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铸钢支承辊淬火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08239 阅读:3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整体铸钢支承辊淬火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对整体铸钢支承辊工作层淬火方法的改进,其特征是支承辊整体加热为:先对调质态支承辊以≤20℃/h升温速率,加热至共析线温度以下50-100℃,保温13D-20D小时;移至差温炉内,使支承辊在低速转动中以≥250℃/h的升温速率,快速加热至表面≥淬火温度,保温至热渗透厚度≥所要求淬硬层深度,保温结束移入水淬机,在表面温度≥850℃以上进行转动喷水淬火,轧辊喷水淬火降温速率≥2℃/s,喷水淬火至表面温度≤220℃时停止喷水,移入加炉热回火处理,得到辊身表面硬度:55-75HSD;表面硬度均匀性:≤±1HSD;淬硬层径向硬度落差:≤0.5HSD/cm;淬硬层抗拉强度:≥1200MPa。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工作层硬度高,硬度均匀性好,淬透性好,淬硬层深度可控,径向硬度落差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热处理领域,特别是对整体铸钢支承辊工作层淬火方法的改进。
技术介绍
整体铸钢支承辊由于生产工艺简单,与锻造和复合支承辊比,减少了锻造过程和 复合浇注过程, 一次浇注成型成本低,使用性能稳定可靠,越来越受到冷、热轧带钢厂的欢 迎。由于受热处理设备和淬火工艺的制约,现有技术对支承辊工作表层淬火处理,只能采用 整体加热方式加热支承辊工件,淬火工艺大致分为预热保温段、喷淬段和回火段三个工艺 段,其中预热保温段采用连续升温至淬火温度(通常在900-950°C ),保温一时间使热量向 内层渗透,达到内外温度基本接近,出炉喷水淬火,进炉回火(图2)。由于整体铸钢支承辊 直径通常在1.2-2.0米,长度在l-5米,此整体加热至内外(径向)基本同温(淬火温度) 的通体加热淬火温度的淬火工艺,由于支承辊体积大,热容量也大,在加热和保温过程中能 量消耗高时间长,工作表层喷水淬火,喷淬时间长,用水量大,并且表层淬火冷却后,径向内 部仍然是高温状态,易造成工件淬火淬硬层返温,工件自退火,表面硬度和淬硬层底部硬度 降低,淬硬层径向硬度落差增大,辊身表面硬度均匀性不一致,淬硬层深度难以控制,上述 自退火后均导致淬硬层抗拉强度降低,影响使用寿命;其次,此淬火工艺,不仅能耗高,而且 加温时间长,淬火一支直径1. 5米,长1. 78米支承辊,加热保温时间需要140小时左右,淬 火效率低。因此表面工作层硬度和淬硬层深度难以控制,均匀性差,淬火效率低,能耗高,是 目前同温加热热处理淬火难以克服的缺点。 中国专利CN1147020公开的消除支撑辊辊身软带热处理工艺,依据存在软带的支 撑辊的成分、金相组织等不同的原始状况,采用等温退火、喷雾淬火、回火工艺三个步骤进 行处理。其仍然采用整体同温加热方式加热工件,因此上述缺陷仍然未能得到克服。上述 不足仍有值得改进的地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淬火后辊身表面硬度高且均 匀、淬硬层径向硬度落差小、强度高,使用寿命长,淬火加热能耗低的整体铸钢支承辊淬火 方法。 本专利技术目的实现,主要改进是将淬火人为分成预热段、差温加热段、喷淬段和回火 段四个工艺段,通过改变淬火加热模式,使加热分前慢速后快速两段加热,达到控制支承辊 淬火温度深度(径向形成梯度温差),降低加热总能耗,并减少喷水淬火后,工件返温自退 火,从而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具体说,本专利技术整体铸钢支承辊淬火 方法,包括依次对支承辊整体加热,工作层水淬,回火处理,其特征在于支承辊整体加热为 先对调质态支承辊以《20°C /h升温速率,加热至共析线温度以下50-10(TC,保温13D-20D 小时;移至差温炉内,使支承辊在低速转动中以^ 250°C /h的升温速率,快速加热至表面 ^淬火温度,保温至热渗透厚度^所要求淬硬层深度,保温结束移入水淬机,在表面温度> 850°C以上进行转动喷水淬火,轧辊喷水淬火降温速率^ 2°C /s,喷水淬火至表面温度 《22(TC时停止喷水,移入加炉热回火处理,得到辊身表面硬度55-75HSD ;表面硬度均匀 性《士1HSD ;淬硬层径向硬度落差《0. 5HSD/cm ;淬硬层抗拉强度1200MPa。其中D 为支撑辊直径,单位米。按上述热处理工艺方案,本专利技术更具体工艺为 前慢速加热至共析线温度以下50-100°C,例如铸钢支承辊表面温度为 600-650°C ,保温辊直径米的13-20倍小时,使相对淬火温度的低温热均匀向中心渗透。 