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的车辆用侧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85165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光的车辆用侧裙,包括侧裙本体与发光装置,所述侧裙本体具有可容纳该发光装置的凹部,通过黏着元件将发光装置固定在该凹部内,所述发光装置包括具有内空间的可透光管体、导光条和与光源,导光条穿设于管体的内空间,导光条的至少一端形成为入光面,沿着导光条长度的一侧面形成为出光面,所述光源设于导光条至少一端的入光面,电源通电时,光源所发射出的光线可从导光条的入光面投射进入该导光条传递,进而从导光条的出面射出,以形成发光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合安装在车体侧边或前后边表面。(*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安装在车体侧边或前后边表面上,提供汽车轻微碰撞时的防 护,同时兼具发光警示作用的车辆用侧裙,具体地说是发光的车辆用侧裙
技术介绍
有些汽车为了防止车门在开启时不慎碰到周边物体而掉漆或受损,其至避免车体 局部位置发生相同情形,通常会在车门、车体甚至前后保险杆的适当高度位置设置碰撞缓 冲用的侧裙,该侧裙一般是以具有弹性的材料制造,例如塑胶、橡胶等,并且以水平状态安 装并突出于车外或车体表面部位。当乘车者或者驾驶者开启车门或驾车不慎使车门或车体 轻微碰撞到周边物体时,得以使突出的侧裙先接触该物体而吸收部分撞击力,并避免车体 与物体磨擦而掉漆或受损。此外,一般的侧裙也同时提供装饰作用,有些厂商会在侧裙表面 镶嵌金属片,有些汽车则会利用侧裙作为区隔线,将侧裙两侧的车门或车体钣金表面烤成 不同的颜色。前述传统的车辆侧裙固然具有一定程度的防护与装饰作用,但不具有发光效果, 因此除了提供轻微碰撞的防护与装饰作用外,无法进一步提供在夜间或光线不良的环境下 的警示功能,而且其作为装饰元件的功能也无法获得进一步的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设计出一种发光的车辆用侧裙。本技术要解决的是传统车辆侧裙除了提供轻微碰撞的防护与装饰作用,而无 法进一步提供在夜间或光线不良的环境下警示功能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侧裙本体,侧裙本体具有凹部、发光装置,该发 光装置设于该侧裙本体凹部内且与车辆的电源(如电瓶)电性连接;所述发光装置包括具 有内空间的可透光管体、设于该管体的内空间的导光条和光源;所述导光条的至少一端形 成为入光面,该导光条沿着其长度的一侧面形成出光面,导光条的至少一端设有光源,光源 发射出的光线从导光条的入光面投射进入该导光条,光线从出光面射出而形成发光效果。作为一种选择,本技术可以将发光装置的中空管体形成为断面呈D形而具有 位于相对两侧的弧面与平面。可在平面设置黏着元件,并且由黏着元件黏固于侧裙本体之 凹部的底面。所述中空管体的表面可以完全透明,也可以是雾化但可透光的设计,也可以在管 体的表明镀上一层可透光且可反光的镀膜,当管体内没有光线射出时,可以由该镀膜管体 的表面形成可以反射光线的表明,而管体内有光线射出时,则管体具有发光效果。基于电源线配置方便的考虑,本技术可以在侧裙本体之凹部的至少一端设置 一通孔,使连接于发光装置的电源可以穿过该通孔电性连接至电源。作为另一种选择,本技术可以在所述光源与该导光条之入光面之间设置一透 镜(例如凸透镜),光源所产生的光线先穿过透镜聚光提高亮度后再从入光面射入导光条内。作为较佳的选择,本技术的发光装置进一步包括有一底座与一盖体,可将前 述透镜设于该座体上,光源则设于该盖体内,将座体组合于导光条的端部,盖体组合于座体 上,以完成所述发光装置的组合。基于使发光装置的体积不会过大的考虑,所述光源最好使用发光二极管(LED)。本技术发光装置中的导光条,其表面可以为完全平滑的平面或弧面,让导光 条的出光面呈现连续的发光,所述导光条相对于其出光面的另一侧表面也可以沿着其长度 设置复数缺口,使在导光条中传递的光线碰到该种缺口时产生反射与折射,从而在导光条 的出光面产生复数点状的发光效果。本技术可以在导光条相对于出光面的另一侧表面设置反射光线的结构,以加 强从出光面的发光效果,该反射光线的结构,可以是一种光线发射片,也可以是设在导光条 表面的复数网点,凹点或凸点。