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具有超疏水低粘着特性的防覆冰铜表面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08801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超疏水低粘着性防覆冰铜表面的制备方法:用微米级砂丸对铜表面喷砂处理构筑出微米级粗糙结构,砂丸目数36-150目,气流压力0.2-0.8MPa,喷射时间1-5min;清洗并干燥后的喷砂铜表面浸入50-90℃的混合水溶液中,水浴20-60min后取出清水冲洗,再在150-200℃恒温烘箱中干燥0.5-2h,在铜表面获得微/纳复合结构;所述混合水溶液包括过硫酸钾和氢氧化钾,过硫酸钾摩尔浓度0.04-0.3mol/L,氢氧化钾摩尔浓度1-4mol/L;具有微/纳结构铜片在氟硅烷的乙醇溶液中蒸镀修饰氟硅烷,蒸镀温度200-350℃,时间1-2h,氟硅烷的乙醇溶液中氟硅烷的质量与乙醇的质量百分比为1-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
技术介绍
铜及其合金是人类应用最早和最广的一种有色金属,导电和导热性好,产量仅次 于钢和铝而位居第三,被广泛地应用于电气、轻工、机械制造、建筑工业、国防工业等领域。 但铜的表面能较高,水分子易吸附聚集,从而也极易结冰。结冰现象广泛存在于制冷、低温 运行和户外使用的铜制零部件中,如在冷凝器、冷却器、热交换器、户外电工铜等产品上的 结冰现象,严重影响了铜产品的导热和导电性能,给产品和设备的稳定工作也带来了较大 的危害。 研究发现,自然界中的荷叶、水稻、蝴蝶等具有超疏水性的生物体表面具有特殊的 围观结构,仿照这种微观结构,可在固体表面获得超疏水性。这种固体表面具有自清洁、减 阻、耐蚀、抗结冰等特性。基于此,一些疏水性防结冰涂料和镀膜技术相继被开发。但现有 的涂装技术不易对形状复杂的设备和零件进行涂覆,使得防护不均匀,且涂料中的有机溶 剂易挥发,使用寿命较低,结霜层也需在机械振动下去除。采用镀膜的方法虽可克服这一缺 点,但由于需要一定的真空条件下进行,所以不易进行大规模生产。 因此,铜表面超疏水性的构建成为一个关键,目前,铜超疏水表面的制备主要有湿 化学刻蚀法、氧化法、电沉积法和浸泡法等方法。如用盐酸刻蚀并氟化后,铜表面得到了超 疏水性;在铜表面氧化得到Cu(0H)2纳米 管后氟化,得到了超疏水表面;在玻璃表面铟_氧化锡涂层上,通过两步电沉积制备的铜纳米粒子构成的微米_纳 米复合结构,在正辛酸的乙醇溶液中浸泡12h后呈现出超疏水性;铜片表面浸泡在脂肪酸乙醇溶液中一段时间形成金 属脂肪酸盐微簇,具有超疏水性。 上述方法虽然都在铜表面制备得到了超疏水性,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单纯 的刻蚀法或氧化法虽然在铜表面构筑了一定的粗糙度,但由于表面微米级结构和纳米级结 构所占比例不平衡,有的甚至没有微米或纳米结构,所以微米和纳米两种结构不能有效协 同,使得铜表面只是呈现了超疏水性,但水滴在这种表面的滚动性能不佳,也即不易滚落, 有一定的粘着性。基于浸泡法的超疏水铜表面的制备方法耗时长,一般均需3天左右时间, 有点甚至更长。此外, 一些制备方法还需要特殊的工艺和设备,如真空条件等,故成本较高, 且不易大规模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超疏水低粘着性防覆冰铜表面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种超疏水低粘着性防覆冰铜表面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用微米级的棕刚玉砂丸对铜表面进行喷砂处理,在铜表面构筑出微米级粗糙 结构;砂丸目数为36-150目,气流压力为0. 2-0. 8MPa,喷射时间为l_5min ; (2)超声波清洗喷砂处理后的铜表面并干燥,然后采用表面氧化法在铜表面获得 微/纳复合结构;所述表面氧化法是将喷砂处理后的铜浸入经水浴加热至50-9(TC的混合 水溶液中,水浴20-60min后取出并清水冲洗,再在150-20(TC恒温烘箱中干燥0. 5_2h ;所述 的混合水溶液包括过硫酸钾和氢氧化钾,过硫酸钾摩尔浓度为0. 04-0. 3mol/L,氢氧化钾摩 尔浓度为l-4mol/L ; (3)在氟硅烷的乙醇溶液中对具有微/纳复合结构的铜片表面蒸镀修饰氟硅烷, 控制蒸镀温度200-35(TC,时间l-2h,所述氟硅烷溶液中,氟硅烷的质量与乙醇的质量百分 比为1-4%。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制备方法可在铜表面得到微米_纳米复合结构,表现出优异的超疏 水低粘着性,对水的接触角大于150。,滚动角不大于2。。