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纺织染整工业废水处理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78974 阅读:3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纺织染整工业废水处理工艺。其工艺流程如下:废水进入调节池经预曝气调节处理后,经水泵提升至混凝沉淀池进行混凝沉淀,然后进入厌氧/缺氧水解池,在厌氧、缺氧微生物共同作用下,使难降解有机质转化为易于生物降解有机质,然后废水再进入泥膜共生系统,共生系统中既有悬浮活性污泥又有生物膜污泥,生物量大且生物相丰富,因而去除效率高,最后经二沉后,出水CODcr可在30~60mg/L。与其它深度处理工艺相比,本工艺具有可操作性强、运行成本低、运行稳定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纺织染整工业废水处理工艺,属于环保

技术介绍
太湖流域蓝藻事件的爆发,促使了《太湖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重点工业行业主 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32/1072-2007标准的颁布实施。在新标准中明确规定,太湖地区 纺织染整工业排放的废水中的CODCT不得超过60mg/L。而在此之前,纺织染整工业执行的均 是《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32/670-2004,或《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中的一级标准,即废水中的C0D 不得超过100mg/L。 纺织染整工业废水属难降解废水,寻求合理的废水深度处理工艺是众多纺织染整 所面临难题之一。 目前,相对成熟的废水深度处理技术可以分为如下几类 1 、混凝沉淀+过滤技术 该工艺成熟,运行非常稳定。但是,该工艺主要去除的是水中的胶体或悬浮物。由 于纺织染整废水先前均经过混凝处理,深度处理中胶体或悬浮物已很少见,因此,本工艺去 除效果有限,仅依赖该项工艺,很难满足新的排放标准。 2、膜分离技术 采用高分子薄膜作介质,以附加能量为推动力,对双组分或多组分溶液进行表面 过滤分离的一种处理方法。膜技术按滤膜孔径的不同有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以及膜生 物反应器等。该项工艺具有出水水质好的特点,但是众多实际工程已经表明,膜分离技术在 污水处理领域的广泛应用难言成熟。膜造价昂贵,且易堵易坏,运行中需频繁更换,一般企 业难以忍受。 3、臭氧活性碳技术 臭氧的强氧化性可以氧化水中的铁、锰、氰化物、氨等无机物以及多种有机物,从 而降低C0D。r。臭氧活性碳联用,臭氧可以适当增强活性炭的再生周期,并提高活性炭的吸 附效率。但是本工艺的缺点在于目前臭氧发生器设备造价昂贵,易于损坏,且耗电量极大。 一般企业也难以建造活性炭的再生设施。 综上所述,各种方法都有一定的缺点,所以目前急需开发一种合理、可行、成本低 廉的深度工艺,以满足众多纺织染整企业的实际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纺织染整工业废水处理工艺,使处理废水中的COD^ 满足DB32/1072-2007排放标准。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 —种纺织染整工业废水处理工艺,其工艺流程如下废水进入调节池经预曝气调 节处理后,加入混凝药剂并泵入混凝沉淀池,促进废水进行混凝沉淀处理,然后进入厌氧/缺氧水解池,在厌氧、缺氧微生物共同作用下,废水中难降解有机质转化为易于生物降解有 机质,然后废水再进入泥膜共生系统,最后经二沉池沉淀后排放,过程中各单元控制参数如 下 1)、调节池控制参数 水力停留时间6 12h 曝气水体积比控制在2 3 : 1 污泥回流比10 20% ; 2)、混凝初沉池控制参数 混凝药剂的投加方式投加在泵入混凝沉淀池前的吸水管路上; 所述的混凝药剂为钢管清洗废酸其中Fe"质量占废酸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 3%、H2S04占废酸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 2% ; 混凝药剂的投加量按Fe2+投加量计算即为废水体积的30 50mg/L废水; 助凝剂的投加方式投加在泵入混凝沉淀池前的吸水管路上,在混凝剂投加点之 后; 所述的助凝剂为石灰乳,Ca2+占石灰乳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 3% 助凝剂的投加量按Ca2+投加量计算为废水体积的30 100mg/L废水; 控制废水pH :7. 5 8. 0 混凝反应时间15 30min 3)、厌氧/缺氧水解池控制参数 厌氧区水力停留时间16 20h 厌氧区容积负荷0. 7 0. 9kgC0D 厌氧区须内置组合填料可为①150、①120涤纶材质的组合填料,间隔150mm 缺氧区水力停留时间6 8h 缺氧区容积负荷0. 9 1. 2kgC0D 缺氧区须内置组合填料可为①150、①120涤纶材质的组合填料,间隔150mm 缺氧区硝酸盐投加量按废水体积计算,即硝酸盐为10 15mg/L废水; 4)、泥膜共生系统控制参数 水力停留时间20 25h 容积负荷在0. 3 0. 5kgC0D 泥膜共生系统内须置①150、①120塑料材质的立体弹性填料 污泥回流比30 40 % 不包括填料的活性污泥浓度1 2g/L废水 曝气气水体积比30 35 : 1。 上述调节池中预曝气的目的在于①可吹脱去除废水中的H^、 NHfN等有毒有害 物质;②有助于均化水质;③给废水进行充氧; 部分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质污泥回流的目的在于①吸附废水中的有机质;②为 调节池中提供生物菌种;③部分起到絮凝作用。 