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防止涌水突泥的隧道施工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防止涌水突泥的隧道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295449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止涌水突泥的隧道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洞口开挖,并在洞口进行钢拱架架设、注浆、锚喷支护;S2、主洞开挖,主洞分为左导坑、右导坑以及位于左导坑和右导坑之间的中壁,开挖左导坑上部和右导坑下部,并进行初期支护,开挖右导坑下部和左导坑下部,并进行初期支护,开挖中壁上部,并进行初期支护,开挖中壁下部,并进行初期支护,S3、施作仰拱,仰拱回填,整体模筑二次衬砌,本发明专利技术将主洞分为左导坑开挖和右导坑开挖、中壁开挖,而且左右导坑、中壁开挖过程中,是交错进行开挖的,且分步开挖过程中都有初期支护,这样可以保证开挖过程中的稳定性,避免由于开挖过程中不稳定坍塌而造成涌水突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施工方法领域。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止涌水突泥的隧道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在隧道开挖过程中,如果遇到岩体破碎性高、透水性较好的情况,隧道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发生涌水突泥情况,对隧洞内部的人员和设备造成极大的损伤,安全风险极大,导致施工条件恶化、威胁隧道运营期衬砌安全等问题,严重的甚至会诱发工程地质灾害。

2、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防止涌水突泥的隧道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实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本专利技术的一优选实施方案提供了一种防止涌水突泥的隧道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s1、洞口开挖,并在洞口进行钢拱架架设、注浆、锚喷支护;

3、s2、主洞开挖,主洞分为左导坑、右导坑以及位于左导坑和右导坑之间的中壁,开挖左导坑上部和右导坑下部,并对开挖好的左导坑上部和右导坑下部进行初期支护,开挖右导坑下部和左导坑下部,并对右导坑下部和左导坑下部进行初期支护,开挖中壁上部,并对中壁上部进行初期支护,其和左导坑上部的初期支护、右导坑上部的初期支护闭合连接,开挖中壁下部,并对中壁下部进行初期支护,其和左导坑下部的初期支护、右导坑下部的初期支护闭合连接;

4、s3、施作仰拱,仰拱回填,整体模筑二次衬砌。

5、优选地,步骤s1洞口开挖前,需做好地质超前预报,在断层破碎带前后50米范围采用弹性波反射法、超前水平钻孔探测前方岩性、倾角、破碎程度以及地下水发育情况。

6、优选地,步骤s1之前,如果探测到溶洞,且溶洞流水喷涌强劲,则需等下一场雨之后,再测量流水量来确定溶洞是否和暗河相连通,或者溶洞是否和外部河流连通。

7、优选地,步骤s1之前,如果探测到溶洞,且当溶洞在隧底时,直径小于3米的小型溶洞可挖出溶洞填充物并换填充填物,对于直径大于3米的规模较大的溶洞,则采用梁跨浇筑混凝土的方式进行填充,当溶洞在侧墙,可局部挖除溶洞充填物后在衬砌外采用混凝土或浆砌片石砌筑;当溶洞在隧顶时,可待溶洞充填物自流稳定后,在拱顶以上浇筑混凝土护拱,护拱之上充砂或用轻质泡沫混凝土灌注充填。

8、优选地,主洞开挖过程采用钻孔设备,所述钻孔设备包括:

9、钻头,其内环向设有若干第一排水贯通孔,所述第一排水贯通孔沿着钻头的长度方向贯通;所述钻头包括圆锥状的钻头前端和圆柱状的钻头后端,二者一体成型形成整体,所述钻头末端外周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一排水贯通孔一端通过钻头前端连通于外界,另一端通过钻头后端连通外部;

10、钻杆,其为圆柱状,其前端沿着钻杆的长度方向内陷形成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内侧壁设有内螺纹;所述钻杆内环向设有若干第二排水通孔,所述第一排水通孔和第二排水通孔数量一致,且一一对应,当所述钻头末端螺纹旋入所述钻杆的限位槽内且一直转动到不能转动时,相应的第一排水通孔将和第二排水通孔贯通,形成完整的排水路径;所述钻杆在驱动电机的带动下实现转动,进而带动所述钻头的转动。

