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桩基施工中孔桩护壁施工。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人工挖孔桩护壁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在人工挖孔的过程中,会对孔壁建造一层护壁,该护壁为混凝土结构,起到支撑稳定孔壁的作用,进一步保障施工安全。现有人工挖孔桩护壁常见的施工方法就是由人工向下挖掘土(岩)成圆孔,且每挖1m左右支模浇筑一圈混凝土护壁,如此不断下挖至设计的深度,一般采用现浇和预制两种形式。采用现浇混凝土施工护壁时,存在施工周期长的问题,需要绑扎钢筋,支模再浇筑混凝土,并且还需要等待混凝土强度满足要求后,再拆模才能继续下挖,整体施工效率低下。采用预制施工护壁时,即提前在工厂预制护壁预制块,然后现场直接连接形成孔桩护壁,但是采用预制护壁时,上下节预制护壁之间的钢筋网片不能连接,使得最终护壁不能形成整体受力,另外,在预制护壁的接缝处容易发生坍塌现象,护壁整体强度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人工挖孔桩护壁施工方法,采用预制和现浇相结合的护壁施工方式,同时解决了预制和现浇存在的问题,且综合了预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人工挖孔桩护壁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挖孔桩护壁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一圈预制块包括两块预制块组装而成,两块预制块组装后形成为弧度大于孔桩圆弧度三分之二的圆弧形结构,以使得每圈预制块紧贴护壁安装后形成为具有缺口的圆弧形,上下相邻的预制块的缺口交错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工挖孔桩护壁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一圈预制块包含的两块预制块之间通过竖向间隔设置的多个连接件配合连接,所述连接件包括分别相对设置于两块预制块上的U型件和弧形板,U型件倒设于预制块上并与预制块内壁之间形成弧形通道以恰好容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工挖孔桩护壁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挖孔桩护壁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一圈预制块包括两块预制块组装而成,两块预制块组装后形成为弧度大于孔桩圆弧度三分之二的圆弧形结构,以使得每圈预制块紧贴护壁安装后形成为具有缺口的圆弧形,上下相邻的预制块的缺口交错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工挖孔桩护壁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一圈预制块包含的两块预制块之间通过竖向间隔设置的多个连接件配合连接,所述连接件包括分别相对设置于两块预制块上的u型件和弧形板,u型件倒设于预制块上并与预制块内壁之间形成弧形通道以恰好容纳弧形板配合穿过,所述预制块上设置有数个连接孔,多根固定栓穿过连接孔连接于孔桩壁内以实现预制块的固定安装;安装时,同一圈的两块预制块根据设计位置分别初步定位,然后通过两块预制块上的多个连接件对应的u型件和弧形板一一对应配合,实现两块预制块的组装定位,最后通过多根固定栓穿过数个连接孔实现对预制块的最终固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挖孔桩护壁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同一个支模设置下的多圈预制块,最顶部的预制块的顶部设置有凸出的多根第一竖向钢筋,底部设置有凸出的多根第二竖向钢筋,同时最顶部的预制块的底部还设置有数个第一凹孔,其与多根第二竖向钢筋横纵向交错设置;中间的预制块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凸出的多根第二竖向钢筋及数个第一凹孔,数个第一凹孔与多根第二竖向钢筋横纵向交错设置;最底部的预制块顶部设置有凸出的多根第二竖向钢筋及数个第一凹孔,数个第一凹孔与多根第二竖向钢筋横纵向交错设置,最底部的预制块底部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尚彩霞,陈磊,魏世东,程昊哲,徐龙安,刘海,张文斌,高天彧,岳瑞斌,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