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烹饪容器及其制作方法技术_技高网

烹饪容器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32850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5: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烹饪容器,包括:容器内层,具有第一复合面和与之相背的第一外观面;容器外层,其复合在所述容器内层上,所述容器外层具有与所述第一复合面相对的第二复合面和与之相背的第二外观面;其中,所述第一复合面和所述第二复合面之间形成封闭的导热脉管,所述导热脉管中填充导热介质,所述第一外观面和所述第一外观面为光滑面。还公开了烹饪容器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制作第一金属层;在第一金属层上复合第二金属层,第二金属层在成型过程中或者复合过程中制出脉状纹路,复合完成后在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之间形成导热脉管。烹饪容器内外表面均为光滑面,在后期进行机械加工、抛光和喷涂时更加方便,并且导热脉管壁厚得以增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厨房家电领域,尤其涉及烹饪容器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0、
技术介绍

1、随着高效加热的ih饭煲普及,消费者对饭煲的外形,材质,功能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升饭煲内胆米饭烹饪的效果,厂家在加热方式,内胆工艺材质进行大量研究;其中为了提高内胆加热的均匀性,出现了采用均热工艺的内胆。

2、采用均热工艺的内胆,其原理是采用均热板工艺;即在胆中间有夹层,夹层中灌入适量导热液,再进行抽真空,封装;有些均热内胆(铝制)采用吹胀板结构,即两层复合铝片,在夹层间丝印石墨管路,使印刷有石墨的管路因为存在石墨,高温复合时,没有粘合在一起;再通过压力吹胀,没有粘合一起的部分收起拱起,形成中空脉管管路结构。

3、这种脉管均布的工艺,使均热内胆夹层可以承受较高的高温压力;但因为有凸起的脉管结构,会使烹饪容器的表面有不规则的凸起。会跟后期的机械加工,抛光和喷涂造成很大困扰,同时影响外观质感。

4、同时因为是采用高压气体吹胀使金属层变形形成脉管,所以金属层的厚度不能太厚;太厚影响脉管的吹胀高度。因为脉管管路是预先平板印刷形成,后期拉伸因数会造成管路形状不一致,从而影响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0、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出烹饪容器及其制作方法,能够使脉管不外露,方便后期机械加工等工序进行。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烹饪容器,包括

4、容器内层,具有第一复合面和与之相背的第一外观面;以及,

5、容器外层,其复合在所述容器内层上,所述容器外层具有与所述第一复合面相对的第二复合面和与之相背的第二外观面;

6、其中,所述第一复合面和所述第二复合面之间形成封闭的导热脉管,所述导热脉管中填充导热介质,所述第一外观面和所述第一外观面为光滑面。

7、在上述的烹饪容器中,所述第一复合面上设有脉状纹路,所述脉状纹路配合所述第二复合面形成封闭的导热脉管,所述容器内层的厚度大于所述容器外层的厚度。

8、在上述的烹饪容器中,所述第二复合面上设有脉状纹路,所述脉状纹路配合所述第一复合面形成封闭的导热脉管,所述容器外层的厚度大于所述容器内层的厚度。

9、在上述的烹饪容器中,所述导热脉管呈网格状分布或者蜂窝状分布。

10、烹饪容器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1、s100制作带底筒状结构的第一金属层;

12、s200在第一金属层上复合第二金属层,第二金属层在成型过程中或者复合过程中制出脉状纹路,复合完成后在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之间形成导热脉管;

13、s300在第一金属层或者第二金属层上设置注液口,通过注液口向导热脉管内注入导热介质后封闭注液口;

14、其中,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其中之一作为容器内层,另一个作为容器外层。

15、在上述的烹饪容器的制作方法中,所述步骤s200中,在第一金属层上复合第二金属层包括:使用打印工艺在第一金属层的内侧或者外侧上打印出带有脉状纹路的第二金属层。

16、在上述的烹饪容器的制作方法中,所述步骤s200中,在第一金属层上复合第二金属层包括:制作带有脉状纹路的砂型模,将砂型模置于第一金属层的内侧或者外侧;在砂型模上熔覆金属材料形成第二金属层;去除砂型模。

17、在上述的烹饪容器的制作方法中,所述步骤s200中,在第一金属层上复合第二金属层包括:制作带有脉状纹路的第二金属层;将第二金属层置于第一金属层的内侧或者外侧,第二金属层上在脉状纹路以外的部分与第一金属层熔接。

18、在上述的烹饪容器的制作方法中,所述第一金属层和所述第二金属层之间通过熔接层熔接,所述熔接层的熔点低于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的熔点。