水滴与这种表面的接触时,超疏 水性使得接触面截留了部分空气,使得固液界面的接触面积大幅减小,有效降低低温时表 面与水滴间的热量交换,增大水珠凝结所需的能量,从而使得水滴难以凝结成核形成初始 霜晶,并抑制在初始霜晶基础上生长的霜层的形成和生长。此外,对水滴极低的粘着力使得 水滴在这种表面极易滚落,会进一步降低了表面的水滴凝结数量,同时,表面形成的晶核或 霜晶由于粘着力极低而极易滑落,起到了防结冰和除冰的双重效果,与未经任何处理的铜 的防覆冰性能相比,提高了两个数量级左右。这种超疏水低粘着性防覆冰铜表面的制备方 法及所需设备十分简单,易工业化应用,且耗时少,最多只需2-5h。附图说明 图1为喷砂后铜表面微米级结构的扫描电镜图。 图2为喷砂_表面氧化_疏水化处理后铜表面微/纳结构扫描电镜图及表面水滴 形态。 图3为未经处理和制备的铜表面在结冰实验中不同时刻的结霜形态(二值化处理 后)。具体实施例方式—种超疏水低粘着性防覆冰铜表面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用微米级的棕刚玉砂丸对铜表面进行喷砂处理,在铜表面构筑出微米级粗糙 结构;砂丸目数为36-150目,气流压力为0. 2-0. 8MPa,喷射时间为l_5min ;在本实施例中, 砂丸目数为36目、150目或60目,气流压力为O. 2MPa、0. 8MPa或0. 45MPa,喷射时间为lmin、 5min或4min ; (2)超声波清洗喷砂处理后的铜表面并干燥,然后采用表面氧化法在铜表面获得 微/纳复合结构;所述表面氧化法是将喷砂处理后的铜浸入经水浴加热至50-9(TC的混合 水溶液中,水浴20-60min后取出并清水冲洗,再在150-20(TC恒温烘箱中干燥0. 5_2h ;所述 的混合水溶液包括过硫酸钾和氢氧化钾,过硫酸钾摩尔浓度为0. 04-0. 3mol/L,氢氧化钾摩 尔浓度为l-4mol/L ;在本实施例中,混合水溶液的水浴加热温度为5(TC、9(TC或68t:,加热 时间为20min、60min或47min,恒温烘箱中干燥温度为15(TC、20(TC或173。C,干燥时间为0. 5h、2h或0. 7h,混合水溶液中过硫酸钾摩尔浓度为0. 04mol/L、0. 3mol/L或0. 17mol/L,氢 氧化钾摩尔浓度为lmol/L、4mol/L或2. 3mol/L ; (3)在氟硅烷的乙醇溶液中对具有微/纳复合结构的铜片表面蒸镀修饰氟硅烷, 控制蒸镀温度200-35(TC,时间l-2h,所述氟硅烷溶液中,氟硅烷的质量与乙醇的质量百分 比为1-4% ;在本实施例中,蒸镀温度为20(TC、35(TC或283t:,时间为lh、2h或1. 7h,氟硅 烷的乙醇溶液中,氟硅烷的质量与乙醇的质量百分比为1%、4%或2.9%。 实例1 1.利用气动喷砂设备将80目棕刚玉砂丸对铜表面喷射3min,喷砂压力为0. 8MPa, 以在其表面构筑微米级结构(图1)。然后将喷砂后的铜片放入清水中超声波清洗3min。 2.表面氧化用水溶液中过硫酸钾的浓度为0.065mol/L,氢氧化钾的浓度为 2. 5mol/L。将喷砂并清洗后的铜片浸入上述配制的水溶液中,以在喷砂处理构筑的微米级 结构的基础上,构筑出纳米级结构。水浴控制温度为6(TC,试样放置30min后取出,再放入 清水中超声波清洗3min,并于18(TC恒温烘箱中干燥2h。 3.疏水化处理用的氟硅烷溶液的溶剂为乙醇,氟硅烷的质量与乙醇的质量百分比 为1.6%。在氟硅烷溶液上方悬挂试样,并一同置于密封容器中,在箱式电炉中25(TC保温 2h,最后取出空冷。 试样在经过喷砂-表面氧化_疏水化处理后,表面构筑出了微/纳复合结构,如图 2所示,左下角插图为纳米结构的放大形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超疏水低粘着性防覆冰铜表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用微米级的棕刚玉砂丸对铜表面进行喷砂处理,在铜表面构筑出微米级粗糙结构;砂丸目数为36-150目,气流压力为0.2-0.8MPa,喷射时间为1-5min;    (2)超声波清洗喷砂处理后的铜表面并干燥,然后采用表面氧化法在铜表面获得微/纳复合结构;所述表面氧化法是:将喷砂处理后的铜浸入经水浴加热至50-90℃的混合水溶液中,水浴20-60min后取出并清水冲洗,再在150-200℃恒温烘箱中干燥0.5-2h;所述的混合水溶液包括过硫酸钾和氢氧化钾,过硫酸钾摩尔浓度为0.04-0.3mol/L,氢氧化钾摩尔浓度为1-4mol/L;    (3)在氟硅烷的乙醇溶液中对具有微/纳复合结构的铜片表面蒸镀修饰氟硅烷,控制蒸镀温度200-350℃,时间1-2h,所述氟硅烷溶液中,氟硅烷的质量与乙醇的质量百分比为1-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新泉张友法陈锋李康宁周荃卉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