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高效合成蟾毒基内酯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高效合成蟾毒基内酯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41844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1 20: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合成蟾毒基内酯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方法,从廉价易得的雄烯二酮4‑AD出发,经过生物酶氧化得到14‑α‑羟基‑雄甾烷‑17‑酮化合物,随后在没有任何保护基的情况下,利用化学转化完成E环吡喃酮的上载,得到关键中间体,再由此出发实现蟾毒基内酯类化合物的合成。利用此方法合成脂蟾毒配基仅需八步操作,路线简短,操作简单,反应量级大,可用于大规模制备该类天然产物,具有工业化生产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药物合成,涉及制备名贵中药材蟾酥中的活性成分包括但不限于脂蟾毒配基(resibufogenin)等蟾毒基内酯类化合物的方法。


技术介绍

1、蟾酥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属国家二级保护野生药材物种。传统医学认为其具有解毒止痛、开窍醒神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蟾酥具有增强心肌收缩力、抗心肌缺血、升压、降压、抗肿瘤、抑菌抗炎、麻醉止痛,致幻等多种药理作用。然而,由于蟾酥制作工艺复杂,其生产过程中伴有大量的残次品,生物利用较低,不同产地的蟾酥其活性成分含量亦差别较大,难以符合固定的标准。此外,日益稀缺的野生动物资源和较低的天然丰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蟾酥的药理研究和临床应用。

2、活性研究表明,蟾蜍内脂类化合物与蟾酥的生物活性表现基本一致,《中国药典》2020版一部要求蟾酥制品的液相色谱需要含有蟾毒灵(bufalin),华蟾酥毒基(cinobufagin),脂蟾毒配基(resibufogenin),日蟾毒它灵(gamabufalin)和蟾毒它灵(bufotaline)五个蟾毒基内酯类化合物的特征峰,并规定蟾毒灵(bufalin),华蟾酥毒基(cinobufagin),脂蟾毒配基(resibufogenin)这三个蟾蜍内酯类化合物的总含量不得少于7%。因此,要解决上述的问题,蟾酥中具有较强生理活性的化学组分进行人工合成就显得尤为重要。

3、由于蟾酥独特多样的生理活性,其活性成分的人工合成一直是有机合成领域研究的重点(nat.prod.rep.2017,34,361–410;eur.j.med.chem.2020,189,112038)。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有机合成化学家f.sondheimer,petti,tsai和wiesner等人从洋地黄毒苷配基,14-dehydrobufalin等强心苷高级天然产物出发实现到蟾酥中的蟾蜍内酯类天然产物,如蟾毒灵,酯蟾毒配基等蟾毒基内酯类化合物的转化;yoshii,wiesner,welzel和stache等课题组从简单甾体化合物出发实现了复杂蟾蜍内酯类化合物的全合成;wiesner,engel,wicha和watt等人实现了蟾毒基内酯类化合物衍生物如异位连接的吡喃酮,14-去羟基等化合物的合成。在专利技术人开展蟾酥合成研究的同时,inoue等人从简单甾体化合物雄烯二酮出发,利用c16-17位双键环氧化再开环的方式成功实现蟾毒灵等五个复杂蟾毒基内酯类天然产物的全合成(organic letters,2020,22,8652–8657);南京大学俞寿云、戈慧明、谭仁祥等人结合自身发展的雄烯二酮c14-位羟基化反应的特点,在优化了inoue合成路线部分反应的基础上,实现了五个相同蟾毒基内酯类天然产物的形式合成(acs catal.,2022,12,9839–9845)。

4、通过调研上述合成工作不难发现,半合成工作的起始底物基本都是同样珍贵的天然产物,并不具有规模化生产的意义。而从简单甾体出发的全合成路线,除少数外,大部分甾体本身也并不廉价,而且需要耗费大量步骤进行氧化态的调整,总收率较低,且部分反应条件不利于工业放大,无法满足蟾毒基内酯类化合物生理活性研究的物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合成蟾毒基内酯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方法

2、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式i所示的蟾毒基内酯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

4、由雄烯二酮4-ad经过生物酶氧化得到式iii化合物;

5、式iii化合物通过化学半合成完成六元二烯内酯环的上载和转化得到蟾毒基内酯类关键中间体ii;

6、关键中间体ii经过氧化态修饰获得式i所示的蟾毒基内酯类化合物,

7、式中,r1、r2和r4各自独立地为-h或-oh;

8、r3为-ch3或-cho;

9、r5和r6各自独立地为-h、-oh或酮基;

10、r7为-h、-oh或氧乙酰基。

11、在另一优选例中,r1、r2、r4、r5、r6、r7都为h,r3为甲基。

12、在另一优选例中,r1、r2、r4、r5、r6、r7都为h,r3为甲基时,式iii所示的化合物具有式5所示的结构,所述制备方法包括:步骤3或步骤2~3或步骤1~2~3,

