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功率铁氧体加载变频调谐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0005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涉及一种大功率铁氧体加载变频调谐腔。包括有同轴相对放置的左谐振腔(1)和右谐振腔(2),右谐振腔(2)的内导体(15)和外导体(16)之间填装有多片腔体加载的铁氧体磁环(6),铁氧体磁环(6)的内径与内导体(15)之间填有绝缘四氟介质(8),绝缘四氟介质(8)中设有第一偏磁线圈导体(9),铁氧体磁环(6)的外部安装有第二偏磁线圈导体(10),右谐振腔(2)的内导体(15)中间为真空室(3),右谐振腔(2)的外部装有不锈钢外壳(23),右谐振腔(2)的侧部设有支撑不锈钢板(17)。其采用在0.5MHz~2MHZ频率范围内,腔体不仅可以在扫频脉冲调制模式下工作,而且还可以在电频连续波模式下工作,满足了CSR实验环高频系统的的双模式工作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在真空情况下形成高频高压电场,并在束流运动方向对重粒子束进行俘获、加速或减速的铁氧体加载的宽频带高频高压同步加速器装置
,尤其涉 及一种大功率铁氧体加载变频调谐腔
技术介绍
在此以前,国内只有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有一台与俄罗斯联合设计制造 的同步加速器用铁氧体加载变频调谐同轴谐振腔体,用于兰州重粒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 (CSR)主环,对束流进行俘获,加速。该腔体由于结构简单,所能承受的最高平均高频功率 不超过2kW,而且只能工作在占空比小于1/2的扫频脉冲模式,工作频率范围0. 25腿z 1. 7MHz。 CSR主环腔体由俩个加有铁氧体磁环的腔体组成,每个腔体的内外导体之间填装 有34个内径350mm,外径540mm,厚度22mm的铁氧体磁环,环内径与内导体之间有平行于主 轴线的96根直径为4mm的铜线作为偏磁线圈的环内部分,线圈的每圈在各腔的中间部位内 外交叉;环内径与内导体间并灌封有硅橡胶用于绝缘,高频介质损耗较大;每隔两个磁环 夹一片厚度2的铜板作为散热用,散热效果较差;另外,腔体的调谐电容选用功率较小的陶 瓷电容。因此,腔体只能工作在平均功率较小的扫频脉冲模式。在占空比较大,腔体电压较 高时,或连续波工作情况下,铁氧体温度会过高,绝缘介质会发热,调谐电容会烧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大功率铁氧体加载变频 调谐腔,从而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所述的大功率铁氧体加载变频 调谐腔,包括有同轴相对放置的左谐振腔(1)和右谐振腔(2),其特点在于所述的右谐振 腔(2)的内导体(15)和外导体(16)之间填装有多片腔体加载的铁氧体磁环(6),铁氧体磁 环(6)的内径与内导体(15)之间填有绝缘四氟介质(8),绝缘四氟介质(8)中设有第一偏 磁线圈导体(9),铁氧体磁环(6)的外部安装有第二偏磁线圈导体(IO),右谐振腔(2)的内 导体(15)中间为真空室(3),右谐振腔(2)的外部装有不锈钢外壳(23),右谐振腔(2)的 侧部设有支撑不锈钢板(17)。 所述的铁氧体环(6)为20片,每两片铁氧体磁环(6)之间设有通水冷却盘(7), 通水冷却盘(7)通过进出水管接头(21)与外部供水管相连,铁氧体磁环(6)和通水冷却盘 (7)通过谐振腔体底部的支撑体(20)安装在谐振腔体上。所述的真空室(3)和内导体(15) 通过连接片(19)相连,真空室(3)的外部设有加热带和保温层(22)。 所述的左谐振腔(1)和右谐振腔(2)结构相同,对称连接。所述的左谐振腔(1) 和右谐振腔(2)相连接处设有馈电连接导体(18)和偏磁线圈交叉连接处(ll),左谐振腔 (1)和右谐振腔(2)中的真空室连接处设有绝缘陶瓷(4)和加速缝(5),绝缘陶瓷(4)真空3室连接处设有波纹管(12),保护陶瓷金属封接部位不易损坏,加速缝(5)两边分别与左谐 振腔(1)和右谐振腔(2)的内导体开路端相连,加速缝(5)两边又与腔体谐振高压真空电 容器(14)相连,左谐振腔(1)和右谐振腔(2)中的真空室的两端安装有支撑装置(13)。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所述的大功率铁氧体加载变频调谐腔,采用在内导体与磁环之间填充的介质选用高频性能优良的聚四氟乙稀介质材料,并解决其成型加工;在铁氧 体环两侧,环与环之间设置散热水冷盘,并解决水冷盘的制作工艺;腔体调谐电容选用高耐压,高功率陶瓷真空电容;偏磁线圈在两腔体的中间部位相交叉;腔体可以反复拆卸等设 计和结构,在0. 5MHz 2MHZ频率范围内,腔体不仅可以在扫频脉冲调制模式下工作,而且 还可以在电频连续波模式下工作,最高点压可以达到峰峰值17kV,满足了 CSR实验环高频 系统的的双模式工作要求。本腔体可以工作在扫频脉冲调制模式,及腔体电压高达17kV的 电频连续波工作模式。加载铁氧体能承受数十千瓦高频功率而温度不超过40度,能够满足 物理调束更高一步的要求。 本专利技术由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设计并由近物所与陕西数字广播通讯设备 有限公司联合研制成我国第一台同步加速器用大功率铁氧体加载变频调谐腔体,主要用于 CSR实验环对束流进行累积和减速。