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四川大学专利>正文

氢键自组装超分子蓝色荧光聚合物及其合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32511 阅读:2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类具有蓝色荧光性质的吡唑啉类氢键自组装超分子聚合物。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没有“次级排斥力”的寡聚酰胺条带作为氢键粘合部位,并将氢键给体和受体数量由四个增加到八个,从而大大提高聚合物的连接强度。另外,通过在超分子聚合物单体中引入吡唑啉衍生物作为蓝色荧光单元,得到了具有较高荧光量子产率的超分子蓝光聚合物。所获得的六种新型超分子聚合物蓝光材料在溶液状态下均能发出纯蓝色荧光,发射波长位于440~455nm,半峰宽为61~70nm,色纯度较好;在固体状态下也均能发出蓝色荧光,发射波长位于451~474nm,半峰宽为71~79nm,色纯度较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类具有蓝色荧光性质的吡唑啉类化合物,特别涉及一类通过氢键自组装获得的带有吡唑啉荧光单元的超分子聚合物类蓝色荧光化合物,本专利技术还涉及该类化 合物的合成方法。
技术介绍
超分子聚合物是指通过氢键、配位键、静电引力、疏水作用、主-客体作用、范德华 力以及Ji-Ji堆积作用等非共价键力构建的,其单体单元靠可逆的和高度取向的作用力结 合,并在溶液或本体中表现聚合物特性的特殊聚合物见(l)Brunsveld L, Folmer B J B, MeijerE W, Chem. Rev. ,2001,101,4071。 在所有超分子作用力中,氢键由于具有适中的结合键能和特异的识别能力而广受 关注。基于氢键组装的超分子聚合物是通过多重氢键将单体粘合在一起,因此还具有连 接键的可逆性和对外界环境的响应性。这类超分子聚合物体系的许多性质如粘度、链长以 及组成等均可进行预期调控,具有常规聚合物不可比拟的优点,在催化、药物释放、生物可 降解材料以及具有光、电、磁等活性的功能材料等领域中将具有革命性的应用前景见(2) 王宇,唐黎明,《化学进展》,2007, 19,769 ; (3)王毓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氢键自组装超分子蓝色荧光聚合物,其结构通式为:  ***  所述聚合物的每个单体分子上所挂接的吡唑啉单元的3-位苯基的对位的R取代基可以为甲基、乙基、甲氧基、二甲氨基、氯原子、溴原子中的一种。

【技术特征摘要】
氢键自组装超分子蓝色荧光聚合物,其结构通式为所述聚合物的每个单体分子上所挂接的吡唑啉单元的3-位苯基的对位的R取代基可以为甲基、乙基、甲氧基、二甲氨基、氯原子、溴原子中的一种。2. 如权利要求1所述氢键自组装超分子蓝色荧光聚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吡唑啉单元 的3-位苯基的对位的R取代基为甲基。3. 如权利要求1所述氢键自组装超分子蓝色荧光聚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吡唑啉单元 的3-位苯基的对位的R取代基为乙基。4. 如权利要求1所述氢键自组装超分子蓝色荧光聚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吡唑啉单元 的3-位苯基的对位的R取代基为甲氧基。5. 如权利要求1所述氢键自组装超分子蓝色荧光聚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吡唑啉单元 的3-位苯基的对位的R取代基为二甲氨基。6. 如权利要求1所述氢键自组装超分子蓝色荧光聚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吡唑啉单元 的3-位苯基的对位的R取代基为氯原子。7. 如权利要求1所述氢键自组装超分子蓝色荧光聚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吡唑啉单元 的3-位苯基的对位的R取代基为溴原子。8. 如权利要求1所述氢键自组装超分子蓝色荧光聚合物的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 合成带有氢键给体、受体部位的寡聚酰胺条带片段;b) 合成具有蓝色荧光发射性能,并带有能与寡聚酰胺条带相连接的官能团的吡唑啉衍 生物片段;c) 将吡唑啉衍生物片段与寡聚酰胺条带片段连接组装。9. 如权利要求8所述自组装超分子蓝色荧光聚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 a中带有氢键给体、受体部位的寡聚酰胺条带片段是N-羧甲基{2-辛氧基-5-[^(2-乙酰 氨基乙酰基)氨基]苯甲酰胺h称为片段I ;所述步骤b中带有能与寡聚酰胺条带相连接的官能团的吡唑啉衍生物片段是3, 5- 二 氨基-N-(4-[l-苯基-3-(4-R-取代基苯基)-4,5-二氢-lH-妣唑-5-基]苯基}苯甲酰 胺,称为片段II ;所述步骤c中的连接组装是通过将所述片段I的羧基和所述片段II的氨基发生縮合 反应形成酰胺键,实现两分子片段I和一分子片段II的连接,得到单体分子,所述单体分子 在有机溶剂中通过自组装方式获得所述氢键自组装超分子蓝色荧光聚合物。所述氢键自组 装超分子蓝色荧光聚合物结构如下10.如权利要求9所述氢键自组装超分子蓝色荧光聚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片段I是以水杨酸甲酯为原料,经过以下步骤制备i) 水杨酸甲酯与正溴辛烷发生Williamson醚合成反应生成2-辛氧基苯甲酸甲酯;ii) 2-辛氧基苯甲酸甲酯与浓硝酸发生硝化反应生成2-辛氧基_5-硝基苯甲酸甲酯;iii) 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光东卢志云邱德敏黄艳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