13、

14、其中::

15、步骤1:化合物2经甾体c14-α羟化酶生物催化氧化得到化合物3;

16、步骤2:在氢化催化剂作用下,化合物3在有机溶剂中经催化加氢得到化合物4;所述的氢化催化剂为二氧化铂、钯碳、氢氧化钯、兰尼镍或铑/三氧化铝;所述的有机溶剂为吡啶、4-甲基吡啶、四氢呋喃、甲醇或乙醇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溶剂;

17、步骤3:化合物4在有机溶剂中通过还原剂还原得到化合物5;所述还原剂为三仲丁基硼氢化锂、三仲丁基硼氢化钾或二异丁基氢化铝;所述有机溶剂为四氢呋喃,乙醚,1,4-二氧六环,乙二醇二甲醚、苯或甲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溶剂。

18、在另一优选例中,步骤1中采用甾体c14-α羟化酶进行生物催化,所述生物催化方法包括但不限于纯酶催化、粗酶液催化和整细胞转化。

19、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c14-α羟化酶为复合酶,包括以下两种酶:(a)来源于cochliobolus lunatus的细胞色素p450酶,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和(b)来源于cochliobolus lunatus的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cpr,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

20、在另一优选例中,步骤2中的氢化催化剂为氢氧化钯、质量分数5%的钯碳或10%的钯碳,所述有机溶剂为吡啶或4-甲基吡啶。

21、在另一优选例中,步骤3中的还原剂为三仲丁基硼氢化钾或二异丁基氢化铝,反应温度为-78~0℃,有机溶剂为四氢呋喃或甲苯。

22、在另一优选例中,r1、r2、r4、r5、r6、r7都为h,r3为甲基,式iii所示的化合物具有式5所示的结构,式ii所示的化合物具有式10所示的结构,所述制备方法包括:步骤7或步骤6~7或步骤5~6~7或步骤4~5~6~7,

23、

24、其中:

25、步骤4:化合物5的有机溶液中加入水合肼和碱反应,粗品中再加入单质碘和碱反应得到化合物6;所述的有机溶剂为四氢呋喃、乙醇或甲醇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所述的碱为二异丙基乙基胺、三乙胺或4-二甲基氨基吡啶;

26、步骤5:化合物6和化合物7中加入过渡金属催化剂和碱反应得到化合物8;所述的过渡金属催化剂为[1,1'-双(二苯基膦基)二茂铁]二氯化钯、四(三苯基膦)钯、醋酸钯或二氯双(三苯基膦)钯;所述碱为碳酸钾、磷酸钾、磷酸氢钾、叔丁醇钾或氢氧化钾等;反应溶剂为四氢呋喃、甲醇、水、n,n-二甲基甲酰胺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溶剂;

27、步骤6:化合物8的有机溶液中加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式I所示的蟾毒基内酯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R1、R2、R4、R5、R6、R7都为H,R3为甲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R1、R2、R4、R5、R6、R7都为H,R3为甲基时,式III所示的化合物具有式5所示的结构,所述制备方法包括:步骤3或步骤2~3或步骤1~2~3,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R1、R2、R4、R5、R6、R7都为H,R3为甲基,式III所示的化合物具有式5所示的结构,式II所示的化合物具有式10所示的结构,所述制备方法包括:步骤7或步骤6~7或步骤5~6~7或步骤4~5~6~7,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R1、R2、R4、R5、R6、R7都为H,R3为甲基,式I所示的化合物具有式1所示的结构,式II所示的化合物具有式10所示的结构,所述制备方法包括:步骤8,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甾体C14-α羟化酶进行生物催化,所述生物催化方法包括但不限于纯酶催化、粗酶液催化和整细胞转化;优选的,所述的C14-α羟化酶为复合酶,包括以下两种酶:(a)来源于Cochlioboluslunatus的细胞色素P450酶,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和(b)来源于Cochlioboluslunatus的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CPR,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具有以下一个或多个特征: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具有以下一个或多个特征: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具有以下一个或多个特征:

10.一种蟾毒基内酯类化合物中间体,具有下式: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式i所示的蟾毒基内酯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r1、r2、r4、r5、r6、r7都为h,r3为甲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r1、r2、r4、r5、r6、r7都为h,r3为甲基时,式iii所示的化合物具有式5所示的结构,所述制备方法包括:步骤3或步骤2~3或步骤1~2~3,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r1、r2、r4、r5、r6、r7都为h,r3为甲基,式iii所示的化合物具有式5所示的结构,式ii所示的化合物具有式10所示的结构,所述制备方法包括:步骤7或步骤6~7或步骤5~6~7或步骤4~5~6~7,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r1、r2、r4、r5、r6、r7都为h,r3为甲基,式i所示的化合物具有式1所示的结构,式ii所示的化合物具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国强叶文博赵群飞张建革贺庆利王超俞少鹏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中医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