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管理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52480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03 22: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热管理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包括:具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一排气口的第一压缩机,车内冷凝器,车内冷凝器的第一端与第一排气口相连;第一换热器,第一换热器的第一端和车内冷凝器的第二端相连;第二换热器,第二换热器设有相互换热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具有第二进气口和第二排气口的第二压缩机,第一流道的第二端适于与第二进气口连通,第二排气口与第二流道的第一端相连,第二流道的第二端与第一进气口相连。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热管理系统可对冷媒进行双级压缩,进而便于提高压缩机的输气系数和单位容积制热量,便于降低功耗,避免车内的润滑油过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热管理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1、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离不开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利用冷媒物态变化对整车部件进行热管理,保障各部件在适宜的温度区间工作。

2、制冷系统的蒸发温度与低温热源温度有关,当车辆所处环境的温度过低时,冷媒从环境中吸收到的热量是有限的,在该情况下,如果还想着从环境中吸收热量,则对制冷温度的要求需要在常规运行工况下进一步降低,因此压缩机要在高压端压力(冷凝压力)对低压端压力(蒸发压力)的比值(即压缩比)很高的条件下工作,在该工况下运行的压缩机容易存在输气系数降低、单位容积制热量降低、功耗增大、润滑油过热等问题,而使得相关技术中的循环热泵系统无法满足车辆制热需求,只能浪费大量的电能用于维持整车温控,不利于续航。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热管理系统,该热管理系统设有第一压缩机和第二压缩机,以对冷媒进行双级压缩,进而便于提高压缩机的输气系数和单位容积制热量,便于降低功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管理系统(1),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系统(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32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进气口(111)和所述第二进气口(121)切换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管理系统(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液分离器(700)和第一电控阀组,所述气液分离器(700)设有第一进口(710)和出口端(720),所述第一进口(710)与所述第一流道(321)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管理系统(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控阀组包括第一通断阀(510)和第二通断阀(520),所述第一通断阀(510)分别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管理系统(1),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系统(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32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进气口(111)和所述第二进气口(121)切换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管理系统(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液分离器(700)和第一电控阀组,所述气液分离器(700)设有第一进口(710)和出口端(720),所述第一进口(710)与所述第一流道(321)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管理系统(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控阀组包括第一通断阀(510)和第二通断阀(520),所述第一通断阀(510)分别与所述出口端(720)和所述第一进气口(111)相连,所述第二通断阀(520)分别与所述出口端(720)和所述第二进气口(121)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系统(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车辆的电池包进行换热的第一换热板(800),所述第一排气口(112)与所述车内冷凝器(210)和所述第一换热板(800)的第一端可选择性地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管理系统(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大勇刘佳辉安彦东常康伟罗东东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