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车体的前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61506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汽车车体的前部结构,包括前侧梁(20)和仪表板加强件(24),前侧梁(20)位于车体的左、右侧部,沿纵向延伸,而仪表板加强件(24)位于左、右前柱(22)之间,沿横向延伸。立柱撑杆(40)与位于左、右侧部的前侧梁(20)及仪表板加强件(24)相连。(*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Front structure of automobile body

A vehicle body front structure, including a front beam (20) and the instrument panel reinforcement (24), the side beams (20) located in the left and the right parts extending in the longitudinal direction, and the instrument panel reinforcement (24) is located on the left and right anterior column (22), along the lateral extension. The column struts (40) are connected with the front side beams (20) of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and the instrument panel reinforcement (2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车体的前部结构,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客车车体的前部结构。如图6所示,给出了一种车体前部结构。该结构包括前侧梁10、缓冲横梁11、前柱12、仪表板加强件13以及立柱撑杆14,前侧梁10位于车体侧部,沿车的纵向延伸,缓冲横梁11沿车辆的横向延伸,用于将左、右前侧梁10相互连接起来,前柱12位于缓冲横梁11后方车辆侧部的位置,仪表板加强件13沿横向延伸,位于车辆的左部和右部的前柱12之间,立柱撑杆14用于将前侧梁10和前柱12连在一起。包括与前侧梁和前柱相连的立柱撑杆的这种车辆的前部结构,已公开在如日本专利公开公报No.HEI 10-45034中。当汽车撞车从而沿向车辆后部的方向对前侧梁10施加大载荷F时,用箭头示出的载荷F被传至与立柱撑杆14相连的前侧梁10部分上。这样,载荷F就通过立柱撑杆14传至前柱12。另一方面,载荷F沿前侧梁10向后传递。如果前侧梁10的变形量增大,载荷直接从轮胎15传至前柱12。因此,前柱12的变形过度增大。这样就引起一个问题,通过枢轴与前柱12相连的前门的开/关操作难以进行。由于仅靠前柱的变形不能充分地吸收碰撞的能量,因而位于仪表板加强件下方,将车辆的驾驶室与发动机舱隔开的隔板不得不被竖直对分开以便增大下部的厚度。因此,碰撞的能量就会被吸收,从而防止车体变形。由于缓冲横梁11将左、右前侧梁10互相连在一起,因而一部分向后的载荷F通过缓冲横梁11沿横向分散开。仪表板加强件13不能沿横向分散一部分向后的载荷F,因为在将负荷传至仪表板加强件13之前前柱12已经变形。根据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车体的前部结构,它利用位于左右前柱之间的仪表板加强件来支承转向柱、空调器及其它装置,以便在万一撞车时防止前柱变形。根据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车体的前部结构,它利用仪表板加强件和缓冲横梁来在万一撞车时防止前柱的变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车体的前部结构,它包括前侧梁、仪表板加强件和立柱撑杆,前侧梁位于车体的侧部,沿车辆的纵向延伸,仪表板加强件处于位于车辆的左部和右部的前柱之间,沿车的横向延伸,立柱撑杆与位于侧部的前侧梁及仪表板加强件相连。当车辆撞车从而向车辆的后部方向施加载荷时,载荷被传至与前柱相连的前侧梁部分从而使载荷通过立柱撑杆传至前柱。另一方面,载荷沿前侧梁传至车辆的后部。通过立柱撑杆传至前柱的载荷,使前柱沿向驾驶室外侧的方向变形。由于仪表板加强件与立柱撑杆相连,使前柱向加强室外侧变形的载荷反而以拉伸载荷的形式施加于仪表板加强件上。因此,由于仪表板加强件的作用而使载荷沿横向分散开。由于立柱撑杆直接与仪表板加强件相连,因而通过立柱撑杆施加于前柱上的载荷可由仪表板加强件来承载、分散。因此,前柱的变形可以防止,且碰撞的能量可以被吸收。因此,就不再需要将隔板竖直对分开并且不再需要增大隔板下部的厚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仪表板加强件通过立柱撑杆与前柱相连。即,立柱撑杆与前柱相连,而仪表板加强件与立柱撑杆相连。上述方面使得与前柱相连的立柱撑杆可用做仪表板加强件的支架。因此,可以防止因单独提供支架而造成的材料损耗和不必要的工作量。第一个方面可具有如下结构,其中前侧梁包括一个前面部分和一个弯曲部分,在侧视图中前面部分基本上平直地延伸,在侧视图中弯曲部分从前面部分向下弯曲,立柱撑杆在前面部分的后部与前侧梁相连。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在这种结构中,由侧视图中前面部分的轴线的延长线和立柱撑杆所限定的第一夹角,以及由侧视图中前面部分的轴线的延长线和弯曲部分所限定的第二夹角按下述方式确定当轴线上方的车体部分的强度高于轴线下方的车体部分的强度时,第一夹角小于第二夹角,当轴线上方的车体部分的强度低于轴线下方的车体部分的强度时,第一夹角大于第二夹角。