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芯顶盖及电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23639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5:02
本技术涉及储能电芯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芯顶盖及电芯。电芯顶盖包括光铝片、极柱以及上塑胶;光铝片上设置有极柱通孔,极柱穿设在极柱通孔内,上塑胶设置于光铝片的顶侧、且套设并固定在极柱上;光铝片的顶侧设置有自极柱通孔的周侧凸起的限位部,限位部与上塑胶配合,限制上塑胶相对于光铝片产生转动。电芯顶盖的上塑胶安装在光铝片上即能限制上塑胶相对于光铝片的转动,无需额外在上塑胶与光铝片之间填充颗粒,进而能够降低电芯顶盖的装配复杂度;并且,通过限位部限制上塑胶相对于光铝片产生转动的方式的可靠性更高,故能够提高电芯顶盖使用安全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储能电芯,特别涉及一种电芯顶盖及电芯


技术介绍

1、目前市场上的储能电芯顶盖包括极柱、上塑胶、光铝片等结构,其中,光铝片上开设有极柱通孔,上塑胶位于光铝片的极柱通孔的上方,极柱穿过光铝片的极柱通孔且与上塑胶固定连接。在使用过程中,为了防止极柱和上塑胶相对于光铝片产生相互转动进而引起储能电芯的使用安全问题,现有技术中一般是在上塑胶与光铝片之间填充颗粒来防止转动,但该方式装配复杂,且使用安全的可靠性低。

2、因此,现有技术中的电芯顶盖存在装配复杂、以及使用安全的可靠性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芯顶盖,以降低装配复杂度,以及提高使用安全的可靠性。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电芯顶盖,包括光铝片、极柱以及上塑胶;所述光铝片上设置有极柱通孔,所述极柱穿设在所述极柱通孔内,所述上塑胶设置于所述光铝片的顶侧、且套设并固定在所述极柱上;所述光铝片的顶侧设置有自所述极柱通孔的周侧凸起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与所述上塑胶配合,限制所述上塑胶相对于所述光铝片产生转动。

3、本技术中,仅需通过限位部将上塑胶限位在光铝片上,即可限制上塑胶相对于光铝片产生转动,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在上塑胶与光铝片之间填充颗粒来防止转动的方式,由于设置有限位部,本技术中的电芯顶盖的上塑胶安装在光铝片上即能限制上塑胶相对于光铝片的转动,无需额外在上塑胶与光铝片之间填充颗粒,进而能够降低电芯顶盖的装配复杂度;并且,相比于在上塑胶与光铝片之间填充颗粒,进而通过增大上塑胶与光铝片之间的摩擦力来防止上塑胶相对于光铝片产生转动的方式,通过限位部限制上塑胶相对于光铝片产生转动的方式的可靠性更高,故能够提高电芯顶盖使用安全的可靠性,因此,该电芯顶盖能够降低装配复杂度,还能提高使用安全的可靠性。

4、另外,所述限位部为设置于所述极柱通孔周侧的凸起结构,所述上塑胶的底侧设置有与所述凸起结构对应的凹陷部,且所述凸起结构卡入所述凹陷部内。这样,通过简单的结构即可限制上塑胶相对于光铝片产生转动,进而使得上塑胶与光铝片之间的结构更加简单。

5、另外,所述凸起结构包括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所述第一凸台自所述极柱通孔的周侧向上凸起,所述第二凸台自所述第一凸台顶侧的部分区域向上凸起。这样,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两层限位结构的设置能够增强上塑胶和光铝片之间对扭力的抵抗能力,以提高限位部的可靠性,从而进一步提高电芯顶盖使用安全的可靠性;并且,第一凸台能够对极柱通孔周侧起到止挡作用,以防止电芯结构内的电解液从极柱通孔处漏出。

6、另外,所述第一凸台呈长方形,所述第二凸台呈条状;所述第一凸台上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二凸台,且多个所述第二凸台均匀设置在所述第一凸台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侧。这样,多个条状的第二凸台对扭力的抵抗能力更强,从而进一步提高限位部的可靠性。

