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隧道围岩突涌水的施工方法及其结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29564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一种应对隧道围岩突涌水的施工方法,包括对隧道施工经过的含富水地下围岩及含富水地质段的前期施工,包括普通地质段的前期施工和复杂地质段,用注浆孔通过注浆管对地下区域内采用高压注浆或旋喷注浆,形成的注浆液对计划隧道两侧及顶端的范围周边线向外延1.2~1.5m的地下区域内进行封闭式加固,形成封闭止水帷幕层。隧道围岩突涌水时,以止水封闭器的各卡爪杆外端顶持在涌水道内壁上且与钢管为中心形成支撑伞状拦网,膨胀的充气囊挤压封闭支撑伞状拦网前端的涌水道内空间。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隧道围岩突涌水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一种轨道交通领域,涉及一种应对隧道围岩突涌水的施工方法及其结构装置


技术介绍

1、轨道交通领域中,城市或山区隧道建设中经常会遭遇软弱围岩、溶洞等富含水流地段,因此经常发生隧道内围岩突涌水事故。隧道区间存在透水沙层、或软弱围岩是事故发生的重要诱因,如何治理隧道区间存在透水砂层、如何应对隧道突发透水涌水,杜绝人员伤亡,减少损失是目前隧道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应对隧道围岩突涌水的施工方法及其结构装置,用于预防应对经常发生的隧道内透水沙层或软弱围岩突发透水涌水的问题。

2、为此,本专利技术一种应对隧道围岩突涌水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1)勘探计划施工隧道壁外侧7~10m内地下围岩及地质状况,根据勘探结果和施工计划线路绘制隧道施工设计图纸,在设计图纸上标出隧道施工经过的含富水地下围岩及含富水地质段。

4、(2)对隧道施工经过的含富水地下围岩及含富水地质段的前期施工,包括普通地质段的前期施工和复杂地质段的前期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对隧道围岩突涌水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止水帷幕层的加固范围外边界为计划隧道两侧及顶端的范围周边线向外延1.2~1.5m的地下区域内,注浆液体采用早强硫铝酸盐水泥单浆液,浆液配比0.7~1:1,注浆压力1~1.5Mpa,注浆流量30-40L/min,注浆顺序按由外向内,自下而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普通地质段的前期施工中封闭止水帷幕层的加固注浆,采用注浆管有序抽缩或提升方式自下而上分层分段相接注浆,抽缩或提升距离为该层各注浆管至该刚注浆有效范围控制区域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对隧道围岩突涌水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止水帷幕层的加固范围外边界为计划隧道两侧及顶端的范围周边线向外延1.2~1.5m的地下区域内,注浆液体采用早强硫铝酸盐水泥单浆液,浆液配比0.7~1:1,注浆压力1~1.5mpa,注浆流量30-40l/min,注浆顺序按由外向内,自下而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普通地质段的前期施工中封闭止水帷幕层的加固注浆,采用注浆管有序抽缩或提升方式自下而上分层分段相接注浆,抽缩或提升距离为该层各注浆管至该刚注浆有效范围控制区域外侧且采用间隔跳跃式注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沿着隧道开挖轮廓线向前斜向打入呈间隔距离分布的众多个钻孔,各钻孔内置入注浆管,置入的各注浆管中长5m~12m的注浆管的上仰角为6~11°,长5m以下注浆管的上仰角为15~3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各注浆管的注浆液,扩散半径不小于1 .0m,并且相邻扩散的注浆液扩散的范围相互咬合不小于15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止水封闭器包括一根若干米长的钢管,钢管内纵向由隔板分割形成注气管和注浆管,钢管的中前部外壁上与圆形限位板中部通孔固定为一体,靠近钢管进口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振超陈俐光白宇王燕妮杨春雷胡欣沈程鹏李晶褚金辉张学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