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式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03375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板式换热器,包括换热核心和设置于换热核心外的壳体;所述换热核心包括多组换热单元;所述换热单元上设置有角孔;所述换热单元之间设置有间距调整短管,所述间距调整短管分别与其相临的换热单元上的角孔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换热器在换热核心的换热单元间增加间距调整管,可以根据不同的工况调整换热单元间的距离,增大气体的流通通道,并且板片结构改进为具有上下两个角孔,减小了板片的宽度,增大了换热器内气体流通通道的面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换热单元间采用焊接技术将板片组连接或换热单元采用一体化设计,避免了使用橡胶垫片进行密封,使得换热器可以应用于温度较高的换热场所,增大了其应用范围。(*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板式热交换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板式换热器
技术介绍
板式换热器是由一系列具有一定波纹形状的金属片叠装而成的一种新型换热器。各种板片之间形成薄矩形通道,通过半片进行热量交换。板式换热器是液_液、液_汽进行热交换的理想设备。它具有热损失小、结构紧凑轻巧、占地面积小、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在相同压力损失情况下,其传热系数比管式换热器高3-5倍,占地面积为管式换热器的三分之一,热回收率可高达90%以上。板式换热器广泛应用于冶金、石油、化工、食品、制药、船舶、纺织、造纸等行业,是加热、冷却、热回收、快速灭菌等用途的优良设备。 板式换热器中的板片由各种材料的薄板用各种不同形式的磨具压成形状各异的波纹,并在板片的四个角上开有角孔,用于介质的流道。板片的周边及角孔处用橡胶垫片加以密封。 但是现有的板式换热器中,气体流通截面积较小,不利于气体流通,影响了换热器 的换热效果。再有,现有的板式换热器的密封是由橡胶垫片完成的,橡胶垫片的耐温最高为 180°C ,但是气液换热过程中,气侧温度通常都在200°C以上,高的可以达到800°C以上,使 得橡胶垫片式的板式换热器不能适用于较高温度的换热场所。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板式换热器,以解决现有的板式换热器因换热单 元结构问题造成的换热效果较差的问题。 —种板式换热器,包括换热核心和设置于换热核心外的壳体; 所述换热核心包括多组换热单元; 所述换热单元上设置有角孔; 所述换热单元之间设置有间距调整短管,所述间距调整短管分别与其相临的换热 单元上的角孔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间距调整短管通过焊接与角孔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换热核心上最外侧换热单元上的角孔分别焊接液体接口。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第一侧表面上设置有进气口,与所述第一侧表面相对应的第二侧面上设置有出气口; 所述壳体的第三侧表面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上角孔相焊接的液体接口相连通,所述出水口与所述下角孔相焊接的液体接口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换热单元由两张板片对接而成。 优选的,所述板片上具有上下两个角孔。 优选的,所述板片具有柱形波纹。 优选的,所述板片四边采用平直设计。 优选的,通过焊接将两片对接板片的四边连接。 优选的,所述换热单元为中空型材。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换热器中采用了在换热核 心的换热单元间增加间距调整管的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工况调整换热单元间的距离,增 大气体的流通通道,并且板片结构改进为具有上下两个角孔,减小了板片的宽度,增大了换 热器内气体流通通道的面积。本技术中的换热单元间采用焊接技术将板片组连接或换 热单元采用一体化设计,避免了使用橡胶垫片进行密封,使得换热器可以应用于温度较高 的换热场所,增大了其应用范围。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 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 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公开的换热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换热核心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板式换热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3公开的换热单元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板式换热器,以解决现有的板式换热器因板片结构 造成的换热效果较差的问题。