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随动充电机构及具有其的充电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68532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4 15:36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随动充电机构,包括用于与外部充电端对接的充电头以及用于安装充电头的底座,随动充电机构还包括:第一连接板,其设置于充电头;第二连接板,其设置于底座;以及,弹性件,其设置于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之间;其中,弹性件被配置为在充电头受到任意方向的施压外力时均能够沿施压外力的方向收缩形变。还公开了包括上述随动充电机构的充电桩。应用本申请能够在外部充电端与充电头存在对接面角度偏差的情况下,通过弹性件的自适应能力带动充电头自动适应充电端的角度,在角度设计偏差内实现较高精度的对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充电设备,具体涉及一种随动充电机构及具有其的充电桩


技术介绍

1、agv小车(自动导引运输车)在充电时需要将自身的充电端与充电桩上的充电头进行良好的对接才能实现充电,但是受限于场地环境、结构一致性及算法控制等因素,现实情况中agv小车在充电时上述的充电端与充电头会存在x、y、z三个方向上的位置偏差以及对接面的角度偏差,导致agv小车上的充电端与充电桩上的充电头不能精准地自动对接。相关技术中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般会在充电桩上为充电头设置x、y、z三个方向的弹性浮动组件,这样当充电端与充电头存在x、y、z三个方向上的位置偏差时,在agv小车需要充电而进行充电端与充电头的对接操作的过程中,可通过上述的弹性浮动组件使得充电头自动适应充电端的位置,从而在设计允许的位置偏差内可实现较为精准地自动对接。

2、相关技术中的弹性浮动组件一般包括导轨、滑动设置在导轨内的滑块以及受滑块挤压而收缩的弹簧,此类弹性浮动组件装配繁琐,并且只对充电端与充电头在x、y、z三个方向上的位置偏差有效,对于充电端与充电头存在对接面角度偏差的情况下无效。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随动充电机构,包括用于与外部充电端对接的充电头(1)以及用于安装所述充电头(1)的底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随动充电机构还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动充电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5)包括至少一个弹性柱,所述弹性柱的两端分别相连于第一连接板(3)及第二连接板(4)。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随动充电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柱的两端均设置有具有内螺纹的连接块(50),所述第一连接板(3)和第二连接板(4)均设置有与连接块(50)相适配的连接孔,所述弹性柱的两端均通过穿过所述连接孔的螺钉(51)旋紧至连接块(50)内而固定连接于第一连接板(3)及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随动充电机构,包括用于与外部充电端对接的充电头(1)以及用于安装所述充电头(1)的底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随动充电机构还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动充电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5)包括至少一个弹性柱,所述弹性柱的两端分别相连于第一连接板(3)及第二连接板(4)。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随动充电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柱的两端均设置有具有内螺纹的连接块(50),所述第一连接板(3)和第二连接板(4)均设置有与连接块(50)相适配的连接孔,所述弹性柱的两端均通过穿过所述连接孔的螺钉(51)旋紧至连接块(50)内而固定连接于第一连接板(3)及第二连接板(4)。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动充电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头(1)包括壳体(10)、充电线缆(11)和滚轮(12),所述壳体(10)的中部沿其长度方向形成有通道(101)且在其两侧外形成有凹槽(102),所述充电线缆(11)布置于通道(101)内,所述滚轮设置于所述凹槽(102)内且部分露出至壳体(10)外。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随动充电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远离底座(2)的一端设置有导向斜面(100)。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随动充电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随动充电机构还包括连接架(6)、第一浮动组件(7)和第二浮动组件(8),所述第一浮动组件(7)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板(4)与所述连接架(6)之间,所述第二浮动组件(8)设置于所述连接架(6)与所述底座(2)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随动充电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包括固定板(20)和相对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民政洪翼鸿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海康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