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器件及光电传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13597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56
本技术公开一种发光器件及光电传感器,该发光器件包括:发光组件以及透光部件。发光组件包括第一支架、发光元件以及第一光敏元件,第一支架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第一表面间隔设有多个第一电极以及多个第二电极,第二表面间隔设有发光元件与第一光敏元件,发光元件电连接于第一电极,第一光敏元件电连接于第二电极,透光部件包括依次设置于发光组件的背向第一表面的一侧的透光封装层以及聚光部,且聚光部对应于发光元件设置,该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线能够接近于平行光的同时,发光器件的光敏元件能够采集到足量的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线,从而发光元件的发光强度能够长期稳定地维持在理想的光强范围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发光,尤其涉及一种发光器件及光电传感器


技术介绍

1、在一些领域中,例如光电传感器领域、光纤通信领域、光刻领域等,对于作为光源的发光组件的发光稳定性要求较高,相关技术中,往往通过在发光组件的发光元件的一侧增设光敏元件,以实时检测发光元件的发光的光强,以在发光元件的发光光强发生变化时,能够通过控制电路及时调整发光元件的发光强度,以使发光元件的发光光强更加稳定地维持在理想的光强范围内。

2、但是,在该一些领域中,往往还使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线接近于平行光,这导致了设于发光元件的一侧的光敏元件难以采集到足量的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线,从而难以高精度地检测到发光元件的发光强度变化,导致发光元件的发光光强更加稳定地维持在理想的光强范围内。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光器件,该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线能够接近于平行光的同时,发光器件的光敏元件能够采集到足量的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线,从而发光元件的发光强度能够长期稳定地维持在理想的光强范围内。

2、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电传感器,通过设置前述技术方案中提供的发光器件,该光电传感器的精度易于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3、为达到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4、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发光器件,包括:

5、发光组件,所述发光组件包括第一支架、发光元件以及第一光敏元件,所述第一支架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间隔设有多个第一电极以及多个第二电极,所述第二表面间隔设有所述发光元件与所述第一光敏元件,所述发光元件电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一光敏元件电连接于所述第二电极;以及,

6、透光部件,所述透光部件包括透光封装层以及聚光部,所述透光封装层覆盖于所述发光组件的背向所述第一表面的一侧,所述聚光部设于所述透光封装层的背向所述发光组件的一侧,且所述聚光部对应于所述发光元件设置,所述聚光部能够对所述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线进行聚光。

7、作为所述的发光器件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发光元件具有第一中轴线;

8、所述聚光部包括凸透镜结构,所述凸透镜结构的光轴与所述第一中轴线之间具有间隔距离d1,0mm≤d1≤0.05mm,和/或,所述聚光部包括环状的碗杯结构,所述碗杯结构的内侧面环绕所述第一中轴线。

9、作为所述的发光器件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聚光部包括凸透镜结构以及环状的碗杯结构,所述凸透镜结构的光轴与所述发光元件的第一中轴线之间具有间隔距离d1,0mm≤d1≤0.05mm,所述碗杯结构的内侧面与所述凸透镜结构相间隔,且所述内侧面对应环绕于所述凸透镜结构的外周。

10、作为所述的发光器件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表面为多边形面,所述发光元件位于所述第二表面的中心,所述第一光敏元件位于所述发光元件与所述第二表面的一个尖角的连线上,所述第一光敏元件与所述发光元件相间隔且临近于所述尖角。

11、作为所述的发光器件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多个所述第一电极以及多个所述第二电极沿同一直线方向上排列。

12、作为所述的发光器件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表面间隔设有多个第三电极以及多个第四电极,各所述第三电极对应于各所述第一电极,且所述第三电极与对应的所述第一电极通过第一导电部相电连接,所述发光元件电连接于所述第三电极,各所述第四电极对应于各所述第二电极,且所述第四电极与对应的所述第二电极通过第二导电部相电连接,所述第一光敏元件电连接于所述第四电极。

13、作为所述的发光器件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表面还设有与所述第三电极以及所述第四电极间隔的第一焊盘,所述发光元件固晶于所述第一焊盘,所述第三电极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三电极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焊盘的相邻的两侧,且一个所述第三电极电连接于所述第一焊盘,所述第一电极为两个,一个所述第一电极与一个所述第三电极相对设置且通过所述第一导电部相电连接,另一个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焊盘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表面还设有与所述第一电极以及所述第二电极间隔的第五电极,所述第五电极电连接于另一个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五电极与另一个所述第三电极相对设置且通过所述第一导电部相电连接,两个所述第一电极以及多个所述第二电极均沿所述第一表面的中线排列;和/或,

14、所述第四电极与对应的所述第二电极相对设置,所述第二表面还设有与所述第三电极以及所述第四电极间隔的多个第二焊盘,各所述第二焊盘分别电连接于各所述第四电极,所述第一光敏元件电连接于各所述第二焊盘。

