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片材、图像形成单元及图像形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33913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保护片材、图像形成单元及图像形成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方面的保护片材包括:保护部,该保护部能够插在与潜像载体的外周面接触的充电部件与该潜像载体之间,并能够覆盖形成在该潜像载体的外周面上的图像形成区;以及高摩擦部,该高摩擦部连接至所述保护部的端部,所述高摩擦部能够插在压靠形成在所述潜像载体的外周面上的非图像形成区的挤压部与所述潜像载体的该非图像形成区之间,并且在被从所述潜像载体拉出时,该高摩擦部的动态摩擦阻力高于所述保护部的动态摩擦阻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保护片材、图像形成单元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保护片材,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JP-A)No. 5_257412(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工艺包保护部件是公知的。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工艺包保护部件1中,诸如黑纸等黑色 片材部件用作第一保护部件3,在第一保护部件3的与感光鼓13对应的部分与该第一保护 部件3 —体设置第二保护部件4,第二保护部件4的原材料为具有相当弹性的日本纸等。此 夕卜,在第一保护部件3的上部设置抓握部2 (专利文献1的图1)。日本专利申请特开(JP-A)No. 8_110744(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用于移除保护片 材的方法。在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移除方法中,感光鼓21的表面覆盖有保护片材51,并且 在感光鼓21安装到装置主体上之后,移除保护片材51 (专利文献2的图1)。在保护片材51的一面上设置具有点线形状的连续孔55,并且保护片材51的连续 孔55在从驱动感光鼓21的驱动电机开始的驱动路径上与从动齿轮57啮合,从动齿轮57 通过驱动电机的驱动而旋转,从而移除保护片材51。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方面的目的是减小在将夹在充电部件与潜像载体之间的保护片材拉出 时产生的充电部件与潜像载体的图像形成区之间的摩擦以及保护片材与潜像载体的图像 形成区之间的摩擦。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的保护片材包括保护部,该保护部可插在与潜像载体的外周 面接触的充电部件与该潜像载体之间,并可覆盖形成在该潜像载体的外周面上的图像形成 区;以及高摩擦部,该高摩擦部连接至所述保护部的端部,该高摩擦部可插在用于压靠形成 在所述潜像载体的外周面上的非图像形成区的挤压部与所述潜像载体的该非图像形成区 之间,并且在被从所述潜像载体拉出时,该高摩擦部的动态摩擦阻力高于所述保护部的动 态摩擦阻力。在第一方面的构造中的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的保护片材中,所述保护部能够覆盖所述 潜像载体,使得在所述保护部的一个端部处,覆盖所述潜像载体的所述图像形成区的覆盖 宽度朝与所述潜像载体的周向对应的方向上的一侧变窄。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的图像形成单元包括潜像载体,在该潜像载体的外周面处形成 有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区以及不形成图像的非图像形成区;充电部件,该充电部件与所述 潜像载体的外周面接触,并可对所述图像载体的外周面进行充电;挤压部,该挤压部压靠所 述潜像载体的非图像形成区;以及保护片材,该保护片材可被沿着所述潜像载体的周向拉 出,并具有保护部,该保护部插在所述充电部件与所述潜像载体之间,并覆盖该潜像载体 的所述图像形成区;以及高摩擦部,该高摩擦部连接至所述保护部的端部,该高摩擦部插在 所述挤压部与所述潜像载体的所述非图像形成区之间,并且在被从所述潜像载体拉出时,该高摩擦部的动态摩擦阻力高于所述保护部的动态摩擦阻力。在第三方面的构造中的本专利技术第四方面的图像形成单元中,在所述保护部的位于所述保护片材的拉出方向的下游侧的端部处,覆盖所述潜像载体的所述图像形成区的覆盖 宽度朝所述拉出方向的下游侧变窄。在第三或第四方面的构造中的本专利技术第五方面的图像形成单元中,所述保护部的 位于所述保护片材的拉出方向的下游侧的端部形成为以下形状在沿着所述潜像载体的周 向将所述保护部从所述潜像载体与所述充电部件之间拉出时,所述潜像载体与所述充电部 件接触的接触宽度变宽。在第三至第五方面中任一方面的构造中的本专利技术第六方面的图像形成单元中,从 所述保护部的所述拉出方向的下游侧的端部至所述高摩擦部的所述拉出方向的下游侧的 端部的在所述拉出方向上的长度比从所述潜像载体与所述充电部件之间的接触部的所述 拉出方向的上游侧的端部至所述潜像载体与所述挤压部之间的接触部的所述拉出方向的 上游侧的端部的周向长度长。在第三至第六方面中任一方面的构造中的本专利技术第七方面的图像形成单元中,所 述保护片材布置在该图像形成单元上,使得即使在所述保护部已被从所述潜像载体与所述 充电部件之间拉出时,所述高摩擦部的至少一部分也布置在所述挤压部与所述潜像载体的 所述非图像形成区之间。