后在差温热处理炉内低速转动快速升温,转速为5-10rpm,低速转动加热,有利于 支承辊在差温炉内受热均匀;快速升温至淬火温度,相对短时保温(保温至热渗透厚度^ 所要求淬硬层深度,试验确定为保温时间为升温时间X (0. 5-1. 2)小时),有利于形成加热 径向温差,即工作层达到淬火温度(900-950°C ),而使内层温度尽可能低,既可以降低加热 能耗,减少喷水淬时间,又可减轻后续水淬后的返温自退火。 > 85(TC转动喷水淬火,主要是避免〈85(TC喷淬热处理,易造成淬透不良,淬硬 层不足。支承辊转动淬火,速度为5-20rpm。喷水淬火,较好为水压0. 01-0. 05MPa,水流量 0. 2-1.0t/min,三者配合以确保降温速率^ 2°C /s,使淬硬层获得稳定的贝氏体组织及达 到所要求的硬度范围。 喷水淬火结束后回火前,一种较好为先进行吹风冷却,例如风量2000-15000m3/h, 吹风1. 5-3个小时,使支承辊辊温冷却到400°C以下,再进炉加热回火,有利于防止支承辊 返温影响轧辊的硬度及硬度落差。 回火处理,可以按此支撑辊常规回火工艺进行,但一种较好为升温速率《15°C / h,升温至450-550°C ,进行13D-20D小时保温(190-480小时),回火保温结束后随炉冷却降 至IO(TC及以下出炉,以确保支承辊热处理应力得到充分释放,组织转变完全,有利于提高 支承辊的使用稳定性。 本专利技术,由于改变原一次加热至淬火温度的加热方式, 通过先慢速后快速两段加热,加热初期低速升温,并降低加温温度,后再快速升温至表面 达淬火温度,保温至热渗透厚度^所要求淬硬层深度,不仅可以控制支承辊淬火温度深度 (达到或略大于淬火工作层深度),有效保证了要求淬火层深度范围内都能达到淬火所需 温度,而且使淬硬层向内温度尽可能降低,降低了加热总能耗,并减少喷水淬火工作量(节 水60%,时间縮短0. 5-1小时),及降低淬火后工件返温自退火。本专利技术形成的径向内外差 温加热淬火工艺,相对于现有技术,淬火表面工作层硬度高,硬度均匀性好,淬透性好,硬度 超出现有技术3HSD,并淬硬层深度可控,径向硬度落差小《0. 5HSD/cm,淬硬层抗拉强度高 且晶粒细小,轧制过程中修磨量小,较锻钢和复合辊低25%,并且淬火所需总体时间短,淬 火效率高,能耗低,可以较现有工艺节约加热能耗约35%,克服了现有技术径向等温加热淬 火所带来的缺陷。 以下结合一个具体实施例,示例性说明及帮助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但实施例具体 细节仅是为了说明本专利技术,并不代表本专利技术构思下全部技术方案,因此不应理解为对本发 明总的技术方案的限定,一些在技术人员看来,不偏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非实质性增加和/或 改动,例如以具有相同或相似技术效果的技术特征简单改变或替换,均属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淬火工艺升温曲线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淬火工艺升温曲线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以直径D = 1. 5米整体铸钢支承辊淬火工艺为例。按图1所示分大致4 个工艺段。预热段首先将经铸造后调质态整体铸钢支承辊,装入台车式电阻炉内预热,以 12tVh升温速率加热至63(TC,保温20小时;后移至差温炉内继续加温,以8rpm速度转动, 并以280°C /h的升温速率快速加热至表面达91(TC的淬火温度,停止加热,在炉内保温36 小时至热渗透厚度大于所需淬硬层深度,加热保温总能耗约35000度电,用时56小时。保 温结束移入水淬机床,在水淬机上以10rpm转动,在表面温度880°C以上,以水压0. 03MPa, 水流量0. 45t/min对向喷水进行喷水淬火,调节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整体铸钢支承辊淬火方法,包括依次对支承辊整体加热,工作层水淬,回火处理,其特征在于支承辊整体加热为:先对调质态支承辊以≤20℃/h升温速率,加热至共析线温度以下50-100℃,保温13D-20D小时;移至差温炉内,使支承辊在低速转动中以≥250℃/h的升温速率,快速加热至表面≥淬火温度,保温至热渗透厚度≥所要求淬硬层深度,保温结束移入水淬机,在表面温度≥850℃以上进行转动喷水淬火,轧辊喷水淬火降温速率≥2℃/s,喷水淬火至表面温度≤220℃时停止喷水,移入加炉热回火处理,得到辊身表面硬度:55-75HSD;表面硬度均匀性:≤±1HSD;淬硬层径向硬度落差:≤0.5HSD/cm;淬硬层抗拉强度:≥1200MPa。其中D为支撑辊直径,单位米。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君邵黎军储蓓储恩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共昌轧辊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