共沉添加了钛及锆,其中钛的添加量相对于钴的量为0.01mol%~1mol%,锆的添加量相对于钴的量为0.01mol%~3mol%。2. —种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活性物质,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活性物质是以通式 [LiC0l—XMX02 (M = Ti、V、Nb)]表示的六方晶系的钴酸锂化合物,所述钴酸锂通过对作为钴源 的钴化合物与作为锂源的锂化合物进行以摩尔比为l : l混合而得到,在所述钴化合物中, 通过共沉添加了钛及钒、鈮,其中钛的添加量相对于钴的量为0.01mol% lmol^,钒的 添加量相对于钴的量为0. 01mol% 1. 5mol^,鈮的添加量相对于钴的量为0. 01mol% 1. 5mol%。3. —种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活性物质,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活性物质是以通式 [LiC0l—XMX02 (M = Ti、 Zr、 V、 Nb)]表示的六方晶系的钴酸锂化合物,所述钴酸锂通过对作为 钴源的钴化合物与作为锂源的锂化合物进行摩尔比为1 : l混合而得到,在所述钴化合物 中,通过共沉添加了钛、锆、钒及鈮,其中钛的添加量相对于钴的量为0. 01mol% lmol%, 锆、钒及鈮的添加量相对于钴的量为0. 01mol% 1. 5mol%。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活性物质,其特征在于 所述钴化合物为碳酸钴或氢氧化钴或羟基氧化钴。5.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活性物质,其特征在于 所述钴酸锂化合物,在充电容量125mAh/g附近不相变。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锂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新龙,池田一崇,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瑞翔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