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基于双叉臂式悬架的具有360度转向能力的角模块以及车辆制造技术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湖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双叉臂式悬架的具有360度转向能力的角模块以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81976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车辆工程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双叉臂悬架的具360度转向能力的角模块以及车辆,此结构沿过主销轴线且垂直于车轮平面的平面对称,其中包含转向系统、悬架系统、制动系统、驱动系统。转向系统包括转向驱动装置、转向臂,悬架系统包括上下横臂、弹簧、阻尼、悬架连杆、法兰盘,制动系统采用电子机械制动(EMB)总成,其驱动系统设置为轮毂电机(或轮边电机)。转向系统中,驱动装置位于角模块整体的上方并与车身连接,主要由驱动电机与减速机构组成,转向臂与悬架系统连接。悬架系统中的弹簧与阻尼作为一个整体与转向臂与悬架连杆连接,悬架连杆与上下叉臂通过法兰盘与轮毂电机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角模块在工作中可实现360°大角度的转向,同时具有更小的横向空间占用,基于双叉臂悬架系统的布置方式,有效降低了车轮产生侧向位移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尤其涉及一种双叉臂式悬架的具有360度转向能力的角模块以及车辆。


技术介绍

1、角模块结构是指集成了驱动功能、悬架功能、转向功能、制动功能的一体化模块总成,这一模块设置在车辆四个对角车轮对应位置,称为角模块。角模块总成有利于车辆线控化,智能化,将原先的机械传动结构变为电控。使得车辆四轮转向、定向平移功能的可获得性大大提升,且车辆上的角模块为分布式驱动,多轮独立驱动互为冗余,安全性高。在现有的角模块设计中,存在悬架布置不合理、转向角度较小、侧向位移、占用空间大等技术问题,因此提出本专利技术中的结构来调和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角模块转向结构,将转向驱动装置设置于角模块上方并于车体连接,通过转向臂、悬架等部件的连接使得车轮在合理工作条件下可实现360°转向。使得车辆获得四轮独立转向的功能以及定向平移的能力。

2、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垂直布置的角模块转向结构,在减少横向占用空间的同时尽可能保留足够的空间用于悬架横臂以及弹簧阻尼的布置。

3、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叉臂式悬架与转向臂、悬架连杆结合的角模块结构,悬架连杆垂直布置与悬架横臂、弹簧阻尼、转向臂、法兰盘连接,在传递转向力的同时也可避免车轮产生侧向位移。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提供一种双叉臂式悬架角模块结构,包括:

6、车轮。

7、转向系统,由转向驱动装置与转向臂组成,其中转向驱动装置设置于角模块的上方,主要由驱动电机与减速机构组成。转向臂与转向驱动装置以及悬架连杆、悬架叉臂相连接,悬架连杆的另一侧通过法兰盘与轮毂链接。通过转向驱动装置—转向臂—悬架叉臂与悬架连杆—法兰盘—轮毂的转向力传递线路,使得转向系统能够驱动相应车轮以驱动装置输出轴轴线为中心线转动。

8、悬架系统,包括上下叉臂、减震器、悬架连杆以及法兰盘,上叉臂一端与转向臂约中间高度位置部分两侧连接,另一端与法兰盘以及悬架连杆第一连接部连接,下叉臂一端与转向臂下端两侧连接,另一端与法兰盘连接,下叉臂中间位置两侧与悬架连杆第三连接部连接,弹簧阻尼上端与转向臂连接,下端与转向臂下端以及悬架连杆第三连接部连接。

9、制动系统,采用电子机械制动(emb)总成。

10、驱动系统,以轮毂电机(或轮边电机)为主要驱动部件,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车轮传动连接,包括线束预留位。

11、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转向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与减速机构,所述减速机构外壳上方与车体连接,外壳下方与转向臂连接。

12、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减速机构输出端与转向臂水平段一端连接向下输出转矩至转向臂。

13、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转向臂为“γ”形,水平段远离竖直段一端与所述转向驱动装置输出轴以及减速器外壳连接,竖直段中间高度位置留有通孔,与上叉臂开口端连接,竖直段底端两侧与下叉臂连接,底端中间与弹簧阻尼下端以及悬架连杆连接。

14、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悬架连杆第一连接部与所述悬架系统上叉臂一端连接,第二连接部与所述转向臂下端以及所述弹簧阻尼下端连接,第三连接部与所述法兰盘以及所述悬架系统下叉臂一端连接。

