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气集中放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33628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09:55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煤气集中放散装置,涉及煤气放散装置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煤气放散管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问题;本技术设置于设有煤气主管道的操作平台上,集中放散管的下端设有底板,其开设有与零散放散管数量相同的通孔,每个通孔与一个零散放散管上端的出气口连接;集中放散管的上端固设有防雨帽,防雨帽的上端固设有防雷装置;集中放散管的外周固设有多个吊耳,且各吊耳搭设在支架上;零散放散管远离集中放散管的一端连通至煤气主管道,每根零散放散管位于操作平台上方处分别设有隔断阀和分析取样装置;本技术无需挣绳,易于固定牢靠,设有防雷装置,杜绝了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煤气放散装置,具体为一种煤气集中放散装置


技术介绍

1、煤气系统中,因煤气置换、吹扫等原因,常设置煤气放散管。因煤气的毒性和防火等问题,对煤气放散管的布置做出了一定的要求,如《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gb 6222-2005)7.3.1.2条规定,放散管口应高于煤气管道、设备和走台4m,离地面不小于10m。实际工程当中,煤气放散管管径较小,立管长度较长,长期受风载荷等影响易导致强度或疲劳破坏,所以一般使用挣绳固定,图1中即为多个现有的煤气放散管,其结构简单,一般固定设置在位于操作平台上的煤气主管道上端,管道上设有手动阀门和分析取样装置,只有当挣绳与煤气放散管的受力角度在一定的范围内时,才能保证挣绳发挥作用;公告号为cn205136946u,名称为一种集中放散管的技术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在放散管的外表面沿圆周方向均布了三个拉筋板,每个拉筋板分别通过一根拉线固接在基础上,该专利中的拉线即为这种固定结构。

2、但是,现场常因场地限制、放散管位置分散、数量较多,难以找到挣绳的适宜固定点,影响挣绳的固定效果,存在煤气放散管倾倒的巨大安全隐患。

3、同时,现有煤气放散装置还存在以下问题:

4、(1)煤气放散管道上设有手动阀门和分析取样装置,但是通常煤气主管的管径较大,操作人员不易启闭阀门和取样,需单独设置平台高空作业,增加了投资成本的同时还带来了操作人员高处坠落的风险,存在安全隐患;

5、(2)煤气放散管道为独立高耸建筑物,且煤气为可燃介质,存在发生雷电事故的安全隐患,现有的煤气放散管不易设置防雷装置。

6、综上,亟需一种煤气集中放散装置来解决这些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煤气集中放散装置,以解决现有煤气放散管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煤气集中放散装置,设置于设有煤气主管道的操作平台上,包括集中放散管、多个零散放散管和固设在操作平台上的支架;集中放散管的下端设有底板,其开设有与零散放散管数量相同的通孔,每个通孔与一个零散放散管上端的出气口连接;集中放散管的上端固设有防雨帽,二者之间留有间隙用于出气,防雨帽的上端固设有防雷装置;集中放散管的外周固设有多个吊耳,且各吊耳搭设在支架上;零散放散管远离集中放散管的一端连通至煤气主管道,每根零散放散管位于操作平台上方处分别设有隔断阀和分析取样装置。

3、优选的,底板上端位于集中放散管内部填充有不与煤气反应的多孔材料,用于分散、均匀来自不同零散放散管内的气流。

4、优选的,多孔材料为蜂窝状的孔板,或者为内部装有彭松氢氧化铁的容器,且容器表面均匀布设有大量连通容器内外的透气孔。

5、优选的,支架为框形,且环绕在集中放散管外周处,吊耳设有至少3个且以集中放散管的中心线为轴呈圆周阵列分布与集中放散管焊接固定,吊耳仅搭设在支架上或搭设后与支架焊接固定。