在第三至第七方面中任一方面的构造中的本专利技术第八方面的图像形成单元中,所 述充电部件包括与所述潜像载体接触的辊部以及布置在该辊部的轴向两端处的轴部;并且 所述高摩擦部布置在分别与所述辊部的轴向两端的外侧处的位置对应的位置。在第三至第八方面中任一方面的构造中的本专利技术第九方面的图像形成单元中,所 述充电部件包括与所述潜像载体接触的辊部以及布置在该辊部的轴向两端处的轴部;并且 所述高摩擦部布置在这样的位置,在该位置,当沿所述潜像载体的周向将所述保护片材拉 出时,所述高摩擦部分别经过所述轴部与所述潜像载体之间。在第三至第九方面中任一方面的构造中的本专利技术第十方面的图像形成单元中,所 述高摩擦部的表面粗糙度大于所述保护部的表面粗糙度。本专利技术的第十一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第一至第十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图 像形成单元。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构造,与不包括高摩擦部的情况相比,可减小在拉出夹在 充电部件与潜像载体之间的保护片材时导致的充电部件与潜像载体的图像形成区之间的 摩擦以及保护片材与潜像载体的图像形成区之间的摩擦。根据第二方面的构造,与不包括该构造的情况相比,可减小在拉出夹在充电部件 与潜像载体之间的保护片材时导致的充电部件与潜像载体的图像形成区之间的摩擦以及 保护片材与潜像载体的图像形成区之间的摩擦。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的构造,与不包括高摩擦部的情况相比,可减小在拉出夹在 充电部件与潜像载体之间的保护片材时导致的充电部件与潜像载体的图像形成区之间的 摩擦以及保护片材与潜像载体的图像形成区之间的摩擦。根据第四方面的构造,与不包括该构造的情况相比,可减小在拉出夹在充电部件 与潜像载体之间的保护片材时导致的充电部件与潜像载体的图像形成区之间的摩擦以及保护片材与潜像载体的图像形成区之间的摩擦。根据第五方面的构造,与不包括该构造的情况相比,可减小在拉出夹在充电部件 与潜像载体之间的保护片材时导致的充电部件与潜像载体的图像形成区之间的摩擦以及 保护片材与潜像载体的图像形成区之间的摩擦。根据第六方面的构造,与不包括该构造的情况相比,可减小在拉出夹在充电部件 与潜像载体之间的保护片材时导致的充电部件与潜像载体的图像形成区之间的摩擦以及 保护片材与潜像载体的图像形成区之间的摩擦。根据第七方面的构造,与不包括该构造的情况相比,可减小在拉出夹在充电部件 与潜像载体之间的保护片材时导致的充电部件与潜像载体的图像形成区之间的摩擦以及 保护片材与潜像载体的图像形成区之间的摩擦。根据第八方面的构造,与不包括该构造的情况相比,可减小在拉出夹在充电部件 与潜像载体之间的保护片材时导致的充电部件与潜像载体的图像形成区之间的摩擦以及 保护片材与潜像载体的图像形成区之间的摩擦。根据第九方面的构造,与不包括该构造的情况相比,可减小在拉出夹在充电部件 与潜像载体之间的保护片材时导致的充电部件与潜像载体的图像形成区之间的摩擦以及 保护片材与潜像载体的图像形成区之间的摩擦。根据第十方面的构造,与不包括该构造的情况相比,可减小在拉出夹在充电部件 与潜像载体之间的保护片材时导致的充电部件与潜像载体的图像形成区之间的摩擦以及 保护片材与潜像载体的图像形成区之间的摩擦。根据第十一方面的构造,与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保护片材,该保护片材包括:保护部,该保护部能够插在与潜像载体的外周面接触的充电部件与该潜像载体之间,并能够覆盖形成在该潜像载体的外周面上的图像形成区;以及高摩擦部,该高摩擦部连接至所述保护部的端部,该高摩擦部能够插在用于压靠形成在所述潜像载体的外周面上的非图像形成区的挤压部与所述潜像载体的该非图像形成区之间,并且在被从所述潜像载体拉出时,该高摩擦部的动态摩擦阻力高于所述保护部的动态摩擦阻力。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9-2-25 2009-042736一种保护片材,该保护片材包括保护部,该保护部能够插在与潜像载体的外周面接触的充电部件与该潜像载体之间,并能够覆盖形成在该潜像载体的外周面上的图像形成区;以及高摩擦部,该高摩擦部连接至所述保护部的端部,该高摩擦部能够插在用于压靠形成在所述潜像载体的外周面上的非图像形成区的挤压部与所述潜像载体的该非图像形成区之间,并且在被从所述潜像载体拉出时,该高摩擦部的动态摩擦阻力高于所述保护部的动态摩擦阻力。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片材,其中,所述保护部能够覆盖所述潜像载体,使得在所 述保护部的一个端部处,覆盖所述潜像载体的所述图像形成区的覆盖宽度朝与所述潜像载 体的周向对应的方向上的一侧变窄。3.一种图像形成单元,该图像形成单元包括潜像载体,在该潜像载体的外周面处形成有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区以及不形成图像的 非图像形成区;充电部件,该充电部件与所述潜像载体的外周面接触,并能够对所述图像载体的外周 面进行充电;挤压部,该挤压部压靠所述潜像载体的非图像形成区;以及保护片材,该保护片材能够被沿着所述潜像载体的周向拉出,并具有保护部,该保护部插在所述充电部件与所述潜像载体之间,并覆盖该潜像载体的所述 图像形成区;以及高摩擦部,该高摩擦部连接至所述保护部的端部,该高摩擦部插在所述挤压部与所述 潜像载体的所述非图像形成区之间,并且在被从所述潜像载体拉出时,该高摩擦部的动态 摩擦阻力高于所述保护部的动态摩擦阻力。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单元,其中,在所述保护部的位于所述保护片材的拉 出方向的下游侧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青岛琢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