由于汽车撞车而产生的载荷施加于与立柱撑杆相连的前侧梁部分上。然后通过立柱撑杆传至前柱。同时,载荷也通过前侧梁的弯曲部分向后传递。这时,根据车体上部的强度和车体下部的强度分布的载荷施加在立柱撑杆和前侧梁的弯曲部分上。上述方面使得载荷按车体的强度分布,即,载荷分布的情况如下与强度较低的车体部分相比,强度较高的车体部分上分布着较大部分的载荷,从而使整个车体基本上均匀一致地变形。因此,可以防止车体局部变形过大。上述方面可同时适用于车体前部的左侧结构和右侧结构。上述方面可包括位于左、右前侧梁之间、沿横向延伸的缓冲横梁。在车辆的两侧部分,立柱撑杆均与缓冲横梁相连。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车体的前部结构,它包括前侧梁、仪表板加强件和立柱撑杆,前侧梁位于车体的左、右两侧部,沿车辆的纵向延伸,仪表板加强件处于位于车体的左侧部和右侧部的前柱之间,沿车辆的横向延伸,立柱撑杆与位于侧部的所述前侧梁及所述仪表板加强件相连。如果汽车撞车而使向后的载荷施加于前侧梁上,载荷就会传至与缓冲横梁相连的前侧梁部分。一部分载荷传至缓冲横梁。剩余的一部分载荷传至与立柱撑杆相连的部分。另一方面,载荷通过立柱撑杆传至前柱和仪表板加强件。另一部分载荷沿前侧梁向后传递。这样,载荷得以被分散。上述方面具有的结构中,立柱撑杆直接与缓冲横梁及仪表板加强件相连。因此,从前侧梁传来的载荷可由缓冲横梁和仪表板加强件承载,从而使载荷分散。因此,前柱的变形可以进一步有效地防止。第二个方面可具有如下结构,其中前侧梁包括一个前面部分和一个弯曲部分,在侧视图中前面部分基本上平直地延伸,而在侧视图中弯曲部分从前面部分上向下弯曲,缓冲横梁与前面部分的后端相连而立柱撑杆在前面部分的后端与缓冲横梁相连。根据上述方面,载荷大致在前侧梁的平直前面部分的后端处被传至缓冲横梁、立柱撑杆和弯曲部分。这样,载荷可以可靠地分散开。第二个方面可具有如下的结构,在俯视图中,缓冲横梁、立柱撑杆和仪表板加强件构成一个梯形构架。附图说明图1是一个剖面图,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汽车车体前部结构的一个实施方案,它沿包括中心线在内延车体的纵向延伸的竖直面剖开;图2是一个俯视图,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汽车车体前部结构的这个实施方案;图3是一个透视图,示出了将仪表板加强件、缓冲横梁和立柱撑杆互相连在一起的部分;图4是一个透视图,示出了将仪表板加强件、立柱撑杆和前柱连在一起的部分,它对图1中所示圆圈4内的部分进行了放大;图5是一个剖面图,沿图4中V-V线剖开;图6是一个剖面图,它与图1相似,示出了一种汽车车体的前部结构。现在参照图1至图5对本专利技术的汽车车体前部结构的一个实施方案进行描述。参照图1和图2,其中图1为侧视图而图2为俯视图,本实施方案的汽车车体前部结构包括前侧梁20、前柱22和仪表板加强件24,其中前侧梁20位于车体的左侧部和右侧部,沿车辆的纵向延伸,前柱22位于车辆的左部和右部,而仪表板加强件24位于两前柱22之间,沿车辆的横向延伸。前保险杠加强板26与左、右前侧梁20的前端相连。缓冲横梁28与左、右前侧梁20的中间部分相连,沿横向延伸。每个前侧梁20包括一个前面部分21a、弯曲部分21b和后面部分21c,在侧视图中,前面部分21a大致平直地延伸,弯曲部分21b从前面部分21a上向下弯曲,而后面部分21c从弯曲部分21b上沿水平方向弯曲并向后延伸。缓冲横梁23与前侧梁20相连,随后将对比进行描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车体的前部结构,它包括前侧梁(20)、前柱(22)和仪表板加强件(24),其中前侧梁位于车体的侧部,沿车辆的纵向延伸,前柱位于车体的左侧部和右侧部,而仪表板加强件位于两前柱之间,沿车辆的横向延伸,其特征在于立柱撑杆与位于侧部的所述前侧梁及所述仪表板加强件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1999-4-26 118547/99;JP 1998-9-16 261941/981.一种汽车车体的前部结构,它包括前侧梁(20)、前柱(22)和仪表板加强件(24),其中前侧梁位于车体的侧部,沿车辆的纵向延伸,前柱位于车体的左侧部和右侧部,而仪表板加强件位于两前柱之间,沿车辆的横向延伸,其特征在于立柱撑杆与位于侧部的所述前侧梁及所述仪表板加强件相连。2.一种汽车车体的前部结构,它包括前侧梁(20)、前柱(22)和仪表板加强件,其中前侧梁(20)位于车体的左侧部和右侧部,沿车辆的纵向延伸,前柱(22)位于车体的左侧部和右侧部,而仪表板加强件位于两前柱之间,沿车辆的横向延伸,其特征在于立柱撑杆(40)与位于左、右侧部的所述前侧梁及所述仪表板加强件相连。3.如权利要求1或2的汽车车体的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仪表板加强件通过所述立柱撑杆与所述前柱相连。4.如权利要求1或2的汽车车体的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前侧梁包括一个前面部分(21a)和一个弯曲部分(21b),其中前面部分在侧视图中大致平直延伸,而弯曲部分在侧视图中从所述前面部分上向下倾斜,并且所述立柱撑杆通过所述前侧梁的所述前面部分的后部与该前侧梁相连。5.权利要求4的汽车车体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由侧视图中所述前侧梁的所述前面部分轴线的延长线与所述立柱撑杆所限定的第一夹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坂本直福岛启市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