其能产生较高连续波高频电压的同步加速器腔体,以满 足CSR实验环的工作要求,CSR实验环要求高频腔体不仅要能工作在扫频脉冲模式下,而且 还要能工作在腔体电压较高的电频连续波模式下,这时腔体要能承受最大约60 70kW的 高频功率,同时加载铁氧体的温度限制在40度以下。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图1中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图1中的B-B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CSR实验环高频系统的的双模式测试结果 (a)为f = 0. 5MHz,腔体电压V = 17kV ; (b)为f = lMHz,腔体电压V = 14. 2kV ; 图5为点频连续波运行模式腔体电压测试结果 (a)为f = 1. 5MHz,腔体电压V = 11. 4kV ; (b)为f = 2MHz腔体电压V = 9. 26kV ; 图6为扫频脉冲调制运行模式腔体电压测试结果。 图中,1为腔体电压取样检波;2为腔体电压取样;3为失谐相位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所示之最佳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 见图1、2、3,所述的大功率铁氧体加载变频调谐腔,包括有同轴相对放置的左谐振 腔1和右谐振腔2,其特点在于所述的右谐振腔2的内导体15和外导体16之间填装有多 片腔体加载的铁氧体磁环6,铁氧体磁环6的内径与内导体15之间填有绝缘四氟介质8,绝 缘四氟介质8中设有第一偏磁线圈导体9,铁氧体磁环6的外部安装有第二偏磁线圈导体 IO,右谐振腔2的内导体15中间为真空室3,右谐振腔2的外部装有不锈钢外壳23,右谐振腔2的侧部设有支撑不锈钢板17。 所述的铁氧体环6为20片,每两片铁氧体磁环6之间设有通水冷却盘7,通水冷却 盘7通过进出水管接头21与外部供水管相连,铁氧体磁环6和通水冷却盘7通过谐振腔体 底部的支撑体20安装在谐振腔体上。所述的真空室3和内导体15通过连接片19相连,真 空室3的外部设有加热带和保温层22。 所述的左谐振腔1和右谐振腔2结构相同,对称连接。所述的左谐振腔1和右谐 振腔2相连接处设有馈电连接导体18和偏磁线圈交叉连接处ll,左谐振腔1和右谐振腔 2中的真空室连接处设有绝缘陶瓷4和加速缝5,绝缘陶瓷4真空室连接处设有波纹管12, 保护陶瓷金属封接部位不易损坏,加速缝5两边分别与左谐振腔1和右谐振腔2的内导体 开路端相连,加速缝5两边又与腔体谐振高压真空电容器14相连,左谐振腔1和右谐振腔 2中的真空室的两端安装有支撑装置13。 所述的大功率铁氧体加载变频调谐腔,其每个同轴谐振腔的内导体15和外导体 16之间填装有内径330mm,外径600mm,厚度25mm的专用铁氧体磁环6各20片,以此形成腔 体谐振电感。所有的铁氧体磁环与水冷盘在腔体底部有支撑体20支撑,以保证内导体不受 力。真空室3,即粒子束流管道置于同轴内导体中,在左,右两谐振腔腔体之间通过馈电连 接导体(18)加平衡高频功率,此电压就是粒子的加速电压。铁氧体的作用有二,一是縮短 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功率铁氧体加载变频调谐腔,包括有同轴相对放置的左谐振腔(1)和右谐振腔(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右谐振腔(2)的内导体(15)和外导体(16)之间填装有多片腔体加载的铁氧体磁环(6),铁氧体磁环(6)的内径与内导体(15)之间填有绝缘四氟介质(8),绝缘四氟介质(8)中设有第一偏磁线圈导体(9),铁氧体磁环(6)的外部安装有第二偏磁线圈导体(10),右谐振腔(2)的内导体(15)中间为真空室(3),右谐振腔(2)的外部装有不锈钢外壳(23),右谐振腔(2)的侧部设有支撑不锈钢板(17)。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大功率铁氧体加载变频调谐腔,包括有同轴相对放置的左谐振腔(1)和右谐振腔(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右谐振腔(2)的内导体(15)和外导体(16)之间填装有多片腔体加载的铁氧体磁环(6),铁氧体磁环(6)的内径与内导体(15)之间填有绝缘四氟介质(8),绝缘四氟介质(8)中设有第一偏磁线圈导体(9),铁氧体磁环(6)的外部安装有第二偏磁线圈导体(10),右谐振腔(2)的内导体(15)中间为真空室(3),右谐振腔(2)的外部装有不锈钢外壳(23),右谐振腔(2)的侧部设有支撑不锈钢板(17)。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功率铁氧体加载变频调谐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铁氧体环 (6)为20片,每两片铁氧体磁环(6)之间设有通水冷却盘(7),通水冷却盘(7)通过进出水 管接头(21)与外部供水管相连,铁氧体磁环(6)和通水冷却盘(7)通过谐振腔体底部的支 撑体(20)安装在谐振腔体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哲边志彬王春晓赵红卫夏佳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62[中国|甘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