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原工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棉精梳机整体锡林总齿数的确定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328643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22 19:16
一种棉精梳机整体锡林总齿数的确定方法,步骤如下:(1)根据给棉方式建立精梳机锡林梳理度的数学模型;(2)确定棉层中纤维根数M:                                                ;其中,Tx、Ty分别为纤维与小卷的平均线密度,a为精梳机的落棉率;确定精梳机整体锡林总齿数。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精梳机一个工作循环内的一根纤维受梳针齿数和纤维所受到的重复梳理次数建立锡林梳理度的数学模型,并利用纤维线密度、小卷的线密度、给棉长度、分离隔距等工艺参数来确定前进给棉和后退给棉方式下棉精梳机整体锡林的总齿数,为精梳机整体锡林的设计与选用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棉精梳机整体锡林总齿数的确定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棉纺精梳的
,具体是是涉及一种棉精梳机整体锡林总齿数的确定方法。
技术介绍
精梳机锡林是棉精梳机上的主要的梳理部件,它的作用是利用锡林上的针齿对喂入小卷进行梳理,以排除棉结、杂质及短纤维,且可提高须条中纤维的伸直、平行及分离度,其梳理效果对成纱质量有重要影响。锡林总齿数过少,针齿对棉丛梳理不充分,精梳条质量较差,满足不了高档纱线的加工需求。锡林总齿数过多,意味着锡林针齿与针齿之间的间隙减小,造成在梳理过程中锡林针齿间的容纤量降低,而使钳板握持的表层纤维不容易被梳透,影响梳理质量;同时会造成纤维的损伤、增大精梳落棉率、使锡林针齿的加工制造难度增加,影响锡林的使用寿命。如何根据纤维品种、精梳工艺参数等综合指标确定棉精梳机锡林总齿数,现有技术中缺少有效的方法,从而给棉精梳机整体锡林总齿数的设计、锡林的选用造成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以上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棉精梳机整体锡林总齿数的确定方法,其利用锡林梳理度、纤维线密度、小卷线密度、给棉长度、分离隔距等工艺参数来确定棉精梳机整体锡林的总齿数,为精梳机整体锡林的设计与选用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棉精梳机整体锡林总齿数的确定方法,步骤如下:(1)根据给棉方式建立精梳机锡林梳理度的数学模型;(2)确定棉层中纤维根数M:其中,Tx、Ty分别为纤维与小卷的平均线密度,a为精梳机的落棉率;(3)确定精梳机整体锡林总齿数。所述给棉方式包括前进给棉和后退给棉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建立精梳机锡林梳理度的数学模型的方法为:①精梳机一个工作循环内的一根纤维受梳针齿数z为:其中,Z为锡林总齿数;②在一个工作循环内,钳板握持的纤维丛被锡林梳理一次,每经过一个工作循环,给棉罗拉将往前推进一个给棉长度A,则前进给棉时纤维所受到的重复梳理次数N1为:后退给棉时纤维所受到的重复梳理次数为N2:其中,B为分离隔距,δ为钳板的死隙长度;③前进给棉的梳理度C1为:后退给棉的梳理度C2为:所述前进给棉的锡林总齿数Z1为:后退给棉Z2为:所述前进给棉的梳理度C1的数值范围为:C1=0.2-0.27,后退给棉的梳理度C2的数值范围为C2=0.4-0.57,给棉长度A的数值范围为4.3-5.9mm,分离隔距B的数值范围为20-26mm。本专利技术利用精梳机一个工作循环内的一根纤维受梳针齿数和纤维所受到的重复梳理次数建立锡林梳理度的数学模型,并利用纤维线密度、小卷的线密度、给棉长度、分离隔距等工艺参数来确定前进给棉和后退给棉方式下棉精梳机整体锡林的总齿数,为精梳机整体锡林的设计与选用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一种棉精梳机整体锡林总齿数的确定方法,步骤如下:(1)根据给棉方式建立精梳机锡林梳理度的数学模型;为了评价精梳机锡林作用在纤维上的强度,采用了梳理度的指标,它定义为一根纤维从开始梳理到被完全分离所受到锡林梳理的针齿数。在不考虑精梳落棉率的条件下,精梳机一个工作循环内的一根纤维受梳针齿数z为:式中:Z为锡林总齿数,M为棉层中纤维的根数。