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炉头与面板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77871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新型炉头与面板的连接结构,主要是指用于燃烧器上的炉头与面板的可卸连接结构,该新型炉头通常由炉头座、炉头盖、进气管和点火装置等构成,燃气从进气管进入至炉头座与炉头盖之间的燃气腔,该燃气腔与炉头座上圆周均布的喷火槽贯通,喷火槽处的燃气被炉头座上的点火装置点燃后,即可喷出火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是在炉头座底面设有卡簧,相应在炉灶面板上设有供卡簧装入的安装孔,炉头座转动带动卡簧与面板或扣接或脱离,从而达到安装和拆卸的目的,同时又在进气管顶端与炉头座之间采用加工工艺简单、密封效果可靠的铆接方式,炉头盖与炉头座连接而不易遗失,故改进后的结构就具有了加工方便、拆洗简单、连接可靠的优点。(*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燃烧器上的炉头和面板结构,尤其是指一种新型炉头与 面板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燃烧器中使用的炉头通常由炉头座、炉头盖、进气管和点火装置等构成,炉头 座经螺钉固定在面板上,炉头盖直接放置在炉头座上,燃气从进气管进入至炉头座与炉头 盖之间的燃气腔,该燃气腔与炉头座圆周均布的喷火槽相通,喷火槽处的燃气被炉头座上 的点火装置点燃后,即可喷出火焰。该结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不少的缺陷一、炉头座 经螺钉固定在面板上的结构,在炉头座需要卸下清洗时麻烦费力,通常都是先拆下面板以 露出炉头座的螺钉连接,然后才能将炉头座从面板上拆下;二、炉头座与进气管采用非铆接 方式连接一体,连接麻烦且不大可靠、密封效果较差;三、炉头盖与炉头座无连接关系容易 造成炉头盖遗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连接简单 可靠、拆装方便、炉头盖不易遗失的一种新型炉头与面板的连接结构。本技术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新型炉头与面板的连接结构,包括面板和炉头座,炉头座上方设有炉头盖、下 方连接进气管,所述的炉头座与炉头盖之间形成燃气腔,该燃气腔与进气管相贯通,炉头座 外圆周上设有圆周均布的多个喷火槽,炉头座上还设有点燃该喷火槽的点火装置,所述的 炉头座底面设有连接的卡簧,相应在面板上设有供卡簧装入的安装孔;所述的卡簧受炉头 座转动与面板或扣接或脱离。所述的进气管顶端与炉头座铆接一体。所述的卡簧由“V”型主体和主体两端向外延伸的加长片组成;其中一个加长片定 位连接在炉头座底面,另一个与面板或扣接或脱离。所述的加长片与炉头座底面的定位是相配装的定位孔和定位扣。所述的卡簧以2 3个圆周均布在炉头座底面。所述的安装孔呈长方形或长圆形。所述的炉头盖与炉头座为可卸连接结构。所述的喷火槽为圆周均布的齿状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是在炉头座底面设有卡簧,相应在面板上设有供卡 簧装入的安装孔,炉头座转动带动卡簧与面板或扣接或脱离,从而达到快速安装和拆卸的 目的,同时又在进气管顶端与炉头座之间采用连接简单可靠、密封效果好的铆接连接,并使 炉头盖与炉头座连接而避免遗失,改进后的结构还具有拆装方便的优点,方便消费者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安装到面板上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立体图。图3为图1的仰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A-A剖视图。图6为图4的仰视图。图7为图4的左视图。图8为图4的立体图。图9为图8的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按上述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再作详细说明。如图1 图9所示,1.进气管、2.凸环、3.面板、4.炉头座、5.喷火槽、6.炉头盖、7.燃气腔、8.礙子、9.点火装置、10.弹簧、11.扣环、12.卡簧、13.加长片、14.安装孔、 15.定位扣、16.弧形孔、17.连体柱、18.螺钉、19.定位孔。一种新型炉头与面板的连接结构,包括安装在面板3上的炉头座4,该炉头座上方 安装有炉头盖6,炉头座下方设有铆接一体的进气管1。所述的炉头座4呈圆柱形,其底面 设有两个中心对称的卡簧12,该卡簧包括“V”型主体和主体两端分别向外延伸的连体加长 片13,其中一个加长片螺钉18连接在炉头座4底面,同时该加长片上又设有定位孔19,并 经定位孔配装在炉头座4的定位扣15上;另一个加长片13主要作为炉头座4与面板3的 连接用,该结构主要是在面板3的相应位置还设有供卡簧12穿入的长方形安装孔14。当两 个卡簧分别沿长方形安装孔的长边方向进入时,转动整个炉头座4带动两个卡簧12转动, 此时加长片13就会连接在长方形安装孔14的宽边,炉头座4即无法取下;当回转炉头座至 初始位置,使卡簧12重新位于长方形安装孔14的长边,炉头座4即可取下,这种可卸式锁 定结构能方便炉头座安装并随时拆下清洗。