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79011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特别涉及一种将电缆一端与电路板连接的电缆连接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缆连接器,包括有插座,所述插座的插口内设有固定连接块,所述的插座插口内两对称的横向端面上分别设有对应的插接槽,所述的固定连接块为插板,该插板与插座的插口适配、且插板的上、下两端面上分别设有与插座插口内横向两端面上的插接槽适配、且对应的导向槽,插板与插座之间设有连接机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止了电缆上的导向金属膜在插接时出现翘起而导致的接触不良、接触性好、性能稳定的电缆连接器。(*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特别涉及一种将电缆一端与电路板连接的电缆连接O
技术介绍
电气元件在电子装置内部与电路板电连接,通常采用电缆连接器进行连接;电缆 连接器通过柔性扁平电缆(FFC)或柔性印刷电缆(FPC)将电气元件与电路板进行连接。目前的电缆连接器主要包括有插座,插座的一端设有供电缆插入的插口,另一端 设有沿插板横向排列、并向外部延伸的若干导电触脚,插座插口内的横向端面上设有若干 高度略小于导电触脚的插接槽,各导触脚相对其延伸端的另一端插设于插座插口内的插接 槽内,以此构成电缆插入插口内后,电缆上的导电金属膜与导电触脚触合。为了使电缆插入 后能够与插座固定,通常会另设一个与插座的插口适配的连接块将插入插座内的电缆进行 固定,连接块上设有供电缆穿过的插槽,电缆呈垂直状穿过该插槽、并与插座插口内的导电 触脚触合;而此种设计方式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1、当电缆呈垂直状插入 到连接块的插槽内,其顶端的金属模容易翘起,导致插入至插座的插口内无法与插座的导 电触脚触合,造成接触不良;2、此类连接块不易拆卸,易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止了电缆上的导向金属膜在 插接时出现翘起而导致的接触不良、接触性好、性能稳定的电缆连接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缆连接器,包括有插 座,插座的一端设有供电缆插入的插口,另一端设有沿插座横向排列、并向外部延伸的若干 导电触脚,插座呈矩形,其插口内包括有四个端面,分别为两个对称的横向端面及两个对称 的侧端面,其横向端面上设有若干插接槽,各导电触脚相对其延伸端的另一端插设于插座 插口内的插接槽内、且该端显露于插接槽外,所述插座的插口内设有固定连接块,所述的插 座插口内两对称的横向端面上分别设有对应的插接槽,所述的固定连接块为插板,该插板 与插座的插口适配、且插板的上、下两端面上分别设有与插座插口内横向两端面上的插接 槽适配、且对应的导向槽,插板与插座之间设有连接机构。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插座插口内两对称的横向端面上分别设置插接槽及插 板对应插座插口横向两端面的上、下两端面上设置导向槽,在安装电缆时,可将电缆的导电 金属膜端包覆至插板上,并通过导向槽导向固定,当插板连同电缆插入至插座内后,电缆的 通过两个接触端面(电缆折弯后形成的两段端面)分别与插座插口内横向两对称端面上插 接槽内的导电触脚触合导电;这样的设置后,电缆在插入过程中其顶端被折弯,促使其顶端 不会直接与插接槽接触,有效的防止了电缆上的导向金属膜在插接时出现翘起而导致的接 触不良;而且电缆与插座内的导电触脚具有两个接触端面,使其接触性更加良好,性能更为 稳定。其中,插座插口内的两侧设有导槽,插板的两侧设有与插口两侧导槽适配的导轨。 这样设置方便了插板的拆装,节省了安装及操作时间,提高了连接电气元件时的工作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插板包括有插入端及安装端,所述的导向槽设 于插板的插入端处,所述的连接机构包括有设于插板两侧端面上的卡块及设于插座两侧并 延伸至插口内的卡接块,该卡接块上设有与插板两侧端面上卡块适配的卡槽。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槽只设于插板的安装端可节约加工时间及节省材料;连 接机构中卡接块的与插板上卡槽的设置可将插板与插座进行固定,方便拆卸,同时也能防 止发生振动时插板与插座之间发生脱落。本技术更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插板外包覆有插板卡套,该插板卡套上设有 与插板适配的插槽,插板通过插槽插入插板卡套,板板的插入端显露于插板卡套外,安装端 处于卡槽内,所述插板卡套与插板上、下端面对应的两个端面上分别设有与插板上导向槽 对应的插槽a。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板卡套的设置可起到固定包覆插板的电缆,使电缆呈折弯 状包覆插板后,电缆的带段体也能得到固定,防止电缆上的导线金属膜由插板的导向槽内 脱落出来。