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长度可调节的摩托车后减震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68717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15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长度可调节的摩托车后减震器,包括外壳、悬挂器和弹簧一,所述外壳的上表面贯穿滑动连接有主轴,且主轴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悬挂器,所述主轴的下端与连接台一的上表面固定连接。该长度可调节的摩托车后减震器设置有做功机构,该机构在开始运作后可以在摩托车颠簸时,将颠簸的力通过风扇的转动将一部分力抵消,更好的提高了该摩托车后减震器的减震能力,该摩托车后减震器设置有调节机构,可以满足不同车型的需求,而且在调节时操作简单,适用于实际的应用,内部设置有气囊,可以避免在摩托车后座载重时压迫弹簧,不会使减震效果减弱影响后座人员的乘坐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摩托车减震,具体为一种长度可调节的摩托车后减震器


技术介绍

1、后减震器的作用后减震器是用来支持车架的重量,缓和道路不平对摩托车的振动和冲击,并迅速衰减振动,提高乘骑的舒适性,减低车体各部分的动应力,延长车辆使用寿命,没有它即使路面有小小的颠簸,产生的冲击对使用者都是很大的,不仅驾驶感觉不适,还会造成操作失误,危及人身安全。

2、目前,摩托车后减震器都是长度不可调式的,即后减震器的安装长度是相对固定的,这就使得在安装减震器时容易出现长度不符的情况,当更换摩托车型号时就会浪费一批原先规格的减震器,所以就需要一种可以适用于不同长度需求的摩托车后减震器,就比如申请号为“cn202020937092.7”的一种可调式摩托车后减震器,该减震器包括减震弹簧和避震器,减震弹簧和避震器的外部还设有防护套筒,虽然防护套筒对于内部减震结构起到了保护作用,但是通过转动防护套筒的方式带动螺母座在螺纹段上移动挤压或放松内部的减震弹簧会使得弹簧的减震效果减弱,影响弹簧的减震效果,并且该减震器的长度无法调节,其不能适用于不同型号的摩托车,不便于实际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长度可调节的摩托车后减震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减震器的长度无法调节,其不能适用于不同型号的摩托车,不便于实际应用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长度可调节的摩托车后减震器,包括外壳、悬挂器和弹簧一,所述外壳的上表面贯穿滑动连接有主轴,且主轴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悬挂器,所述主轴的下端与连接台一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3、所述连接台一的外侧安装有消耗震动动能的做功机构,且做功机构通过动能转动为风能来对外壳的内部散热;

4、所述连接台一的下表面中心安装有阻尼器,且连接台一的下表面安装有弹簧一,所述弹簧一将阻尼器包裹于内部,且弹簧一的下端与连接台二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5、所述连接台二的侧面安装有调节机构,且调节机构位于外壳的内部,并且调节机构通过嵌合方式调整上下2个悬挂器的间距;

6、所述连接台二的下表面安装有弹簧三,且弹簧三的下端固定连接于延长筒的内壁,所述弹簧三的上端与连接台二滑动连接,所述连接台二的下表面中心固定连接有伸缩柱,且伸缩柱的下端与延长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延长筒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悬挂器。

7、优选的,所述做功机构包括齿块、齿轮、风扇和连接臂,所述齿块于连接台一的侧表面对称安装,所述外壳的内壁表面安装有连接臂,且连接臂的一端转动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的中心贯穿连接有轴,且该轴的两端分别安装有1个风扇,所述做功机构在外壳的内部对称安装有2个。

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在齿块运动时推动齿轮转动,使得风扇转动,抵消摩托车颠簸所受的力,并且风扇可以使内部散热更快。

9、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卡位块、转动臂、弹簧二、限位块、延长筒和空槽,所述卡位块的侧面两端连接有转动臂,所述卡位块和转动臂在连接台二的外侧对称设置有两组,所述转动臂设置为x形,该x形的交点设置有轴,所述转动臂的下端分别连接有弹簧二的两端,所述外壳的外表面设置有多个空槽。

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使该减震器进行长度调解时更加的便利,并且在调节之后不会影响弹簧的减震效果。

11、优选的,所述卡位块为扇形结构,且其中间设置为镂空状态,所述卡位块镂空处与纵向设置的限位块滑动卡合连接,且卡位块与外壳的外表面设置的空槽滑动卡合连接,所述限位块的下表面连接有延长筒,所述限位块与延长筒滑动连接;

12、所述卡位块的侧面两端均设置有可伸缩的筒柱,且该筒柱的下端安装有轴与转动臂的顶端转动连接。

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使该减震器在摩托车颠簸时,弹簧能够更好的抵消震动的力,并且使用延长筒调整长度后也不会影响减震器的稳定效果和减震效果,而且在调节时,卡位块设置的可伸缩的筒柱和轴可以有效的保证卡位块进行收缩。

