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算放大电路以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45549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运算放大电路包括差动放大部。差动放大部包括:形成第一差动对的第一差动晶体管和第二差动晶体管;以及向所述第一差动对提供电流的电流源晶体管。所述运算放大电路还包括:第一可变电阻元件,该第一可变电阻元件被连接于所述第一差动晶体管和所述第二差动晶体管的至少一方与所述电流源晶体管的漏极之间;所述第一可变电阻元件包括: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被串联连接的多个第一电阻元件;以及第一校正电压选择电路,通过变更被连接于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之间的、被串联连接的多个第一电阻元件的级数,从而变更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之间的电阻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运算放大电路以及显示装置,尤其涉及包括差动放大部的运算放大电路。
技术介绍
近些年,液晶面板以及有机EL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电致发光)面板 被利用于便携式设备、小型移动设备以及大型面板设备。并且,液晶面板以及有机EL(电致 发光)面板被利用于市场日趋扩大的电视等映像设备领域中的显示装置。在这种显示装置 中,为了更加接近自然画质,多阶度化(8bit — 10bit — 12bit)以及显示面板的高画质化 正在不断地推广。并且,对于显示装置所具备的显示驱动器LSI,则被要求降低输出端子之 间的输出电压的不均一性(偏差)。 例如,在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在以往的技术中降低这种输出电压的 不均一性的方法。 以下对专利文献1所述的输出电路300进行说明。 图18示出了专利文献1所述的输出电路300的构成。 在图18所示的输出电路300中,在差动级的差动晶体管的源极和差动级的电流源 晶体管的漏极上被并联连接有多组电阻和开关。 在图18所示的输出电路300中,被形成有包括差动晶体管302和304的运算放大 器,在差动晶体管302和分支点306之间被连接有电阻RA1 ,在差动晶体管304和分支点306 之间被连接有电阻RB1。 并且,在差动晶体管302和分支点306之间,多组电阻RA2、RA3、RA4、…分别与多 个开关310相连接,同样,在差动晶体管304和分支点306之间,多组电阻RB2、RB3、RB4、… 分别与多个开关310相连接。 以下,对具有以上这种构成的输出电路300的工作进行说明。 首先,将分别被连接于电阻RA2、RA3、RA4、…的开关310全部设为接通状态,将分 别被连接于电阻RB2、 RB3、 RB4、…的开关310全部设为断开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进行输出 电路300的输出。由于电阻RA2、RA3、RA4、…被并联连接,因此,在只有相同的电流流入到 差动晶体管302和304时,差动晶体管304的源极和分支点306之间的电压比差动晶体管 302的源极和分支点306之间的电压大。因此,在将差动晶体管302和304的栅极电压都设 为相同的无偏置的状态之时,输出电路300的输出电压在比向输入320输入的电压高的状 态下是稳定的。 如以上的说明,输出电路300对分别连接于并联连接的电阻RA2、 RA3、 RA4、…的 开关310进行控制。S卩,通过变更并联连接的电阻的数量来改变合成电阻值。因此,输出电 路300变更了输出电压。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1649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6-35414号公报 在此,由于在以往的显示驱动装置中阶度数量比较少,因此,即使在具有数十mV 的输出电压偏差的运算放大电路(输出电路300)中,也不会对显示画质产生过大的影响。 然而,由于近些年的面板开发技术的提高以及多阶度化,因此即使是数十mV的输 出电压偏差,也会成为使显示画质降低的原因。因此,在针对液晶面板以及有机EL(电致发 光)面板的运算放大电路中被要求进一步降低输出电压的偏差。 在此,输出电压偏差是指,在制造工序中随机发生的不均一。因此,若想通过改善 制造工序来将输出电压的偏差抑制到数mV左右,则需要花费过大的成本和时间,在现实中 是比较困难的。 另外,如专利文献1所述,在通过增加电路来降低输出电压偏差的情况下,显示驱 动装置的电路面积也会增加。在此,尤其是针对液晶面板以及有机EL(电致发光)面板的 显示驱动装置,则更被要求小面积化。也就是说,最好是尽量少增加电路的面积。
技术实现思路
于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够抑制电路面积的增加,又能够降低输出 电压的不均一性(偏差)的运算放大电路以及显示装置。 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运算放大电路包括差动放大部,所述差动 放大部包括形成第一差动对的第一差动晶体管和第二差动晶体管;以及向所述第一差动 对提供电流的电流源晶体管;所述运算放大电路还包括第一可变电阻元件,该第一可变 电阻元件被连接于所述第一差动晶体管和所述第二差动晶体管的至少一方的源极与所述 电流源晶体管的漏极之间;所述第一可变电阻元件包括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被串联连 接的多个第一电阻元件;以及第一校正电压选择电路,通过变更被连接于所述第一端子和 所述第二端子之间的、所述被串联连接的多个第一电阻元件的级数,从而变更所述第一端 子和所述第二端子之间的电阻值。 根据这种构成,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运算放大电路通过将第一可变电阻元件的电阻值 设定成输出电压偏差减小,从而能够降低运算放大电路的输出电压偏差。 并且,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运算放大电路具有第一可变电阻元件,该第一可变电阻元 件包括被串联连接的多个第一电阻元件。据此,与具有包括被并联连接的多个电阻元件的 可变电阻元件的运算放大电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运算放大电路能够实现小面积化。而 且,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运算放大电路能够容易地使输出电压偏差的调整间隔成为等间隔。 这样,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运算放大电路能够在抑制电路面积增加的情况下降低输出 电压偏差。 