上述采用钢管清洗废酸作为混凝剂,石灰作为助凝剂。石灰价格便宜,来源广泛。 钢管清洗废酸来自钢管生产企业,用它作为混凝剂,以废治废。钢管废酸中的酸起到调节pH4值作用,废酸中大量的Fe2+与石灰一起作为混凝剂,对水中胶体的脱稳作用。实际工程表 明,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混凝剂对纺织染整废水具有专属作用,混凝后絮凝体颗粒密实,下沉极 快。 上述缺氧区中投加硝酸盐,目的在于提供化合态氧,营造缺氧环境,促使水解微生 物进行缺氧呼吸,使缺氧微生物成为缺氧区中的优势菌种,利用它们的反硝化作用,将难于 厌氧分解的有机质进行缺氧分解,进一步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能。 上述的泥膜共生系统,是一种介于活性污泥法与生物膜法之间的方法,即有悬浮 污泥,又有附着在生物填料上的膜污泥。泥膜共生系统的存在,丰富了废水的生物相与生物 量,同时也极大提高了废水与生物菌体的接触面积,因而去除效率较高。而且由于悬浮污泥 浓度相对较低,不会发生污泥膨胀现象。附图说明 图1、一种纺织染整工业废水处理工艺流程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阐述,但并不限制本专利技术。 实施例1 为了验证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纺织染整工业废水处理工艺,对常熟联益印染有限公司废 水处理站利用本专利技术的处理工艺及《纺织染整工业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471-2009中 的推荐工艺分别进行处理。规范推荐工艺为调节——混凝沉淀——厌氧水解——接触氧 化——二沉。两种处理工艺的各步骤的出水水质情况如下表1所示。 传统处理工艺,最终出水COD^为150mg/L。而本专利技术的处理工艺最终出水C0D 为 39mg/L,达到了 DB32/1072-2007排放标准。 表1、常熟联益印染有限公司废水处理采用规范推荐工艺及本专利技术的处理工艺前后COD。r及去除率变化 规范推荐工艺本专利技术的处理工艺处理步骤CODcr(mg/L)去除率(%)处理步骤C肌r(mg/L)去除率tt)进水1500—进水1500—调节池13509,8%调节池116022.3%混凝沉淀102034. 5%混凝沉淀60047. 9%厌氧水解84017.8%厌/缺氧水解39034. 8%接触氧化15082%泥膜共生3990. 3% 本专利技术处理工艺与规范中推荐的废水处理工艺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即规范中推荐 的处理工艺可以较方便地改造为本专利技术工艺。本专利技术工艺是在传统技术上的强化,操作简 单,工程投资低,运行稳定,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深度处理技术。权利要求一种纺织染整工业废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废水进入调节池经预曝气调节处理后,加入混凝药剂并泵入混凝沉淀池,促进废水进行混凝沉淀处理,然后进入厌氧/缺氧水解池,在厌氧、缺氧微生物共同作用下,废水中难降解有机质转化为易于生物降解有机质,然后废水再进入泥膜共生系统,最后经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纺织染整工业废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废水进入调节池经预曝气调节处理后,加入混凝药剂并泵入混凝沉淀池,促进废水进行混凝沉淀处理,然后进入厌氧/缺氧水解池,在厌氧、缺氧微生物共同作用下,废水中难降解有机质转化为易于生物降解有机质,然后废水再进入泥膜共生系统,最后经二沉池沉淀后排放,处理过程中各单元控制参数如下:1)、调节池控制参数水力停留时间:6~12h曝气水体积比控制在2~3∶1污泥回流比:10~20%;2)、混凝沉淀池控制参数混凝药剂的投加方式:投加在泵入混凝沉淀池前的吸水管路上;所述的混凝药剂为钢管清洗废酸:其中Fe↑[2+]质量占废酸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3%、H↓[2]SO↓[4]占废酸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2%;混凝药剂的投加量:按Fe↑[2+]投加量计算即为废水体积的30~50mg/L废水;助凝剂的投加方式:投加在泵入混凝沉淀池前的吸水管路上,在混凝剂投加点之后;所述的助凝剂为石灰乳,Ca↑[2+]占石灰乳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3%助凝剂的投加量:按Ca↑[2+]投加量计算为废水体积的30~100mg/L废水;控制废水pH:7.5~8.0混凝反应时间:15~30min3)、厌氧/缺氧水解池控制参数厌氧区水力停留时间:16~20h厌氧区容积负荷:0.7~0.9kgCOD厌氧区须内置组合填料:可为Φ150、Φ120涤纶材质的组合填料,间隔150mm缺氧区水力停留时间:6~8h缺氧区容积负荷:0.9~1.2kgCOD缺氧区须内置组合填料:可为Φ150、Φ120涤纶材质的组合填料,间隔150mm缺氧区硝酸盐投加量:按废水体积计算,即硝酸盐为10~15mg/L废水;4)、泥膜共生系统控制参数水力停留时间:20~25h容积负荷在0.3~0.5kgCOD泥膜共生系统内须置Φ150、Φ120塑料材质的立体弹性填料污泥回流比:30~40%不包括填料的活性污泥浓度:1~2g/L废水曝气气水体积比:30~35∶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毕东苏郭小品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