所述的固定卡簧12的螺钉18还继续向上穿过炉头座4后,又与炉头盖6底面向 下延伸的连体柱17连接,使炉头盖6连接固定在炉头座4上,该结构能有效避免传统结构 的炉头盖与炉头座因无连接关系而容易遗失的现象发生。所述的进气管1上部设有一圈凸环2,作为进气管顶端与炉头座4的铆接定位用, 该铆接结构连接方便且具有更好的密封性。炉头座4顶面中部内凹并与炉头盖6之间形成燃气腔7,该燃气腔与中空结构的进 气管1相贯通,炉头座4上表面外圆周上设有圆周均布的多个喷火槽5,该喷火槽为多个圆 周均布的齿状结构,并与燃气腔7相通。当进气管1内的燃气被引入至燃气腔7后,即从喷 火槽5喷出,并被安装在炉头座上的点火装置9点燃,从而产生喷射火焰。所述的点火装置 为目前通用结构,主要由礙子8、弹簧10、扣环11等构成,在面板3上设有供点火装置穿过 的弧形孔16,该弧形孔同时也是整个炉头座4旋转角度的行程限位孔。本技术结构简单、外形流畅美观,炉头座4经卡簧12连接在面板3上不但安 装定位准确牢固、而且方便消费者快速拆装,以作清洗保养。权利要求一种新型炉头与面板的连接结构,包括面板(3)和炉头座(4),炉头座上方设有炉头盖(6)、下方连接进气管(1),所述的炉头座(4)与炉头盖(6)之间形成燃气腔(7),该燃气腔与进气管(1)相贯通,炉头座(4)外圆周上设有圆周均布的多个喷火槽(5),炉头座上还设有点燃该喷火槽的点火装置(9),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炉头座(4)底面设有连接的卡簧(12),相应在面板(3)上设有供卡簧装入的安装孔(14);所述的卡簧受炉头座(4)转动与面板(3)或扣接或脱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炉头与面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气管 (1)顶端与炉头座(4)铆接一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炉头与面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簧(12)由“V”型主体和主体两端向外延伸的加长片(13)组成;其中一个加长片定位连接在 炉头座(4)底面,另一个与面板(3)或扣接或脱离。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炉头与面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长片(13)与炉头座(4)底面的定位是相配装的定位孔(19)和定位扣(1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炉头与面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簧 (12)以2 3个圆周均布在炉头座(4)底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炉头与面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孔(14)呈长方形或长圆形。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炉头与面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炉头盖 (6)与炉头座(4)为可卸连接结构。8.根据权利要求1 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新型炉头与面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喷火槽(5)为圆周均布的齿状结构。专利摘要一种新型炉头与面板的连接结构,主要是指用于燃烧器上的炉头与面板的可卸连接结构,该新型炉头通常由炉头座、炉头盖、进气管和点火装置等构成,燃气从进气管进入至炉头座与炉头盖之间的燃气腔,该燃气腔与炉头座上圆周均布的喷火槽贯通,喷火槽处的燃气被炉头座上的点火装置点燃后,即可喷出火焰,本技术主要是在炉头座底面设有卡簧,相应在炉灶面板上设有供卡簧装入的安装孔,炉头座转动带动卡簧与面板或扣接或脱离,从而达到安装和拆卸的目的,同时又在进气管顶端与炉头座之间采用加工工艺简单、密封效果可靠的铆接方式,炉头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炉头与面板的连接结构,包括面板(3)和炉头座(4),炉头座上方设有炉头盖(6)、下方连接进气管(1),所述的炉头座(4)与炉头盖(6)之间形成燃气腔(7),该燃气腔与进气管(1)相贯通,炉头座(4)外圆周上设有圆周均布的多个喷火槽(5),炉头座上还设有点燃该喷火槽的点火装置(9),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炉头座(4)底面设有连接的卡簧(12),相应在面板(3)上设有供卡簧装入的安装孔(14);所述的卡簧受炉头座(4)转动与面板(3)或扣接或脱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宝基陈辉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金欧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7[中国|宁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