在一个工作循环内,钳板握持的纤维丛被锡林梳理一次,而后每经过一个工作循环,给棉罗拉将往前推进一个给棉长度。由此可得,前进给棉与后退给棉时纤维所受到的重复梳理次数N1、N2分别为:式中,A为给棉长度,B为分离隔距,δ为钳板的死隙长度。梳理度是一根纤维从开始梳理到被完全分离所受到锡林梳理的针齿数,即一个工作循环内的一根纤维受梳针齿数和所受到的重复梳理次数的乘积。因此,前进给棉和后退给棉的梳理度C1、C2分别为:由公式(4)、公式(5)可以得到,锡林上的梳针越多,梳针对纤维的作用就越强烈;同时受梳的纤维越少,梳针在每一根纤维上的作用力就越大。根据精梳质量要求及生产实践可得C1及C2的经验数值范围分别为:C1=0.2-0.27,C2=0.4-0.57,给棉长度A的范围为4.3-5.9mm,分离隔距B的范围为20-26mm。(2)确定棉层中纤维的根数M。设Tx、Ty分别为纤维与小卷的平均线密度(tex),则在不考虑纤维伸直度及扣除精梳落棉率的条件下,小卷截面内纤维的根数M为:式中:a为精梳机的落棉率(%)。对细绒棉来说,纤维的线密度范围为0.143-0.222tex,棉卷的线密度范围为55000-75000tex。(3)确定精梳机整体锡林总齿数。将式(4)和式(5)化简变形得前进给棉与后退给棉的锡林总齿数Z1、Z2分别为:将步骤(2)中得到的棉层中纤维的根数M代入式(7)和式(8)即可得到,得前进给棉与后退给棉的锡林总齿数Z1和后退给棉的锡林总齿数Z2。实施例2一种给棉方式为前进给棉时精梳机整体锡林总齿数的确定方法,其确定步骤如下:(1)按照纺纱质量的要求纺制落棉率a为10%低档精梳纱,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取梳理度C1为0.21。(2)计算棉层中纤维根数M。对细绒棉来说,纤维的线密度取0.15tex,对HC500型精梳机而言,棉卷的线密度取60000tex,则在锡林梳理过程中精梳小卷截面的纤维根数M为:(3)确定锡林总齿数,对于HC500型精梳机,给棉长度A取值为5.2mm,钳板的死隙长度δ为3mm,分离隔距B取值为20mm,则由式(7)得锡林总齿数Z1为:实施例3一种给棉方式为后退给棉时精梳机整体锡林总齿数的确定方法,其确定步骤如下:(1)按照纺纱质量的要求纺制落棉率a为22%高档精梳纱,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取梳理度C2为0.52。(2)计算棉层中纤维根数M。对细绒棉来说,纤维的线密度取0.15tex,对HC500型精梳机而言,棉卷的线密度取70000tex,则在锡林梳理过程中精梳小卷截面的纤维根数M为:(3)确定锡林总齿数,对于HC500型精梳机,给棉长度取值4.3mm,钳板的死隙长度δ为3mm,分离隔距B范围为取值26mm,则由公式7得锡林总齿数Z2为:本专利技术可根据纤维品种、精梳工艺参数中的锡林梳理度、纤维线密度、小卷的线密度、给棉长度、分离隔距等工艺参数综合确定棉精梳锡林总齿数,给棉精梳机整体锡林总齿数的设计、锡林的选用提供了理论支撑。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棉精梳机整体锡林总齿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1)根据给棉方式建立精梳机锡林梳理度的数学模型;(2)确定棉层中纤维根数M:其中,Tx、Ty分别为纤维与小卷的平均线密度,a为精梳机的落棉率;(3)确定精梳机整体锡林总齿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棉精梳机整体锡林总齿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1)根据给棉方式建立精梳机锡林梳理度的数学模型;当给棉方式为前进给棉时,建立精梳机锡林梳理度的数学模型的方法为:①精梳机一个工作循环内的一根纤维受梳针齿数z1为:其中,Z1为前进给棉的锡林总齿数,M为棉层中纤维根数;②在一个工作循环内,钳板握持的纤维丛被锡林梳理一次,每经过一个工作循环,给棉罗拉将往前推进一个给棉长度A,则前进给棉时纤维所受到的重复梳理次数N1为:其中B为分离隔距,δ为钳板的死隙长度;③前进给棉的梳理度C1为:(2)确定棉层中纤维根数M:其中,Tx、Ty分别为纤维与小卷的平均线密度,a为精梳机的落棉率;(3)确定精梳机前进给棉的锡林总齿数Z1为:2.一种棉精梳机整体锡林总齿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1)根据给棉方式建立精梳机锡林梳理度的数学模型;当给棉方式为后退给棉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家智冯清国贾国欣崔世忠张一风陈宇恒张海洋刘红艳
申请(专利权)人:中原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