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被检测体的诊断的x射线图像诊断装置及x射线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伴随着采用导管的血管造影检查及IVR (InterventionalRadiology介入放射学)的发展,X射线图像诊断装置以循环器官领域为中心,正在取得进步。这种X射线图像诊断装置,用于经皮血管形成术、与心脏外科手术组合的先天性心脏畸形的形成术。X射线图像诊断装置,作为高度的IVR系统,其应用范围正在扩大。对于设置X射线图像诊断装置的环境,也正从一般的导管室,向与手术室融合的称为混合系统的复合系统发展。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第2008 - 190号揭示了 一种循环器官用的X射线图像诊断装置。这种X射线图像诊断装置配备有具有C字形的臂的摄影单元。C字形的两端部保持X射线发生部及X射线检测部。该X射线图像诊断装置还配备有使前述摄影单元移动的移动机构。通过利用该移动机构移动前述摄影单元,能够从各种角度对载置在床铺上的被检测体进行摄影。前述X射线图像诊断装置设置在准备有能够进行治疗或手术的设备的检查室内。在不使用摄影单元时,使前述摄影单元退避、远离床铺,以便不妨碍治疗或手术。具体地说,使前 ...
【技术保护点】
一种X射线图像诊断装置,配备有: 第一臂, X射线发生部,所述X射线发生部被保持在该第一臂上,对被检测体照射X射线, X射线检测部,所述X射线检测部以与前述X射线发生部对向的方式被保持在前述第一臂上,检测从前述X射线发生部 放射、透过前述被检测体的X射线,并生成X射线投影数据, 图像数据生成部,所述图像数据生成部根据由前述X射线检测部生成的前述X射线投影数据,生成图像数据, 机构部,所述机构部移动前述第一臂, 前述机构部包括: 第一支承 体,所述第一支承体支承前述第一臂,使前述第一臂以转动中心为 ...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8-9-3 2008-2263971.一种X射线图像诊断装置,配备有第一臂,X射线发生部,所述X射线发生部被保持在该第一臂上,对被检测体照射X射线,X射线检测部,所述X射线检测部以与前述X射线发生部对向的方式被保持在前述第一臂上,检测从前述X射线发生部放射、透过前述被检测体的X射线,并生成X射线投影数据,图像数据生成部,所述图像数据生成部根据由前述X射线检测部生成的前述X射线投影数据,生成图像数据,机构部,所述机构部移动前述第一臂,前述机构部包括第一支承体,所述第一支承体支承前述第一臂,使前述第一臂以转动中心为中心向第一转动方向转动,第二支承体,所述第二支承体保持所述第一支承体,使前述第一支承体以前述转动中心为中心向垂直于前述第一转动方向的第二转动方向转动,可移动部,所述可移动部沿上下方向移动所述第二支承体。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X射线图像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移动部包括第二臂,所述第二臂具有两个端部,利用前述端部中的一个支承前述第二支承体,并且,前述第二臂沿着与前述第一转动方向相同的方向转动前述第二支承体,第三支承体,所述第三支承体配置在前述第二臂的上侧,支承前述第二臂的端部中的另外一个,前述第三支承体将前述第二臂沿上下方向倾斜移动。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X射线图像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一臂具有C字形的形状,并且,具有两个端部,前述端部中的一个保持前述X射线发生部,前述端部中的另外一个保持前述X射线检测部。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X射线图像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 移动部还包括支承前述第三支承体的第四支承体,前述第四支承体向 与前述第一及第二转动方向垂直的第三转动方向转动前述第三支承 体。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X射线图像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 移动部还包括支承前述第四支承体的笫五支承体、和与该第五支承体 配合并且水平配置的导轨,前述第五支承体使前述第四支承体在水平方向上移动,并且,前 述第五支承体能够沿着前述导轨在相对于前述第四支承体的移动方向 垂直的方向上移动。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X射线图像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 括载置前述被检测体的顶板,分别将该顶板及前述第一臂沿上下方向 移动,设定等角点中心的高度。7.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X射线图像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借助前述第一臂的退避动作,前述第一及第二支承体在前述第一臂基本上成为水平的角度停止,并且,前述第二臂在支承前述笫二支承体的前 述第二臂的前述端部中的前述一个到达上止点的位置停止。8.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X射线图像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前 述第一臂的退避动作中,在与前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野田浩二,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东芝,东芝医疗系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