15、作为所述的发光器件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表面还设有与所述第一电极以及所述第二电极间隔的接地电极以及接地延伸部,所述接地电极、多个所述第一电极以及多个所述第二电极沿同一直线方向上排列,所述接地延伸部电连接于所述接地电极。

16、作为所述的发光器件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透光封装层与所述聚光部为相同的材质,且所述透光封装层与所述聚光部一体成型。

17、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光电传感器,包括第二支架、第二光敏元件以及如前述第一方面所述的发光器件,所述第二支架承载有检测电路,所述第二光敏元件与所述发光器件间隔设于所述第二支架,且所述第二光敏元件与所述发光器件分别电连接于所述检测电路,所述发光器件能够朝向所述光电传感器的外部发射光线,所述光线能够经外部环境反射至射向所述第二光敏元件。

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19、通过将发光元件与第一光敏元件均设置于第一支架,并通过透光部件包括的透光封装层将发光元件与第一光敏元件一起封装,使得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线能够通过透光封装层传播至第一光敏元件,从而第一光敏元件能够采集到足量的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线,以使发光元件的发光强度能够长期稳定地维持在理想的光强范围内。

20、更加地,通过使透光部件包括设置在透光封装层的背向发光组件的一侧的聚光部,以能够对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线进行聚光,从而使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线接近于平行光,同时不影响第一光敏元件对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线进行采集。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元件具有第一中轴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光部包括凸透镜结构以及环状的碗杯结构,所述凸透镜结构的光轴与所述发光元件的第一中轴线之间具有间隔距离d1,0mm≤d1≤0.05mm,所述碗杯结构的内侧面与所述凸透镜结构相间隔,且所述内侧面对应环绕于所述凸透镜结构的外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面为多边形面,所述发光元件位于所述第二表面的中心,所述第一光敏元件位于所述发光元件与所述第二表面的一个尖角的连线上,所述第一光敏元件与所述发光元件相间隔且临近于所述尖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电极以及多个所述第二电极沿同一直线方向上排列。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面间隔设有多个第三电极以及多个第四电极,各所述第三电极对应于各所述第一电极,且所述第三电极与对应的所述第一电极通过第一导电部相电连接,所述发光元件电连接于所述第三电极,各所述第四电极对应于各所述第二电极,且所述第四电极与对应的所述第二电极通过第二导电部相电连接,所述第一光敏元件电连接于所述第四电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面还设有与所述第三电极以及所述第四电极间隔的第一焊盘,所述发光元件固晶于所述第一焊盘,所述第三电极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三电极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焊盘的相邻的两侧,且一个所述第三电极电连接于所述第一焊盘,所述第一电极为两个,一个所述第一电极与一个所述第三电极相对设置且通过所述第一导电部相电连接,另一个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焊盘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表面还设有与所述第一电极以及所述第二电极间隔的第五电极,所述第五电极电连接于另一个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五电极与另一个所述第三电极相对设置且通过所述第一导电部相电连接,两个所述第一电极以及多个所述第二电极均沿所述第一表面的中线排列;和/或,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还设有与所述第一电极以及所述第二电极间隔的接地电极以及接地延伸部,所述接地电极、多个所述第一电极以及多个所述第二电极沿同一直线方向上排列,所述接地延伸部电连接于所述接地电极。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封装层与所述聚光部为相同的材质,且所述透光封装层与所述聚光部一体成型。

10.一种光电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支架、第二光敏元件以及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发光器件,所述第二支架承载有检测电路,所述第二光敏元件与所述发光器件间隔设于所述第二支架,且所述第二光敏元件与所述发光器件分别电连接于所述检测电路,所述发光器件能够朝向所述光电传感器的外部发射光线,所述光线能够经外部环境反射至射向所述第二光敏元件。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元件具有第一中轴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光部包括凸透镜结构以及环状的碗杯结构,所述凸透镜结构的光轴与所述发光元件的第一中轴线之间具有间隔距离d1,0mm≤d1≤0.05mm,所述碗杯结构的内侧面与所述凸透镜结构相间隔,且所述内侧面对应环绕于所述凸透镜结构的外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面为多边形面,所述发光元件位于所述第二表面的中心,所述第一光敏元件位于所述发光元件与所述第二表面的一个尖角的连线上,所述第一光敏元件与所述发光元件相间隔且临近于所述尖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电极以及多个所述第二电极沿同一直线方向上排列。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面间隔设有多个第三电极以及多个第四电极,各所述第三电极对应于各所述第一电极,且所述第三电极与对应的所述第一电极通过第一导电部相电连接,所述发光元件电连接于所述第三电极,各所述第四电极对应于各所述第二电极,且所述第四电极与对应的所述第二电极通过第二导电部相电连接,所述第一光敏元件电连接于所述第四电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面还设有与所述第三电极以及所述第四电极间隔的第一焊盘,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紫珊刘丽敏吴灿标郭豪杰朱明军李玉容郑银玲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国星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