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振动利用工程
,特别涉及一种空间三向自同步振动筛及其结构参数 的确定方法。
技术介绍
最早发现机械系统的振动同步现象或自同步现象的是Huygiiens(1629-1695)。他曾做过这 样的试验,当两台挂钟同时挂在可摆动的薄板上,并满足一定条件时,可以观察到两台挂钟 同步摆动,而将它们挂到墙上时,它们会失去同步。从1894到1922年,许多科学家,如Rayldgh, Vincent, Moler,Appletont, van der Pol,在非线性电路中发现了同步现象,并称这种现象为频 率俘获。20世纪60年代,前苏联的Blehman博士提出了双激振器振动机的同步理论。1980年, 日本学者Inoue和Araki等研究了双电机驱动的平面振动机的3倍频同步。1981年,我国学者闻 邦椿院士提出,在某些非线性系统中,不仅可以实现3倍频同步,而且可以实现各次谐波的倍 频同步,即2倍频、3倍频和n倍频同步。实际上,多个旋转体或多个更加通用的旋转机械结构, 通过确定的系统耦合动力学特性相联系,都可以实现某一特定的同步运动。因此,研究该类 系统中耦合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间三向自同步振动筛,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在支撑架上固定有弹簧的一端,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内部具有筛网的筛体上;在筛体上设置有两个分别用于驱动两个偏心转子的振动电机,两振动电机的回转中心关于筛体的质心对称,且两偏心转子的回转平面互相平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间三向自同步振动筛,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在支撑架上固定有弹簧的一端,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内部具有筛网的筛体上;在筛体上设置有两个分别用于驱动两个偏心转子的振动电机,两振动电机的回转中心关于筛体的质心对称,且两偏心转子的回转平面互相平行。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空间三向自同步振动筛,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偏心转子的回 转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5为0~45° 。3、 权利要求l所述的空间三向自同步振动筛结构参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步骤二确定异步电动机准稳态电磁转矩;步骤三确定双转子频率俘获条件和同步的稳定性条件;1) 、建立系统频率俘获方程;2) 、确定系统频率俘获条件;3) 、确定系统同步的稳定性条件。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间三向自同步振动筛结构参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 一中所述的系统的数学模型为 <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0</formula><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3</formula>式中,W—偏心块1质量,》12—偏心块2质量,/ —振动机体质量;W,—偏心块'/质量,f = 1,2; M—总的参振质量,AZ-ZM + Z^+W; 偏心半径;A, J2,入一振动机体分别关于U,Z 轴的转动惯量;轴1和轴2的转动惯量;K,^和^三个方向的弹簧刚 度;力,,力2,二3—W^和^三个方向的阻尼系数;r战一电机l, 2的稳态电磁转矩;、,、,X,y,Z三个方向的弹簧刚度;》/,, X,:HZ三个方向的阻力系数;/dl, /d2 —轴1和轴2上的摩擦系数;《一激振器1的旋转平面与oxy平面的夹角,《一激振器2的旋 转平面与oxy平面的夹角;仍一偏心转子l的相位,p2—偏心转子2的相位;^一电机l的 中心到z轴的距离,2—电机2的中心到z轴的距离,电机l的中心到x'轴的距离,/,2 —电机2的中心到x轴的距离,^一电机l的中心到y轴的距离,/z2—电机2的中心到y轴 的距离,/,一机体在x方向上的旋转半径,^一机体在y方向上的旋转半径,/,一机体在z 方向上的旋转半径;^一机体绕轴的转角,^ —电机1绕轴的转角,^一电机2'绕轴的转角。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间三向自同步振动筛结构参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的异步电动机准稳态电磁转矩的数学模型为&=P2《S2。g、2(Ws-p )2 ,「 =3pZ2m,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春雨,闻邦椿,张义民,韩清凯,任朝晖,宫照民,李鹤,李小鹏,孙伟,姚红良,马辉,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9[中国|沈阳]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