7、另外,所述第二凸台呈弧状,且所述第二凸台的弧心与所述极柱通孔的圆心不一致。

8、另外,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第二凸台与所述光铝片一体成型;所述极柱穿过所述极柱通孔后与所述上塑胶一体成型,且所述上塑胶的底侧与所述光铝片的顶侧紧密贴合。这样,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与光铝片一体成型便于光铝片的加工制造;上塑胶与极柱一体成型、且紧密贴合在光铝片的顶侧有助于提高上塑胶与极柱及光铝片之间的密封性。

9、另外,所述凹陷部包括自所述上塑胶的底侧向远离所述光铝片的方向凹陷的第一沉台,且所述第一沉台的形状与所述第一凸台的形状相适配。这样,第一沉台与第一凸台紧密贴合能够防止电芯结构内的电解液从极柱通孔处漏出,还能提高第一沉台与第一凸台对扭力的抵抗能力,从而提高凸起结构与凹陷部的可靠性。

10、另外,所述凹陷部还包括自所述第一沉台的底侧的部分区域继续朝远离所述光铝片的方向凹陷的第二沉台,且所述第二沉台与所述第二凸台的形状相适配。这样,第二沉台与第二凸台紧密贴合能够防止电芯结构内的电解液从极柱通孔处漏出,还能提高第二沉台与第二凸台对扭力的抵抗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凸起结构与凹陷部之间的限位能力,进而提高其可靠性。

11、另外,所述极柱的周侧上与所述极柱通孔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嵌设部,所述极柱通孔的内侧壁上设置有配合部,所述嵌设部与所述配合部适配,使得所述极柱固定在所述极柱通孔内。这样,由于上塑胶是套设并固定在极柱上的,极柱固定在光铝片的极柱通孔内能够进一步防止上塑胶相对于光铝片产生转动,进而提高电芯顶盖使用安全的可靠性。

12、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电芯,包括上述任一种电芯顶盖。该电芯中,电芯顶盖的上塑胶安装在光铝片上即能限制上塑胶相对于光铝片的转动,无需额外在上塑胶与光铝片之间填充颗粒,进而能够降低电芯顶盖的装配复杂度;且通过限位部限制上塑胶相对于光铝片产生转动的方式具有较高的可靠性,进而能够提高电芯顶盖使用安全的可靠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芯顶盖,其特征在于,包括光铝片、极柱以及上塑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为设置于所述极柱通孔周侧的凸起结构,所述上塑胶的底侧设置有与所述凸起结构对应的凹陷部,且所述凸起结构卡入所述凹陷部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结构包括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所述第一凸台自所述极柱通孔的周侧向上凸起,所述第二凸台自所述第一凸台顶侧的部分区域向上凸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台呈长方形,所述第二凸台呈条状;所述第一凸台上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二凸台,且多个所述第二凸台均匀设置在所述第一凸台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芯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台呈弧状,且所述第二凸台的弧心与所述极柱通孔的圆心不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电芯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第二凸台与所述光铝片一体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电芯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包括自所述上塑胶的底侧向远离所述光铝片的方向凹陷的第一沉台,且所述第一沉台的形状与所述第一凸台的形状相适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芯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还包括自所述第一沉台的底侧的部分区域继续朝远离所述光铝片的方向凹陷的第二沉台,且所述第二沉台与所述第二凸台的形状相适配。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电芯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的周侧上与所述极柱通孔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嵌设部,所述极柱通孔的内侧壁上设置有配合部,所述嵌设部与所述配合部适配,使得所述极柱固定在所述极柱通孔内。

10.一种电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电芯顶盖。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芯顶盖,其特征在于,包括光铝片、极柱以及上塑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为设置于所述极柱通孔周侧的凸起结构,所述上塑胶的底侧设置有与所述凸起结构对应的凹陷部,且所述凸起结构卡入所述凹陷部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结构包括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所述第一凸台自所述极柱通孔的周侧向上凸起,所述第二凸台自所述第一凸台顶侧的部分区域向上凸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台呈长方形,所述第二凸台呈条状;所述第一凸台上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二凸台,且多个所述第二凸台均匀设置在所述第一凸台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芯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台呈弧状,且所述第二凸台的弧心与所述极柱通孔的圆心不一致。

6.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亚东
申请(专利权)人:晶科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