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吸湿性物质的锂二次电池用电极及包含其的锂二次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45266 阅读:2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6 21: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含吸湿性物质的锂二次电池用电极及包含其的锂二次电池,涉及吸湿性物质在活性物质层中位于由上述活性物质排列而形成的空隙之间的锂二次电池用电极,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锂二次电池用电极中,吸湿性物质在活性物质层中位于由活性物质形成的空隙之间,因而能够去除存在于电极及电解液的水分,从而能够排除因在电池内存在水分而引起的副反应,由此能够改善电池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含吸湿性物质的锂二次电池用电极及包含其的锂二次电池
本专利技术涉及含有吸湿性物质的锂二次电池用电极及包含其的锂二次电池,更详细地,涉及包含用于去除电极的微细水分的吸湿性材料而能够改善电池性能的锂二次电池用电极及包含其的锂二次电池。
技术介绍
随着对移动设备的技术开发以及需求增加,对作为能源的二次电池的需求也正急剧增加。在这种二次电池中,呈现出高能量密度和工作电位、循环寿命长、自放电率低的锂二次电池被商用化并被广为利用。并且,近年来,随着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提高,对能够替代作为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的汽油车辆、柴油车辆等使用化石燃料的车辆,如对电动汽车(EV)、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的研究进行得较多。作为这种电动汽车(EV)、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等的动力源,主要使用镍氢金属(Ni-MH)二次电池,但对使用具有高能量密度、高放电电压及输出稳定性的锂二次电池方面的研究正活跃地进行,且一部分已商用化。锂二次电池由包含锂盐的非水类电解质浸渍于电极组件的结构形成,在上述电极组件中,多孔性分离膜介于分别在电极集电体上涂敷有活性物质的正极(positiveelectrode)与负极(ne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含吸湿性物质的锂二次电池用电极及包含其的锂二次电池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锂二次电池用电极,包含活性物质层及集电体,所述锂二次电池用电极的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物质层包含活性物质及吸湿性物质,所述吸湿性物质在所述活性物质层中位于由所述活性物质排列而形成的空隙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2015.11.11 KR 10-2015-0158422;2016.10.31 KR 10-2011.一种锂二次电池用电极,包含活性物质层及集电体,所述锂二次电池用电极的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物质层包含活性物质及吸湿性物质,所述吸湿性物质在所述活性物质层中位于由所述活性物质排列而形成的空隙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二次电池用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湿性物质为选自由硅胶、沸石、CaO、BaO、MgSO4、Mg(ClO4)2、MgO、P2O5、Al2O3、CaH2、NaH、LiAlH4、CaSO4、Na2SO4、CaCO3、K2CO3、CaCl2、4A分子筛及3A分子筛、Ba(ClO4)2、交联结合的聚丙烯酸及聚丙烯酸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的物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二次电池用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物质的平均粒径(D50)为0.1至30μ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二次电池用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隙的大小为0.01至20μ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二次电池用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湿性物质的平均粒径(D50)的大小为相对于所述活性物质的平均粒径(D50)的0.1%至70%。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二次电池用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湿性物质以100重量份的所述活性物质为基准包含1至20重量份。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二次电池用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湿性物质为具有1μm至20μm平均粒径(D50)的第一吸湿性物质及具有10nm至1μm平均粒径(D50)的第二吸湿性物质的混合物。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锂二次电池用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湿性物质及所述第二吸湿性物质以60:40至99:1的重量比进行混合。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锂二次电池用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湿性物质为选自由硅胶、沸石、4A分子筛及3A分子筛、交联结合的聚丙烯酸及聚丙烯酸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的物质,所述第二吸湿性物质为选自由CaO、BaO、MgSO4、Mg(ClO4)2、MgO、P2O5、Al2O3、CaH2、NaH、LiAlH4、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午秉姜允雅金银卿申善英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LG化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