19、在上述的烹饪容器的制作方法中,所述熔接层预制在第一金属层和/或第二金属层上。

2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21、烹饪容器,包括:容器内层,具有第一复合面和与之相背的第一外观面;以及,容器外层,其复合在所述容器内层上,所述容器外层具有与所述第一复合面相对的第二复合面和与之相背的第二外观面;其中,所述第一复合面和所述第二复合面之间形成封闭的导热脉管,所述导热脉管中填充导热介质,所述第一外观面和所述第一外观面为光滑面。通过将导热脉管设置容器内层和容器外层之间,解决目前导热脉管外露造成后期加工困难的问题。在容器内层上设置第一复合面,容器外层上设置第二复合面,在第一复合面和第二复合面之间形成导热脉管,即第一复合面和第二复合面之间并不是完全分离,而是第一复合面和第二复合面之间既有分离区域,第一复合面和第二复合面之间也有贴合区域,导热脉管像血脉管路一样延伸,既能让烹饪容器均匀加热食物,又具有较高的强度,在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管路状结构。由于导热脉管位于第一外观面和第二外观面的之间,而第一外观面和第二外观面为光滑面,也就是在导热脉管对应位置的烹饪容器内外两侧的外观面均为光滑的表面,相对于以往带导热脉管的烹饪容器,在烹饪容器的内外两侧外观面均不会看见导热脉管纹路,使烹饪容器具有导热脉管的同时还能保证内外均为光滑面,在后期进行机械加工、抛光和喷涂时更加方便,而且相对于以往表面有导热脉管凸纹的烹饪容器,光滑表面的烹饪容器能更好的与加热部件贴合,已获得最佳的加热效果,并且因为表面光滑在清洗时也不易产生死角。

22、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第一复合面上设有脉状纹路,所述脉状纹路配合所述第二复合面形成封闭的导热脉管,所述容器内层的厚度大于所述容器外层的厚度。一种形成导热脉管的结构形式,利用脉状纹路预先制作出导热脉管的形状,在将容器内层和容器外层复合后形成导热脉管,提高导热脉管形状的一致性,并且由于脉状纹路设置在容器内层上,因此容器内层的厚度相对较厚,确保在导热脉管形成后,原来脉状纹路位置对应的容器内层有足够的壁厚。

23、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第二复合面上设有脉状纹路,所述脉状纹路配合所述第一复合面形成封闭的导热脉管,所述容器外层的厚度大于所述容器内层的厚度。另一种形成导热脉管的结构形式,将脉状温度预先制作在第二复合面上,通过容器内层和容器外层复合后,在脉状纹路位置形成导热脉管,提高导热脉管形状的一致性,并且由于脉状纹路设置在容器外层上,因此容器外层的厚度相对较厚,确保在导热脉管形成后,原来脉状纹路位置对应的容器外层有足够的壁厚。

24、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导热脉管呈网格状分布或者蜂窝状分布。成王哥庄或者蜂窝状分布的导热脉管在烹饪容器加热时可以获得最佳的均热效果。

25、烹饪容器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6、s100制作带底筒状结构的第一金属层;

27、s200在第一金属层上复合第二金属层,第二金属层在成型过程中或者复合过程中制出脉状纹路,复合完成后在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之间形成导热脉管;

28、s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烹饪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合面上设有脉状纹路,所述脉状纹路配合所述第二复合面形成封闭的导热脉管,所述容器内层的厚度大于所述容器外层的厚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复合面上设有脉状纹路,所述脉状纹路配合所述第一复合面形成封闭的导热脉管,所述容器外层的厚度大于所述容器内层的厚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脉管呈网格状分布或者蜂窝状分布。

5.如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烹饪容器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00中,在第一金属层上复合第二金属层包括: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00中,在第一金属层上复合第二金属层包括: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00中,在第一金属层上复合第二金属层包括: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饪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层和所述第二金属层之间通过熔接层熔接,所述熔接层的熔点低于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的熔点。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烹饪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熔接层预制在第一金属层和/或第二金属层上。

...

【技术特征摘要】

1.烹饪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合面上设有脉状纹路,所述脉状纹路配合所述第二复合面形成封闭的导热脉管,所述容器内层的厚度大于所述容器外层的厚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复合面上设有脉状纹路,所述脉状纹路配合所述第一复合面形成封闭的导热脉管,所述容器外层的厚度大于所述容器内层的厚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脉管呈网格状分布或者蜂窝状分布。

5.如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烹饪容器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泽春王翔王源崔卫民
申请(专利权)人: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