15、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悬架系统包括上下双叉臂、弹簧阻尼、悬架连杆以及法兰盘。所述上下双叉臂远离转向臂端分别与所述法兰盘上下端连接。

16、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法兰盘一侧与所述悬架系统中的部件连接,另一侧与轮毂电机以及车轮部分连接。

17、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为轮毂电机(或轮边电机)。

18、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制动系统采用电子机械制动(emb)总成。

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20、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大角度转向范围的双叉臂式悬架角模块以及车辆,其中包括转向系统、双叉臂式悬架系统、制动系统、驱动系统,转向驱动装置输出力矩转动转向臂,再经由上下叉臂、悬架连杆、法兰盘,带动车轮以减速机构输出轴轴线为中心线转动,在合理的工作环境中可使车轮获得独立实现360°旋转的能力,从而使得车辆四轮转向、定向行驶、原地转向等功能,同时也更加符合智能网联车辆的发展。车轮部分与轮毂电机以及法兰盘连接,在车辆在坑洼路段行驶时,车轮带动法兰盘、悬架连杆以及其他悬架系统部件上下跳动,保证了车轮在竖直方向的自由度,同时,由于悬架连杆与上下叉臂以及法兰盘的连接,车轮在水平方向的移动被限制,即使得车轮不会产生侧向位移。保证车轮在上下跳动过程中始终保持接地点不变,转向阻力矩不变,保证其行驶过程中的操纵稳定性。同时,角模块转向结构整体呈纵向布置,在横向空间上为悬架系统的合理设计布置留有足够的空间,也减少了角模块总成在横向上的空间占用,减小了角模块总成对车体的侵入,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车辆其他部分的设计难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角模块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模块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架系统(3)中的上叉臂(31)与下叉臂(32)开口端与所述转向臂竖直段(222)中间与下端连接,所述上叉臂(31)与所述下叉臂(32)远离所述转向臂(22)端与所述悬架连杆(34)以及所述法兰盘(35)连接,所述减震器(33)包括弹簧(331)与阻尼(33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模块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架连杆(34)包括第一连接部(341)、第二连接部(342)、第三连接部(343)、第四连接部(344),所述第一连接部(341)与所述上叉臂(31)远离所述转向臂竖直段(222)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342)与所述减震器(33)下端以及所述转向臂竖直段(222)下端连接,所述第三连接部(343)与所述下叉臂(32)连接,所述第四连接部(344)与所述法兰盘(35)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角模块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33)上端与所述转向臂水平段(221)靠近所述转向臂竖直段(222)一端远离车体面连接,下端与所述转向臂竖直段(222)远离所述转向臂水平段(221)一端以及所述悬架连杆(34)一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模块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系统(4)包括制动盘(41);制动卡钳(4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角模块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法兰盘(35)安装于所述制动盘(41)与所述驱动系统(5)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模块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系统(5)设置为轮毂电机(或轮边电机),同时包括线束预留位(52)。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角模块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驱动装置(21)上端与车身连接,所述转向驱动装置减速机构(212)输出轴与所述转向臂(22)水平段一端连接,所述转向驱动装置减速机构(212)带动所述转向臂(22)以所述转向驱动装置减速机构(212)输出轴为中心线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角模块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系统(2)的工作转向角范围为0°-360°。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轮(1)以及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角模块总成结构,所述角模块总成结构与所述车轮(1)传动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角模块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模块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架系统(3)中的上叉臂(31)与下叉臂(32)开口端与所述转向臂竖直段(222)中间与下端连接,所述上叉臂(31)与所述下叉臂(32)远离所述转向臂(22)端与所述悬架连杆(34)以及所述法兰盘(35)连接,所述减震器(33)包括弹簧(331)与阻尼(33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模块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架连杆(34)包括第一连接部(341)、第二连接部(342)、第三连接部(343)、第四连接部(344),所述第一连接部(341)与所述上叉臂(31)远离所述转向臂竖直段(222)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342)与所述减震器(33)下端以及所述转向臂竖直段(222)下端连接,所述第三连接部(343)与所述下叉臂(32)连接,所述第四连接部(344)与所述法兰盘(35)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角模块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33)上端与所述转向臂水平段(221)靠近所述转向臂竖直段(222)一端远离车体面连接,下端与所述转向臂竖直段(222)远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中浩朱晨侃李文祥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