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酰乙酸酯的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56912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乙酰乙酸酯的生产方法,采用双乙烯酮和醇为反应物进行酯化反应,酯化反应采用的是含亚乙基胺类化合物的催化剂,酯化反应后精馏出产品。本发明专利技术催化剂易得、反应条件温和易掌握,反应安全且产物纯度高、收率高,适于工业化大生产。(*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Method for producing acetylacetic ester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 for producing acetylacetic ester, using diketene and alcohol as reactants for esterification reaction, esterification reaction using the catalyst containing ethyleneamines, after esterification distillation products. The catalyst has the advantages of easy availability, mild reaction conditions, easy control, safe reaction, high product purity and high yield, and is suitable for industrial prod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羧酸酯,是一种乙酰乙酸酯。现有技术中利用双乙烯酮和醇反应生成乙酰乙酸酯,为了加快反应速度必须加入催化剂,比较经典的方法是用浓硫酸作催化剂,但用浓硫酸作催化剂对反应设备腐蚀较大,而且生成的乙酰乙酸酯在精馏提纯时易使产物发生氧化,在反应釜中物料易结焦,从而在产品中形成一种高沸点的物质,影响了产品的纯度,含量低。德国专利No.717652和美国专利No.2351366介绍了低级胺如三甲基胺或三乙基胺作催化剂,但是对于所用低级醇如甲醇、乙醇与双乙烯酮反应时,甲醇或乙醇与三甲基胺或三乙基胺一起回流,这样就降低了反应物中的液相的催化剂浓度,不利于安全操作,而且市场上所销售的三甲胺的商品水溶液含量只能达36%左右,因此在反应介质中又增加了水份,易造成双乙烯酮的水解,生成丙酮等副产物,对于高级醇与双乙烯酮反应时可以使用三乙胺,但是三乙胺的量必须增加,否则反应液中双乙烯酮积聚,也不利于安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催化剂易得、反应安全、产品含量高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采用双乙烯酮和醇为反应物进行酯化反应,其与现有技术的不同之处是酯化反应采用的是含亚乙基胺类化合物的催化剂,酯化反应后精馏出产品。上述,具体步骤依次包括①将醇与双乙烯酮在含亚乙基胺类化合物的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于0~140℃下进行酯化反应;②将经①反应的反应混合物放到精馏设备中,于70~200℃下精馏,即得乙酰乙酸酯产品。含亚乙基胺类化合物的催化剂是含亚乙基胺的化合物或吡啶和亚乙基胺的复合物、亚乙基胺化合物和醋酸钠的混合物、吡啶和亚乙基胺硫酸盐的混合物。含亚乙基胺的化合物是二乙烯三胺或三乙烯二胺、四乙烯二胺。醇与双乙烯酮的摩尔配比为1∶1.3。醇与双乙烯酮的摩尔配比为1∶1.05。催化剂的用量为反应物总重量的0.05%~3%。催化剂的用量为反应物总重量的0.1%~1.5%。精馏温度为90~180℃。精馏时,真空度为500~750mmHg,以650~740mmHg为佳。本专利技术催化剂易得、反应条件温和易掌握,反应安全且产物纯度高、收率高,适于工业化大生产。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于1000L反应釜中加入4.3~5.9Kmol的甲醇、0.001Kmol~0.01Kmol(例0.001Kmol、0.003Kmol、0.006Kmol、0.008Kmol、0.01Kmol)的催化剂,催化剂采用二乙烯三胺或二乙烯三胺和醋酸钠的混合物,搅拌,于常温为起始温度开始滴加双乙烯酮3.5Kmol,温度自然上升到60℃后继续滴加双乙烯酮2Kmol,温度慢慢上升到115℃,(滴加双乙烯酮的起始温度至最终温度区间可以是0℃~140℃,例20℃~130℃、30℃~110℃)滴完后继续保温0.1~5小时(可以是0.1、1、2、3、4、5小时),滤除残渣后放到精滤设备中于400~600mmHg(可以是400、500、600mmHg)下脱除甲醇等低沸点物质,将真空度升到700~760mmHg(可以是700、720、740、760mmHg),回流比为3~8(可以是3、4、5、6、7、8),温度70~200℃(可以是70、90、130、160、180、200℃)的条件下回收产品,得无色透明的乙酰乙酸甲酯,纯度99.3%,收率96.6%。实施例2催化剂采用四乙烯二胺或三乙烯二胺或三乙烯二胺和吡啶的混合物,催化剂用量是反应物总重量的0.05%~3%(可以是0.05%、0.1%、0.5%、1.0%、2.0%、3.0%、4.0%、5.0%)其余均同实施例1,产品纯度99.7%,收率98%。实施例3用乙醇代替实施例1中的甲醇,其余均同实施例1,得无色透明的乙酰乙酸甲酯,纯度99.2%,收率96.2%。实施例4用异丙醇代替实施例1中的甲醇,其余均同实施例1,得无色透明的乙酰乙酸甲酯,纯度99.0%,收率97%。实施例5用苄醇代替实施例1中的甲醇,其余均同实施例1,得乙酰乙酸苄酯,纯度96%,收率84%。实施例6用叔丁醇代替实施例1中的甲醇,其余均同实施例1,得乙酰乙酸叔丁酯,纯度98.2%,收率8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乙酰乙酸酯的生产方法,采用双乙烯酮和醇为反应物进行酯化反应,其特征在于:酯化反应采用的是含亚乙基胺类化合物的催化剂,酯化反应后精馏出产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乙酰乙酸酯的生产方法,采用双乙烯酮和醇为反应物进行酯化反应,其特征在于酯化反应采用的是含亚乙基胺类化合物的催化剂,醇化反应后精馏出产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乙酰乙酸酯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依次包括①将醇与双乙烯酮在含亚乙基胺类化合物的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于0~140℃下进行酯化反应;②将经①反应的反应混合物放到精馏设备中,于70~200℃下精馏,即得乙酰乙酸酯产品。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乙酰乙酸酯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含亚乙基胺类化合物的催化剂是含亚乙基胺的化合物或吡啶和亚乙基胺的复合物、亚乙基胺化合物和醋酸钠的混合物、吡啶和亚乙基胺硫酸盐的混合物。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乙酰乙酸酯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彩峰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醋酸化工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