其中,所述插板卡套的两侧设有挠性卡钮,插板安装端的两侧设有与插板卡套上 挠性卡扣对应的卡扣。挠性卡钮与卡扣的设置则是为了使插板与插板卡套连接固定。本技术更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板插入端的顶端面上设有连接插板上、下端 面上导向槽的连接槽。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槽的设置可使电缆折弯处的导电金属膜也能得到固定, 从而保证电缆整体处于插板上的稳固性。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插座的俯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插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插板的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插板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插板卡套的立体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插板卡套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的A-A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所示的一种电缆连接器,包括有插座 1,插座1的一端设有供电缆插入的插口 11,另一端设有沿插座1横向排列、并向外部延伸的 若干导电触脚12,插座1呈矩形,其插口 11内包括有四个端面,分别为两个对称的横向端 面13及两个对称的侧端面14,其横向端面13上设有若干插接槽131,各导电触脚12相对 其延伸端的另一端插设于插座插口内的插接槽131内、且该端显露于插接槽131外,所述插座1的插口 11内设有固定连接块。在本技术中,插座1插口 11内两对称的横向端面 13上分别设有对应的插接槽131,所述的固定连接块为插板2,该插板2与插座1的插口 11 适配、且插板2的上端面21及下端面22 (该处插板2的上端面21及下端面22为插板2对 应插座1插口 11内设有插接槽131的两个端面)上分别设有与插座1插口 11内横向两端 面上的插接槽适配、且对应的导向槽23,插板2与插座1之间设有连接机构4。在安装电缆 时,可将电缆的导电金属膜端包覆至插板2上,并通过导向槽23导向固定,当插板2连同电 缆插入至插座1内后,电缆的通过两个接触端面(电缆折弯后形成的两段端面)分别与插 座1插口 11内横向两对称的端面13上插接槽131内的导电触脚12触合导电;这样的设置 后,电缆在插入过程中其顶端被折弯,促使其顶端不会直接与插接槽131接触,有效的防止 了电缆上的导向金属膜在插接时出现翘起而导致的接触不良;而且电缆与插座1内的导电 触脚12具有两个接触端面,使其接触性更加良好,性能更为稳定。 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的插板2包括有插入端24及安装端25,所述的导向 槽23设于插板2的插入端24处,插板1插入端24的顶端面上设有连接插板2上端面21 及下端面22上导向槽23的连接槽26,该连接槽26的设置可使电缆折弯处的导电金属膜也 能得到固定。上述的连接机构4包括有设于插板2两侧端面上的卡块27及设于插座1两 侧并延伸至插口 11内的卡接块15,该卡接块15上设有与插板1两侧端面的卡块27适配 的卡槽15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卡接块15为“U”形的卡件,其延伸至 插接槽131内的部分上设有卡槽151 ;当然,将卡接块15设置成挠性件也是可行的;或者将 插板2两侧的端面上的卡块更换为卡槽,而在卡接块15上设置卡块也是可行的。插座1插 口 11内的两侧设有导槽16,插板2的两侧设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缆连接器,包括有插座,插座的一端设有供电缆插入的插口,另一端设有沿插座横向排列、并向外部延伸的若干导电触脚,插座呈矩形,其插口内包括有四个端面,分别为两个对称的横向端面及两个对称的侧端面,其横向端面上设有若干插接槽,各导电触脚相对其延伸端的另一端插设于插座插口内的插接槽内、且该端显露于插接槽外,所述插座的插口内设有固定连接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插座插口内两对称的横向端面上分别设有对应的插接槽,所述的固定连接块为插板,该插板与插座的插口适配、且插板的上、下两端面上分别设有与插座插口内横向两端面上的插接槽适配、且对应的导向槽,插板与插座之间设有连接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小涌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精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