11、优选地,沿着所述钻头的外周向,相邻两根第一排水贯通孔之间通过第一连接通道实现连接;沿着所述钻杆的外周向,相邻两根第二排水贯通孔之间通过第二连接通道实现连接。

12、优选地,所述钻杆外套设从动齿轮,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套设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彼此啮合,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主动齿轮转动,进而带动所述从动齿轮转动。

13、优选地,所述从动齿轮包括齿轮主体,所述齿轮主体呈环形,其外圈的外侧面设有啮合齿,所述齿轮主体的内圈的内侧壁向内凹陷形成若干凹槽,每个所述凹槽内设置有一弹簧,所述弹簧一端固定于凹槽底部,另一端连接限位减震球,当所述弹簧处于自然伸长状态时,所述限位减震球突出于凹槽表面,当所述弹簧被压缩到最短状态时,所述限位减震球依然突出于凹槽表面。

14、本专利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将主洞分为左导坑开挖和右导坑开挖、中壁开挖,而且左右导坑、中壁开挖过程中,是交错进行开挖的,且分步开挖过程中都有初期支护,这样可以保证开挖过程中的稳定性,避免由于开挖过程中不稳定坍塌而造成涌水突泥。

15、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止涌水突泥的隧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涌水突泥的隧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洞口开挖前,需做好地质超前预报,在断层破碎带前后50米范围采用弹性波反射法、超前水平钻孔探测前方岩性、倾角、破碎程度以及地下水发育情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止涌水突泥的隧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之前,如果探测到溶洞,且溶洞流水喷涌强劲,则需等下一场雨之后,再测量流水量来确定溶洞是否和暗河相连通,或者溶洞是否和外部河流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止涌水突泥的隧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之前,如果探测到溶洞,且当溶洞在隧底时,直径小于3米的小型溶洞可挖出溶洞填充物并换填充填物,对于直径大于3米的规模较大的溶洞,则采用梁跨浇筑混凝土的方式进行填充,当溶洞在侧墙,可局部挖除溶洞充填物后在衬砌外采用混凝土或浆砌片石砌筑;当溶洞在隧顶时,可待溶洞充填物自流稳定后,在拱顶以上浇筑混凝土护拱,护拱之上充砂或用轻质泡沫混凝土灌注充填。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涌水突泥的隧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主洞开挖过程采用钻孔设备,所述钻孔设备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止涌水突泥的隧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钻头的外周向,相邻两根第一排水贯通孔之间通过第一连接通道实现连接;沿着所述钻杆的外周向,相邻两根第二排水贯通孔之间通过第二连接通道实现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涌水突泥的隧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钻杆外套设从动齿轮,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套设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彼此啮合,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主动齿轮转动,进而带动所述从动齿轮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止涌水突泥的隧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齿轮包括齿轮主体,所述齿轮主体呈环形,其外圈的外侧面设有啮合齿,所述齿轮主体的内圈的内侧壁向内凹陷形成若干凹槽,每个所述凹槽内设置有一弹簧,所述弹簧一端固定于凹槽底部,另一端连接限位减震球,当所述弹簧处于自然伸长状态时,所述限位减震球突出于凹槽表面,当所述弹簧被压缩到最短状态时,所述限位减震球依然突出于凹槽表面。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涌水突泥的隧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涌水突泥的隧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洞口开挖前,需做好地质超前预报,在断层破碎带前后50米范围采用弹性波反射法、超前水平钻孔探测前方岩性、倾角、破碎程度以及地下水发育情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止涌水突泥的隧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之前,如果探测到溶洞,且溶洞流水喷涌强劲,则需等下一场雨之后,再测量流水量来确定溶洞是否和暗河相连通,或者溶洞是否和外部河流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止涌水突泥的隧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之前,如果探测到溶洞,且当溶洞在隧底时,直径小于3米的小型溶洞可挖出溶洞填充物并换填充填物,对于直径大于3米的规模较大的溶洞,则采用梁跨浇筑混凝土的方式进行填充,当溶洞在侧墙,可局部挖除溶洞充填物后在衬砌外采用混凝土或浆砌片石砌筑;当溶洞在隧顶时,可待溶洞充填物自流稳定后,在拱顶以上浇筑混凝土护拱,护拱之上充砂或用轻质泡沫混凝土灌注充填。

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磊殷昌海魏世东刘海王景李白聪岳瑞斌周松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