14、优选的,所述连接台二设置为椭圆形状,且连接台二的上表面对称连接有2个气囊,所述连接台二的下表面对称连接有2个弹簧三。

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囊可以使摩托车后座在载重受力时不会压迫内部的弹簧,并且能有更好的缓冲能力。

16、优选的,所述延长筒底部设有4个开口,该开口贯穿有转动臂,且延长筒位于外壳的内部。

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使得在调节长度捏动连接臂时,延长筒底部不会阻碍连接臂的转动。

18、优选的,所述气囊设置为可拉伸的软管。

1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囊可以拉伸,不会影响延长筒的长度调节。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长度可调节的摩托车后减震器:

21、1.该摩托车后减震器设置有做功机构,该机构在开始运作后可以在摩托车颠簸时,将颠簸的力通过风扇的转动将一部分力抵消,更好的提高了该摩托车后减震器的减震能力;

22、2.该摩托车后减震器设置有调节机构,捏动连接臂就可以使减震器整体增长,然后可以根据不同车的需求,调节所需要的长度,这样就可以满足不同车型的需求,并且在调节长度时不会影响减震器的减震功能,而且在调节时操作简单,适用于实际的应用;

23、3.该摩托车后减震器的内部设置有气囊,气囊设置有单向进气阀和出气阀,当受气囊受到挤压时,气囊进行放气,对受到的震动力起到抵消作用,并且气囊设置为软管具有弹性,可以在调节减震器长度时,通过单向进气阀和出气阀使内部气压保持,使得弹簧一和弹簧三不会受到长度改变的影响,保持良好的减震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长度可调节的摩托车后减震器,包括外壳(1)、悬挂器(2)和弹簧一(7),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上表面贯穿滑动连接有主轴(3),且主轴(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悬挂器(2),所述主轴(3)的下端与连接台一(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长度可调节的摩托车后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做功机构包括齿块(501)、齿轮(502)、风扇(503)和连接臂(504),所述齿块(501)于连接台一(4)的侧表面对称安装,所述外壳(1)的内壁表面安装有连接臂(504),且连接臂(504)的一端转动连接有齿轮(502),所述齿轮(502)的中心贯穿连接有轴,且该轴的两端分别安装有1个风扇(503),所述做功机构在外壳(1)的内部对称安装有2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长度可调节的摩托车后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卡位块(801)、转动臂(802)、弹簧二(803)、限位块(804)、延长筒(805)和空槽(806),所述卡位块(801)的侧面两端连接有转动臂(802),所述卡位块(801)和转动臂(802)在连接台二(10)的外侧对称设置有两组,所述转动臂(802)设置为X形,该X形的交点设置有轴,所述转动臂(802)的下端分别连接有弹簧二(803)的两端,所述外壳(1)的外表面设置有多个空槽(80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长度可调节的摩托车后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位块(801)为扇形结构,且其中间设置为镂空状态,所述卡位块(801)镂空处与纵向设置的限位块(804)滑动卡合连接,且卡位块(801)与外壳(1)的外表面设置的空槽(806)滑动卡合连接,所述限位块(804)的下表面连接有延长筒(805),所述限位块(804)与延长筒(805)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长度可调节的摩托车后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台二(10)设置为椭圆形状,且连接台二(10)的上表面对称连接有2个气囊(9),所述连接台二(10)的下表面对称连接有2个弹簧三(11)。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长度可调节的摩托车后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延长筒(805)底部设有4个开口,该开口贯穿有转动臂(802),且延长筒(805)位于外壳(1)的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长度可调节的摩托车后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9)设置为可拉伸的软管。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长度可调节的摩托车后减震器,包括外壳(1)、悬挂器(2)和弹簧一(7),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上表面贯穿滑动连接有主轴(3),且主轴(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悬挂器(2),所述主轴(3)的下端与连接台一(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长度可调节的摩托车后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做功机构包括齿块(501)、齿轮(502)、风扇(503)和连接臂(504),所述齿块(501)于连接台一(4)的侧表面对称安装,所述外壳(1)的内壁表面安装有连接臂(504),且连接臂(504)的一端转动连接有齿轮(502),所述齿轮(502)的中心贯穿连接有轴,且该轴的两端分别安装有1个风扇(503),所述做功机构在外壳(1)的内部对称安装有2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长度可调节的摩托车后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卡位块(801)、转动臂(802)、弹簧二(803)、限位块(804)、延长筒(805)和空槽(806),所述卡位块(801)的侧面两端连接有转动臂(802),所述卡位块(801)和转动臂(802)在连接台二(10)的外侧对称设置有两组,所述转动臂(802)设置为x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管国斌管林涛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乾新机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