6、优选的,吊耳设有多组,每组设有4个且位于同一高度,支架在每组吊耳所在高度的下端设有一圈框架用于支撑每组吊耳,相邻组的吊耳高度间距3-5米。

7、优选的,防雷装置与防雨帽焊接固定,且防雷装置接入全厂防雷接地网。

8、优选的,隔断阀和分析取样装置距离操作平台上端高度均不大于2米。

9、优选的,煤气集中放散装置固设在操作平台的一角;零散放散管设有至少三根,分别连接至煤气主管道蝶阀前、盲板阀后、蝶阀与盲板阀之间。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1、1、该煤气集中放散装置,易于固定且固定牢靠,无需挣绳四处拉线,解决了煤气放散管道使用挣绳固定时无合适固定点、固定不稳、存在倾倒事故安全隐患的问题,同时可以避免挣绳占用操作平台空间导致的杂乱不便于操作。

12、2、该煤气集中放散装置,将煤气隔断阀和分析取样装置整合并引至便于操作处,解决了煤气放散管道阀门、分析取样操作困难,需额外增设操作平台的问题,能够降低企业投资,缩短建设工期。

13、3、该煤气集中放散装置设置了防雷装置,解决了煤气放散管道不易设置防雷装置,存在雷电事故安全隐患的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煤气集中放散装置,设置于设有煤气主管道的操作平台上,其特征在于:包括集中放散管(1)、多个零散放散管(2)和固设在操作平台上的支架;集中放散管(1)的下端设有底板(9),其开设有与零散放散管(2)数量相同的通孔,每个通孔与一个零散放散管(2)上端的出气口连接;集中放散管(1)的上端固设有防雨帽(3),二者之间留有间隙用于出气,防雨帽(3)的上端固设有防雷装置(4);集中放散管(1)的外周固设有多个吊耳(7),且各吊耳(7)搭设在支架上;零散放散管(2)远离集中放散管(1)的一端连通至煤气主管道,每根零散放散管(2)位于操作平台上方处分别设有隔断阀(5)和分析取样装置(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气集中放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9)上端位于集中放散管(1)内部填充有不与煤气反应的多孔材料(8),用于分散、均匀来自不同零散放散管(2)内的气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煤气集中放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材料(8)为蜂窝状的孔板,或者为内部装有彭松氢氧化铁的容器,且容器表面均匀布设有大量连通容器内外的透气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气集中放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为框形,且环绕在集中放散管(1)外周处,吊耳(7)设有至少3个且以集中放散管(1)的中心线为轴呈圆周阵列分布与集中放散管(1)焊接固定,吊耳(7)仅搭设在支架上或搭设后与支架焊接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煤气集中放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耳(7)设有多组,每组设有4个且位于同一高度,支架在每组吊耳(7)所在高度的下端设有一圈框架用于支撑每组吊耳(7),相邻组的吊耳(7)高度间距3-5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气集中放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雷装置(4)与防雨帽(3)焊接固定,且防雷装置(4)接入全厂防雷接地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气集中放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断阀(5)和分析取样装置(6)距离操作平台上端高度均不大于2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气集中放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煤气集中放散装置固设在操作平台的一角;零散放散管(2)设有至少三根,分别连接至煤气主管道蝶阀前、盲板阀后、蝶阀与盲板阀之间。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气集中放散装置,设置于设有煤气主管道的操作平台上,其特征在于:包括集中放散管(1)、多个零散放散管(2)和固设在操作平台上的支架;集中放散管(1)的下端设有底板(9),其开设有与零散放散管(2)数量相同的通孔,每个通孔与一个零散放散管(2)上端的出气口连接;集中放散管(1)的上端固设有防雨帽(3),二者之间留有间隙用于出气,防雨帽(3)的上端固设有防雷装置(4);集中放散管(1)的外周固设有多个吊耳(7),且各吊耳(7)搭设在支架上;零散放散管(2)远离集中放散管(1)的一端连通至煤气主管道,每根零散放散管(2)位于操作平台上方处分别设有隔断阀(5)和分析取样装置(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气集中放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9)上端位于集中放散管(1)内部填充有不与煤气反应的多孔材料(8),用于分散、均匀来自不同零散放散管(2)内的气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煤气集中放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材料(8)为蜂窝状的孔板,或者为内部装有彭松氢氧化铁的容器,且容器表面均匀布设有大量连通容器内外的透气孔。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众杨猛巴成敏梁瀚文王索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华天南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