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交换装置、机箱及机箱散热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6616411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5-10-14 21:12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交换装置、机箱及机箱散热方法,热交换装置设置于机箱内部,包括热交换器、均流板和流量调节机构;热交换器外壳将机箱的内部空间划分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一腔体的容纳腔和机箱分流腔由第一均流板分隔。第一均流板上的多个第一均流孔,其开闭程度在流量调节机构的作用下进行调节,使得从第二腔体流出的有限的低温空气能够分配给功耗更高、更需要散热的发热模组,实现了第一均流板上局部流量的调节,避免了气流的无效流动和浪费,能够更好地适应发热模组工况频繁多变的场景,以提升机箱内气流的流通和散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散热,特别是涉及一种热交换装置、机箱及机箱散热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产品的功率密度不断提升、尺寸趋向小型化,且在严苛环境下的应用场景逐渐增多,热管理挑战不断提升。例如机箱内通常设置有内置功率模组、电阻等高发热器件,以及电容、电池等对温度非常敏感的热敏感器件,机箱工作时需要及时将其内部的热量散失,以保证高发热器件不超温,热敏感器件处于安全温度范围内。

2、同时,机箱内一般会布置多个发热器件或热敏感器件,它们可能会分布在机箱中的任何位置,且多个发热器件的功耗很难实时一致,还会随着时间各自变动。

3、相关技术中,通常在机箱内部设置热交换器以对密闭的机箱腔体内部进行降温,但经过热交换器降温后的气流只能沿固定的路径、以固定的流量流动,导致以下问题:一方面个别器件可能处于风道死区,因缺少气流的覆盖造成散热不良;另一方面有限的气流无法按需分配,不同器件之间散热压力不均,进而造成通风和散热效率的低下。如何提升机箱内气流的流通效率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于机箱(10)内部,包括热交换器(210)、均流板(220)和流量调节机构(2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调节机构(230)包括调节板(231)和驱动机构(232),所述调节板(231)设置于所述第一均流板(221),能够在所述驱动机构(232)的作用下,沿所述第一均流板(221)的板面移动,以调节所述第一均流板(221)上第一均流孔(223)的开闭程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板(231)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均流孔(2311);所述第二均流孔(2311)的形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于机箱(10)内部,包括热交换器(210)、均流板(220)和流量调节机构(2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调节机构(230)包括调节板(231)和驱动机构(232),所述调节板(231)设置于所述第一均流板(221),能够在所述驱动机构(232)的作用下,沿所述第一均流板(221)的板面移动,以调节所述第一均流板(221)上第一均流孔(223)的开闭程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板(231)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均流孔(2311);所述第二均流孔(2311)的形状及排布方式与所述第一均流孔(223)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均流板(221)包括第一子板(221a),所述第一子板(221a)与所述机箱(10)的第一壳面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多个导风板(241)包括多个第一导风板(241a)和第二导风板(241b);所述第二导风板(241b)的另一侧朝向所述第三方向上相邻列发热模组(300)之间的间隙,且所述第二导风板(241b)的导风路径长于所述第一导风板(241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孟臣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海康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