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收器的耐粉尘试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10275 阅读:3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卷收器的耐粉尘试验装置,涉及检测设备技术领域,所解决的是现有技术测试效果差及测试数据精度低的技术问题。该装置包括机架、至少一组收放带组件、丁字底板、粉尘发生桶、粉尘发生器和电控箱;所述粉尘发生桶固定安装于机架上,所述丁字底板固定于粉尘发生桶内腔的下端;所述收放带组件包括变频电机、旋转轴、织带筒和卷收器升降架;所述织带筒设于粉尘发生桶内,所述变频电机经旋转轴连接并控制织带筒转动;所述卷收器升降架包括固定角尺板、升降轴、压簧和防尘罩;所述升降轴活动插装于丁字底板板面的通孔中,所述固定角尺板固定于升降轴顶部;所述粉尘发生桶的内腔中装有监控传感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装置,试验效果好。(*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检测设备的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对汽车安全保险机构中的巻收器进行耐粉尘测试的巻收器的耐粉尘试验装置的技术。
技术介绍
汽车安全保险机构由巻收器(保险带)及安全气囊组成,当汽车发生碰撞、紧急刹 车或车体倾斜时,车内人都会惯性前冲或无规则歪斜,此时最先对人体起保护作用的就是 巻收器,它能把人体柔性的、牢固的固定在座椅上,以免遭受冲击而受伤害。为了保证汽车 安全保险机构中的巻收器在实际应用时能安全可靠的保护人体,在巻收器投入实际应用前 需要对其进行耐粉尘测试。 目前对巻收器进行耐粉尘测试都由人工利用辅助工具结合人工模拟进行测试,由 于人工模拟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其测试效果较差,测试数据一致性差,其精度也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测试效果好、测试数据一致性高,能提高测试数据精度的巻收器的耐粉尘试验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巻收器的耐粉尘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至少一组收放带组件、丁字底板、粉尘发生桶、粉尘发生器和电控箱; 所述粉尘发生桶固定安装于机架上,其整体封闭,其下端呈锥体形,其内腔中设有粉尘;所述粉尘发生器固定安装于粉尘发生桶底端,并设有进气口和喷射口 ,其进气口连接气源,其喷射口连通粉尘发生桶的内腔;所述丁字底板固定于粉尘发生桶内腔的下端,其板面垂直于粉尘发生桶的轴线,而且其板面设有对应所述收放带组件的至少一个通孔; 每组收放带组件包括一个变频电机、一个旋转轴、一个织带筒和一个巻收器升降架; 所述变频电机安装于粉尘发生桶顶部,所述织带筒设于粉尘发生桶内;所述旋转 轴转动安装于粉尘发生桶上端,旋转轴的一端连接本组件的变频电机的动力轴,另一端与 本组件的织带筒固接; 所述巻收器升降架包括固定角尺板、升降轴、压簧和防尘罩;所述升降轴活动插装 于所述丁字底板板面的通孔中,所述固定角尺板固定于升降轴顶部,其宽度大于丁字底板 板面通孔的孔径;所述压簧、防尘罩由内至外依次套设于升降轴上;所述压簧的一端抵住 丁字底板,另一端与所述升降轴固接;所述粉尘发生桶的内腔中装有用于监测升降轴位移 的监控传感器; 所述电控箱连接并控制各部件运行。 进一步的,所述粉尘发生桶上设有透明的观察窗。 本技术提供的巻收器的耐粉尘试验装置,通过变频电机带动旋转轴往复正转 反转,进而带动装夹在封闭的粉尘发生桶内的巻收器的织带反复的拉出縮回,从而实现巻收器的耐粉尘试验,而且在试验过程中能通过监控传感器监测升降轴位移来检测出不合格 产品,整个试验过程由电控箱控制,无需人工干预,其测试效果好,测试效率、测试数据一致 性及精度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巻收器的耐粉尘试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巻收器的耐粉尘试验装置中的巻收器升降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巻收器的耐粉尘试验装置中的粉尘发生桶和粉尘发 生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本实施例并不用 于限制本技术,凡是采用本技术的相似结构及其相似变化,均应列入本技术 的保护范围。 