本技术公开的板式换热器包括换热核心和设置于换热 核心外的壳体;所述换热核心包括多组换热单元;所述换热单元上设置有角孔;所述换热 单元之间设置有间距调整短管,所述间距调整短管分别与其相临的换热单元上的角孔相连 通。 换热单元间通过角孔实现液体的循环流动散热,间距调整管设置于换热单元之间 使得换热单元间的间距增大,有利于气体的流动带走换热单元内的热量,更好的进行换热。 基于上述方案,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如下。 实施例一 实施例1公开的板式换热器的换热单元结构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换热单元 为板片对接组成。包括间距调整短管11、液体通道12、气体通道13、上角孔14和下角孔15。 本实施例中的板片具有两个角孔,上角孔14和下角孔15,两个角孔用于液体流入 和流出换热单元,板片上具有柱形的波纹,增加液体在换热单元间流动时流经的表面积,每 两张板片对接连接在一起,通过密封垫圈进行密封。两片板片之间的空间为液体通道12,每 相邻两组换热单元间的空间为气体通道13。每相邻两组换热单元通过间距调整短管11来连接,间距调整管11的一端与其右侧的板片的上角孔14相焊接,另一端与其左侧的板片的 上角孔相焊接,同理,下角孔也用另一个与上述间距调整管长度相同的间距调整管相连通, 从而实现两组换热单元的连通,使得液体可以沿着液体通道,在换热单元内流通。同时,气 体从位于两换热单元间的气体通道13间流通。 本实施例公开的换热核心的结构如图2所示。由多组换热单元构成换热核心。最 外侧的换热单元上的角孔分别焊接法兰,上角孔焊接法兰后形成进水口 21,下角孔焊接法 兰后形成出水口 22。 将图2所示换热核心,向右旋转90°后安装于图3所示的壳体内,31为进水口,32为出水口。外壳的两侧设置成逐渐縮小的孔状,左侧的孔作为进气口33,右侧的孔作为出气口 34。壳体作为气体进出换热器的通道,气体从进气口 33进入壳体内,气体穿过换热单元间的气体通道带走液体通道内的热量,再从出气口排出换热器,完成换热工作。 实际应用时,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设定间距调整短管的长度,以此来调节气体通道的截面积,达到不同的换热效果。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板片的四边采用平直设计,两板片间采用激光焊接技术,将四边焊接 在一起,形成液体通道。壳体采用与板片相同的材质。可以使耐温达到近千度,扩大了板式 散热器的使用范围。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公开的板式换热器的换热单元为中空的型材一体成型,不需要在利用焊接技术,型材中空的部位即可形成液体通道,型材的上下部分分别设置有左右两个角孔,图5所示为本实施例中换热单元的右视图,由图可以看到圆柱形换热单元上包括上角孔41和下角孔42,同理对应的左侧也分别具有上下角孔,以实现液体流入流出换热单元。这种换热单元的一体式设计,使得不需要再担心由于密封性较差造成的液体泄漏的问题。 本技术实施例并不限定板片的波纹,可以为柱形,也可以为大角度的人字形,只要能增大板片的受热面积,便于气体流通及形成紊流的波纹形状都可以。同时本技术也并不限定中空型材的形状为圆柱形,长方体型或椭圆柱形都可以,只要具有中空可以作为液体通道即可。 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板式换热器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换热单元间设置有间距调整管,增大了气体流通截面积,加强了散热效果。(2)间距调整管可以根据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核心和设置于换热核心外的壳体;所述换热核心包括多组换热单元;所述换热单元上设置有角孔;所述换热单元之间设置有间距调整短管,所述间距调整短管分别与其相临的换热单元上的角孔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核心和设置于换热核心外的壳体;所述换热核心包括多组换热单元;所述换热单元上设置有角孔;所述换热单元之间设置有间距调整短管,所述间距调整短管分别与其相临的换热单元上的角孔相连通。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间距调整短管通过焊接与角 孔相连通。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核心上最外侧换热单元 上的角孔分别焊接液体接口。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第一侧表面上设置有 进气口 ,与所述第一侧表面相对应的第二侧面上设置有出气口 ;所述壳体的第三侧表面上设置有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志卫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朗金嵩特传热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