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球形的胶体光子晶体材料,尤其是将其作为单元材料用于阵列式显示器件的方法。
技术介绍
光子晶体是1987年由美国加州大学教授Yablonovitch和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 John首先明确提出的。它由两种以上具有不同介电常数的材料在纳(微)米尺度上有序排 列所形成。在这种材料中会出现类似于半导体电子禁带的光子带隙(photonicband gap或 stop-band),具有与光子带隙相同频率的光的传播会被光子晶体抑制。光子晶体可用于构建低阈值激光、直(锐)角波导等利用常规的设计方法很难实现的光学器件。此外,光子晶 体作为一种新型反射式显色材料,最近也受到了重视。基于光子晶体的反射式显示材料具有显色稳定不退色、颜色设计简单、可控性好、可用于制备软屏反射式显示器件等优点,在 光子(电子)纸、手机等移动终端上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近年来Nature Photonic, Angew.Chem. Int. Ed.等国际核心刊物相继对基于光子晶体的显示材料和器件的研究工作 进行了报道,成为色彩显示领域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到目前为止,微加工、全息成像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阵列式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这种显示器件是由相同大小的直径范围在10微米到1毫米之间的许多球形胶体光子晶体组成,每一个球形胶体光子晶体作为显示器件的一个像素点或像素单元;在球形胶体光子晶体的纳米粒子之间的孔隙中填充聚合物,将每个球形胶体光子晶体的背面接上电极,使该聚合物在不同的电压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利用该聚合物氧化还原时发生的体积变化,改变球形胶体光子晶体中纳米粒子彼此间的间距,使得每个球形胶体光子晶体的颜色得到精确的控制,从而实现显示图案。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阵列式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这种显示器件是由相同大小的直径范围在10微米到1毫米之间的许多球形胶体光子晶体组成,每一个球形胶体光子晶体作为显示器件的一个像素点或像素单元;在球形胶体光子晶体的纳米粒子之间的孔隙中填充聚合物,将每个球形胶体光子晶体的背面接上电极,使该聚合物在不同的电压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利用该聚合物氧化还原时发生的体积变化,改变球形胶体光子晶体中纳米粒子彼此间的间距,使得每个球形胶体光子晶体的颜色得到精确的控制,从而实现显示图案。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式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球形胶体光子晶体为粒径在100纳米至300纳米范围内的单分散纳米粒子自组装成的蛋白石结的球形构胶体光子晶体和以其为模板通过复制的方法得到的反蛋白石结构的球形胶体光子晶体。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式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在纳米粒子之间的孔隙中的聚合物是聚二茂铁基硅烷。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阵列式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单分散纳米粒子的材料为二氧化硅、聚苯乙烯...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