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巻收器的耐粉尘试验装置,其 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三组收放带组件、丁字底板2、粉尘发生桶3、粉尘发生器4和电控箱 (图中未示); 所述粉尘发生桶3固定安装于机架1上,其整体封闭,其下端呈锥体形,其内腔中 设有粉尘;所述粉尘发生器4固定安装于粉尘发生桶3底端,并设有进气口和喷射口,其进 气口连接气源,其喷射口连通粉尘发生桶3的内腔;所述丁字底板2固定于粉尘发生桶3内 腔的下端,其板面垂直于粉尘发生桶3的轴线,而且其板面设有对应三组收放带组件的三 个通孔; 每组收放带组件包括一个变频电机51 、 一个旋转轴52、 一个织带筒53和一个巻收 器升降架6; 所述变频电机51安装于粉尘发生桶3顶部,所述织带筒53设于粉尘发生桶3内; 所述旋转轴52转动安装于粉尘发生桶3上端,旋转轴52的一端经减速器55连接本组件的 变频电机51的动力轴,另一端与本组件的织带筒53固接; 所述巻收器升降架6包括固定角尺板61、升降轴62、压簧63和防尘罩64 ;所述升 降轴62活动插装于所述丁字底板2板面的通孔中,所述固定角尺板61固定于升降轴62顶 部,其宽度大于丁字底板2板面通孔的孔径;所述压簧63、防尘罩64由内至外依次套设于 升降轴62上;所述压簧63的一端抵住丁字底板2,另一端与所述升降轴62固接;所述粉尘 发生桶3的内腔中装有用于监测升降轴62位移的监控传感器(图中未示); 所述机架1上设有报警灯7 ; 所述电控箱连接并控制各部件运行。 如图3所示,所述粉尘发生桶3上设有透明的观察窗31。 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机架1由轻质高强度铝合金型材构建而成,其顶端封 闭,其四周用无色透明的有机玻璃防护板围合成一个隔离的作业空间内,该作业空间设有 可开启的防护门供被测工件出入。 本技术实施例进行巻收器的耐粉尘试验的流程如下(以测试一个巻收器为 例) 1)将巻收器安装在固定角尺板61上,将巻收器的织带拉出后装夹在织带筒53 内; 2)启动粉尘发生器4,使其向粉尘发生桶3的内腔喷射压縮空气,从而吹扬起粉尘 发生桶3内腔中的粉尘; 3)控制变频电机51正转,变频电机51的动力轴经减速器55、旋转轴52带动织带 筒53正转,从而将巻收器的织带拉出300mm ; 该步骤中,如巻收器因粉尘灰发生卡壳而引起织带无法拉出巻收器时,该巻收器 即为不合格产品,此时巻收器及巻收器升降架6会被一起向上拉起,当监控传感器监测至 巻收器升降架6的升降轴62升至设定高度时,即向电控箱传递停车信号,电控箱收到信号 后即控制变频电机51停止运行,然后取下不合格的巻收器;不合格的巻收器取下后,升降 轴62在压簧63的作用下恢复原状; 4)控制变频电机51反转,变频电机51的动力轴经减速器55、旋转轴52带动织带 筒53反转,从而将巻收器的织带倒回300mm ; 5)重复步骤3至步骤4,直至巻收器在粉尘发生桶3内的运作时间达到设定的测 试时间。权利要求一种卷收器的耐粉尘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至少一组收放带组件、丁字底板、粉尘发生桶、粉尘发生器和电控箱;所述粉尘发生桶固定安装于机架上,其整体封闭,其下端呈锥体形,其内腔中设有粉尘;所述粉尘发生器固定安装于粉尘发生桶底端,并设有进气口和喷射口,其进气口连接气源,其喷射口连通粉尘发生桶的内腔;所述丁字底板固定于粉尘发生桶内腔的下端,其板面垂直于粉尘发生桶的轴线,而且其板面设有对应所述收放带组件的至少一个通孔;每组收放带组件包括一个变频电机、一个旋转轴、一个织带筒和一个卷收器升降架;所述变频电机安装于粉尘发生桶顶部,所述织带筒设于粉尘发生桶内;所述旋转轴转动安装于粉尘发生桶上端,旋转轴的一端连接本组件的变频电机的动力轴,另一端与本组件的织带筒固接;所述卷收器升降架包括固定角尺板、升降轴、压簧和防尘罩;所述升降轴活动插装于所述丁字底板板面的通孔中,所述固定角尺板固定于升降轴顶部,其宽度大于丁字底板板面通孔的孔径;所述压簧、防尘罩由内至外依次套设于升降轴上;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卷收器的耐粉尘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至少一组收放带组件、丁字底板、粉尘发生桶、粉尘发生器和电控箱;所述粉尘发生桶固定安装于机架上,其整体封闭,其下端呈锥体形,其内腔中设有粉尘;所述粉尘发生器固定安装于粉尘发生桶底端,并设有进气口和喷射口,其进气口连接气源,其喷射口连通粉尘发生桶的内腔;所述丁字底板固定于粉尘发生桶内腔的下端,其板面垂直于粉尘发生桶的轴线,而且其板面设有对应所述收放带组件的至少一个通孔;每组收放带组件包括一个变频电机、一个旋转轴、一个织带筒和一个卷收器升降架;所述变频电机安装于粉尘发生桶顶部,所述织带筒设于粉尘发生桶内;所述旋转轴转动安装于粉尘发生桶上端,旋转轴的一端连接本组件的变频电机的动力轴,另一端与本组件的织带筒固接;所述卷收器升降架包括固定角尺板、升降轴、压簧和防尘罩;所述升降轴活动插装于所述丁字底板板面的通孔中,所述固定角尺板固定于升降轴顶部,其宽度大于丁字底板板面通孔的孔径;所述压簧、防尘罩由内至外依次套设于升降轴上;所述压簧的一端抵住丁字底板,另一端与所述升降轴固接;所述粉尘发生桶的内腔中装有用于监测升降轴位移的监控传感器;所述电控箱连接并控制各部件运行。...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连鑫周益范苏耀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龙能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