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扇形绝缘线芯成缆质量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96006 阅读:4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善扇形绝缘线芯成缆质量的装置,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扇形绝缘线芯进模时的扭转,避免因扭力过大而导致扇形绝缘翻身以及绝缘破裂。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改善扇形绝缘线芯成缆质量的装置,包括绝缘线芯和成缆并线模,所述绝缘线芯通过分线板牵引至成缆并线模,所述分线板的两侧分别设有垂直分线导轮和水平分线导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对成缆并线模和分线板的优化设计,解决了扇形绝缘线芯成缆时翻身、绝缘破裂的工艺难点,同时采用有垂直和水平分线导轮的分线板,成缆时对扇形绝缘线芯的预扭可适当减少(比原来减少1~2圈),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扇形绝缘线芯成缆设备工装,尤其是一种改善扇形绝缘线芯成缆质量的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城市、农村电网改造的不断深化,0.6/lkV硅烷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 电缆因其优良的电气性能、生产工艺简单等优点,将逐步代替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硅烷交 联电缆的导体大多采用圆形紧压绞合导体,该结构的导体在绝缘挤出和多芯成缆时间隙较 大,需用大量的填充材料填充空隙,且缆芯外径相对较大,电缆辅助材料和外护套材料的用 量相应增加,电缆制造成本较高。如果把导体改为扇形结构,不仅大大减少成缆所用的填充 材料,而且缆芯外径相对较小,外护层材料用量相应减少,从而降低了电缆的制造成本,为 企业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 但是,扇形导体硅烷交联电缆在成缆时,由于扇形绝缘线芯的扭力较大,绝缘线芯 在进入成缆并线模后容易出现绝缘翻身、绝缘表面破损开裂等现象。要较好地解决这一问 题,必须对成缆并线模及扇形绝缘线芯进入成缆并线模前的分线板进行结构优化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解决扇形绝缘线芯进模时的扭转,避免因扭力过大而导致扇形绝缘翻身以及绝缘破裂的改善扇形绝缘线芯成缆质量的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改善扇形绝缘线芯成缆质量的装置,包括绝缘线芯和成缆并线模,所述绝缘线芯通过分线板牵引至成缆并线模,所述分线板的两侧分别设有垂直分线导轮和水平分线导轮。 本技术所述绝缘线芯为扇形交联聚乙烯绝缘线芯。 本技术所述成缆并线模为进线区喇叭口倒角半径为25 30mm的并线模。 本技术所述绝缘线芯的扇形圆弧面朝外,顶角朝内。 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对成缆并线模和分线板的优化设计,解决了扇 形绝缘线芯成缆时翻身、绝缘破裂的工艺难点,同时采用有垂直和水平分线导轮的分线板, 成缆时对扇形绝缘线芯的预扭可适当减少(比原来减少1 2圈),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绝缘线芯成缆后的缆芯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技术改善扇形绝缘线芯成缆质量的装置,包括绝缘线芯4和成 缆并线模5,所述绝缘线芯4通过分线板2牵引至成缆并线模5,分线板2的两侧分别设有 垂直分线导轮1和水平分线导轮3。其中,绝缘线芯4为扇形交联聚乙烯绝缘线芯,绝缘线 芯4的扇形圆弧面朝外,顶角朝内,而成缆并线模5为进线区喇叭口倒角半径为25 30mm 的并线模。 本技术成缆并线模的结构考虑到硅烷交联绝缘为热固性材料,其材质较硬, 扇形绝缘线芯进入成缆并线模时容易开裂,因此对绝缘线芯进模角的控制尤为重要。绝缘 线芯进模时应尽量增大接触面,减小绝缘线芯因扭力而产生的内应力。模架距分线板距离 要适当(如图l所示),如距离过小,绝缘线芯的进模角度P过大,易损伤绝缘,产生绝缘 破裂。因此,设计时将成缆并线模的进线区喇叭口适当加大,喇叭口倒角半径R由原来的 20mm加大为25 30mm,并通过调整模架与分线板的距离,严格控制绝缘线芯进模角,以达 到良好的成缆效果。同时,分线板的设计结构为防止扇形线芯在成缆过程中绝缘线芯翻身, 采用固定式成缆,使扇形顶角始终对正电缆的几何中心(如图2所示),以保证成缆直径的 圆整。在分线板上加装固定绝缘线芯的水平分线导轮和垂直分线导轮,以减小偏心角,避免 因扭力过大而使绝缘翻身及破裂。 当扇形绝缘线芯成缆时,先将线芯预扭1 2圈,再将线芯通过分线板牵引至成缆 并线模,在分线板左右分别用垂直分线导轮和水平分线导轮固定线芯位置,使扇形线芯进 入并线模时始终是扇形顶角对正电缆的几何中心,即扇形圆弧面朝外,顶角朝内(如图2所 示)。图2为三芯扇形绝缘线芯成缆后的缆芯截面图,扇形绝缘线芯的扇形短轴a与扇形长 轴b垂直,其中扇形短轴a应通过电缆的几何中心与电缆对称轴重合,若偏离则与对称轴形 成r角,r角称为偏心角,通常偏心角不宜大于10 15° ,否则将影响电缆的电场分布,而 且较大的内应力和扭力将使绝缘开裂。通过在分线板左右加装固定绝缘线芯的垂直分线导 轮和水平分线导轮(如图l所示),减小偏心角,避免了因扭力过大而导致的绝缘破裂。 本技术解决了扇形绝缘线芯成缆时翻身、绝缘破损开裂的工艺难点,同时减 少扇形线芯的预扭(比原来减少1 2圈),减轻了操作工的劳动强度,适用于扇形交联聚 乙烯绝缘电缆的成缆工序生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善扇形绝缘线芯成缆质量的装置,包括绝缘线芯(4)和成缆并线模(5),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线芯(4)通过分线板(2)牵引至成缆并线模(5),所述分线板(2)的两侧分别设有垂直分线导轮(1)和水平分线导轮(3)。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改善扇形绝缘线芯成缆质量的装置,包括绝缘线芯(4)和成缆并线模(5),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线芯(4)通过分线板(2)牵引至成缆并线模(5),所述分线板(2)的两侧分别设有垂直分线导轮(1)和水平分线导轮(3)。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扇形绝缘线芯成缆质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 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辉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中超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