本技术的优点是提供一种可以发出亮光的车辆用侧裙,该侧裙可以依一般的 方式安装在汽车车体的适当位置,并且由电源及电路的设计及控制,使得该侧裙在适当时 候发光,除了具有防止轻微碰撞的功能外,还具有发光警示的效果,使其在夜间或光线不良 的环境下更能提升行车安全,其眩目的灯光也能增添车体的装饰效果,提升了附加价值。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安装于车辆上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图。图3是图2中A-A的剖面图。图4为本技术侧裙本体立体图。图5为发光装置的外观结构立体图。图6为发光装置主要组件的立体分解图。图7为导光线另一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车辆用侧裙本体1被安装于汽车车门侧边的实施例,其中包括 有一设在汽车上的侧裙本体1、设在侧裙本体1的发光装置2。图2与图3是本技术的 较佳实施例,用来安装在汽车上的侧裙本体1,是以具有适当弹性与强度的材料(例如塑胶 或橡胶等)一体成型地在一侧形成一长形的凹部11,并可在该凹部11的一端或两端设置贯 通的通孔12(如图4所示),所述侧裙本体1的形状可以依各种车辆的车型而设计。图5与图6是本技术之发光装置2的较佳实施例,包括有一可透光的管体21、 一导光条24与至少一光源27,管体21可以为一体成型为断面呈D形的中空长管状,以在管 体21的相对两侧形成为弧面与平面,并在管体21内形成一沿着长度延伸的内空间210。D 形管体21为平面的一侧可以结合黏着元件3,通过黏着元件3将管体21黏着于侧裙本体1 的凹部11底面固定。管体21的表面可以是完全透明,也可以是雾化但可透光的设计,也可 以在管体21的表面镀上一层可透光且可反光的镀膜,当管体内没有光线射出时,可以由该镀膜管体的表面形成可以反射光线的表面,以作为装饰之用,而管体内有管线射出时,则管 体具有发光效果。导光条24是以具有良好导光性质的光学材料制成的长条状,其断面形状可以是 圆形,也可以是椭圆形,多边形或任何适当的几何图形,该导光条24的至少一端形成为入 光面241,沿着长度方向的一侧面形成出光面242,相对于出光面242的另一面可以是平面 或弧面,或是形成复数沿着长度方向分布的缺口 243 (如图7所示),所述相对于出光面242 的另一侧面可以设置用来反射光线结构,所述反射光线的结构,可以是一种反射片28(如 图3所示),也可以是采用印刷方式设在导光条表面的细小网点,或是一体成型于导光条表 面的复数凹点或凸点(图中未标示)。本技术可以在导光条24的一端设置一光源27, 也可以如图6所示,在导光条24的两端均设置安装于一盖体22内的光源27,盖体22则设 置连接该光源27并延伸出盖体22的电源导线23,基于避免发光装置整个体积过大的考虑, 本技术是采用发光二极管(LED)作为所述光源27。另外,在盖体22与导光条24的入 光面241之间可以进一步设置一底座25,并在底座25设置一透镜26,所述透镜26安装于 底座25后,再将底座25安装于盖体22,盖体22再安装于导光条24两端,使得透镜26位于 光源27与入光面241之间,光源27发射的光线可以透过透镜26聚光提高亮度后再从入光 面241射入导光条24,在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透镜26为凸透镜。当然,本技术也 可以不使用透镜,而直接将安装有光源27的盖体22组合于导光条24的一端或两端,让光 线直接从入光面241射入导光条24。上述本技术的组合方式,是将导光条24穿入管体21的内空间210后,再将导 光条24两端分别塞入已组合了透镜26的底座25,然后将底座25组合于已安装了光源27 的盖体22,且将电源导线23穿过侧裙本体1的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光的车辆用侧裙,包括侧裙本体,其特征在于侧裙本体具有凹部、发光装置,该发光装置设于该侧裙本体凹部内;所述发光装置包括具有内空间的可透光管体、设于该管体的内空间的导光条和光源;所述导光条的至少一端形成为入光面,该导光条沿着其长度的一侧面形成出光面,导光条的至少一端设有光源,光源发射出的光线从导光条的入光面投射进入该导光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铿胜
申请(专利权)人:宜兰汽车配件制造平湖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