并且,也可以是,所述第一可变电阻元件被连接于所述第一差动晶体管的源极与 所述电流源晶体管的漏极之间;所述运算放大电路还包括第二可变电阻元件,该第二可 变电阻元件被连接于所述第二差动晶体管的源极与所述电流源晶体管的漏极之间;所述第 二可变电阻元件包括第三端子和第四端子;被串联连接的多个第二电阻元件;以及第二 校正电压选择电路,通过变更被连接于所述第三端子和所述第四端子之间的、所述被串联 连接的多个第二电阻元件的级数,从而变更所述第三端子和所述第四端子之间的电阻值。 根据这种构成,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运算放大电路能够降低正的以及负的输出电压偏 差。6 并且,也可以是,所述运算放大电路还具有校正极性切换电路,对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进行切换,所述第一模式是指,在将所述第一可变电阻元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差动晶体管的源极与所述电流源晶体管的漏极之间的状态下,不使该第一可变电阻元件连接于所述第二差动晶体管的源极与所述电流源晶体管的漏极之间,所述第二模式是指,在将所述第一可变电阻元件连接于所述第二差动晶体管的源极与所述电流源晶体管的漏极之间的状态下,不使该第一可变电阻元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差动晶体管的源极与所述电流源晶体管的漏极之间。 根据此构成,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运算放大电路能够降低正的以及负的输出电压偏差。而且,与具有两个可变电阻元件的运算放大电路的情况相比,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运算放大电路能够使电路面积减小。 并且,也可以是,所述运算放大电路还包括可变电流源,将多个电流值中的某个电流值的电流有选择地提供给所述第一差动晶体管以及所述第二差动晶体管的至少一方的源极。 根据此构成,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运算放大电路在能够扩大输出电压偏差的调整范围的情况下,还能够使输出电压偏差的调整间隔变得细小。 并且,也可以是,所述运算放大电路还包括电压可变电路,将多个电压值中的某个电压值的电压有选择地输出到所述电流源晶体管的栅极。 根据此构成,本专利技术所涉及得运算放大电路在能够扩大输出电压偏差的调整范围的情况下,还能够使输出电压偏差的调整间隔变得细小。 并且,也可以是,所述第一校正电压选择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运算放大电路,包括差动放大部,所述差动放大部包括:形成第一差动对的第一差动晶体管和第二差动晶体管;以及向所述第一差动对提供电流的电流源晶体管;所述运算放大电路还包括:第一可变电阻元件,该第一可变电阻元件被连接于所述第一差动晶体管和所述第二差动晶体管的至少一方的源极与所述电流源晶体管的漏极之间;所述第一可变电阻元件包括: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被串联连接的多个第一电阻元件;以及第一校正电压选择电路,通过变更被连接于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之间的、所述被串联连接的多个第一电阻元件的级数,从而变更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之间的电阻值。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8-10-6 259249/2008;JP 2009-6-19 146836/2009一种运算放大电路,包括差动放大部,所述差动放大部包括形成第一差动对的第一差动晶体管和第二差动晶体管;以及向所述第一差动对提供电流的电流源晶体管;所述运算放大电路还包括第一可变电阻元件,该第一可变电阻元件被连接于所述第一差动晶体管和所述第二差动晶体管的至少一方的源极与所述电流源晶体管的漏极之间;所述第一可变电阻元件包括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被串联连接的多个第一电阻元件;以及第一校正电压选择电路,通过变更被连接于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之间的、所述被串联连接的多个第一电阻元件的级数,从而变更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之间的电阻值。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运算放大电路,所述第一可变电阻元件被连接于所述第一差动晶体管的源极与所述电流源晶体管的 漏极之间;所述运算放大电路还包括第二可变电阻元件,该第二可变电阻元件被连接于所述第二差动晶体管的源极与所述 电流源晶体管的漏极之间;所述第二可变电阻元件包括 第三端子和第四端子; 被串联连接的多个第二电阻元件;以及第二校正电压选择电路,通过变更被连接于所述第三端子和所述第四端子之间的、所 述被串联连接的多个第二电阻元件的级数,从而变更所述第三端子和所述第四端子之间的 电阻值。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运算放大电路,所述运算放大电路还具有校正极性切换电路,对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进行切换,所述 第一模式是指,在将所述第一可变电阻元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差动晶体管的源极与所述电流 源晶体管的漏极之间的状态下,不使该第一可变电阻元件连接于所述第二差动晶体管的源 极与所述电流源晶体管的漏极之间,所述第二模式是指,在将所述第一可变电阻元件连接 于所述第二差动晶体管的源极与所述电流源晶体管的漏极之间的状态下,不使该第一可变 电阻元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差动晶体管的源极与所述电流源晶体管的漏极之间。4.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运算放大电路, 所述运算放大电路还包括可变电流源,将多个电流值中的某个电流值的电流有选择地提供给所述第一差动晶体 管以及所述第二差动晶体管的至少一方的源极。5.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运算放大电路, 所述运算放大电路还包括电压可变电路,将多个电压值中的某个电压值的电压有选择地输出到所述电流源晶体管的栅极。6.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运算放大电路,所述第一校正电压选择电路包括多个第一开关,该多个第一开关被设置成与所述多个 第一电阻元件的每一个相对应,使对应的所述第一电阻元件的两端短路或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川宗彦西和义小岛宽小岛友和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